金元时期的医政医事情况如何?

青年中医李铎 2024-06-30 09:06:03

(一)历史沿革

实际历史中,北宋王朝始终未能完全统一中国。东北和华北有契丹族建立的“辽”、以及党项族建立的“西夏”;西部有吐蕃势力;西南有白族的“大理”;南方交州又属于丁琏。这些政权或势力,大多与两宋相伴始终。公元1115年,在松花江两岸兴起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国,其1125年灭辽,1126年南下攻陷汴京,迫使延迁至临安。从此,以江淮为界,南宋北金对峙百余年。公元1234年,北方兴起的蒙古族灭金,1271年建立起元朝,定都大都(北京)。然后短期内征服了亚欧广大地区,1279年回师再灭南宋,自此,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占有了全部汉族地区,疆域空前辽阔,至1368年元灭享国九十八年。宋金元时代,由于各时期、各地区政治形势极不相同,因此社会经济方面,总的说或恢复发展,或破坏停沸,差异甚大。

(二)金代医政情况

金朝的医政设施效仿于宋,但略有不同,改太医局为太医院,是我国元以后称太医院之始。与尚药局同归宣徽院领导。

太医院置提点(正五品)、使(从五品)、副使(从六品)、判官(从八品)等职,全面负责太医院医疗行政事务。每科十人置管勾(从九品)一人,以医术精通之人充当。另置正奉上太医、副奉上太医、长行太医等职。太医院共设十科,编制以五十人为额。

尚药局置提点(正四品)、使(从五品)、副使(从六品),负责药物的管理。另外,宫廷之中设有御药院,置提点(从五品)、直长(正八品),掌管进御汤药(公元1194年设)。下设都监(正九品)、同监(从九品)若干人。在各地禅寺设有药局,以救抚贫危患者。当时著名寺院少林寺,就设有这样的机构。

(三)元代医政情况

元代沿用金太医院之设置,其行政官员及医师职称几经变动,名曰不一。建国初,医官地位甚高,院长秩正二品。公元1260年置宣差,统领太医院事务。1280年改太医院为尚医监,1282年又恢复太医院,置提点四人,院使、副使、判官各二人。1301年太医院设置医官十六人。至1322年定额为院使十二人(正二品)、同知二人(正三品)、金院二人(从三品)、同佥二人(正四品)、院判二人(正五品)、经历二人(从七品)、都事二人(从七品)、照磨兼承发架阁库一人(正八品)。并置令史八人、译史二人、知印二人、通事二人、宣使七人。以后,泰定四年太医院机构几经改革,官职、医师职称也多次变动。

元代设“惠司”,是一种阿拉伯式的医疗组织;设“回问药物院”,掌管回问药事;设御药院,掌受各路诸番进贡药品,修造汤煎;设御药局,掌两都行箧药饵;设典药局,掌修制东宫药饵;又设行典药局,掌供奉东宫药饵。同时还设“大都惠民局”、“上都惠民局”、“广济提举司”等主管药剂的组织机构;设宫医提举司,掌管医户差役、词讼;设医学提举司,掌管考校地方医生课业、试验太医教官、校勘名医撰述文字、辨认药材、训诲太医子弟。

元朝的医学教育方面,在各地设立医学,由太医院(或尚医监)负责组织并选拔医学教授。各路置学医教授一人,学录、学正各一人。诸县设教谕一人,受本路医学领导。负责本地区的医学教育。医学教授及医官均经考试审核录用,在任职期间专设课题进行考试,每年年终上报太医院,用以考察教授是否称职,能否连任。1296年起规定每三年由政府统一出题考核医学教官,教授作医义三道、治法道,学正课医义二道、治法一道,亲笔书写,上报太医院,考核文理及治法,根据成绩决定教授的升补,学正的擢用。并制定有关条例,如果教学无法,学生肄业有名无实,责罚教授及学录、学正。

元代对民间医生也严加管理,对所行医学科目、治疗效果进行登记,年终考核优劣,以革假医之弊。1316年依旧例设立科举考试制度,三年一次。凡三十岁以上,医术精明,孝友忠义的医家,先行乡试,选一百人进都会试,取三十人,分别按先后名次补充太医、提举、教授各十名。由上述可见,元代医学教育的管理及医生的考取制度是非常严格的,这对于防止庸医误人起到了积极作用。

元代医学共分十三科,分别是:大方脉科、杂医科、小方脉科、风科、产科、眼科、口齿科、咽喉科、正骨科、金疮肿科、针灸科、祝由科、书禁科。

(四)金元时期医学成就

北宋宰相范仲淹“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言论,对落第的知识分子有强大的号召力,并有深远的影响,结果是大批知识分子不断充实到医学队伍里来,提高了医学队伍中的文化水平,为医学理论研究提供了基本条件。

金元时期连年的征战,外伤、骨折的治疗需要加强,元代增设了正骨兼金镞科,说明当时伤科的发展已超过了唐宋。危亦林《世医得效方》里,记述了骨折、脱臼、跌打损伤、刀箭伤的整复及治疗方法,反映了时代水平。其中有关麻醉法的记述,有着较高的科学价值;齐德之的《外科精义》,较全面地总结了外科领域的成就;葛可久的《十药神书》是我国第一部治疗肺痨的专著,详细阐述了证的分型和方的分类;忽思慧编著的《饮膳正要》是一部有价值的食疗及营养学著作;成无已的《注解伤寒论》,是全面注释《伤寒论》的第一家;滑寿作《难经本义》,又作《十四经发挥》,首次把任督二脉与十二经相提并论;针灸大家窦默著书《标幽赋》与《流注指要赋》,全面阐述了针灸与脏腑、经络、营卫、气血的关系,对取穴行针手法及注意事项作了详细说明。把针灸学上深奥、隐晦的理论,用歌赋的形式表达出来,使人们易明易记,容易用于临床。

学术上的争鸣,是金元时期的医学特点。代表人物是医学史上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他们是;寒凉派刘完素、攻下派张从正、补土派李杲、滋阴派朱震享,这些医家都是当时学术造诣较深的医林人物。由于所处的时间、地点不同,接触到疾病对象不同,所以对待疾病的认识和采取的治疗方法各有己见。虽然各带有不同程度的片面性,但是学术上的争鸣,促进了医学的发展,丰富了医学理论和临床辨证论治的内容,在医学发展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

【文中素材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5

青年中医李铎

简介:解读专业医学知识,传播健康养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