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重塑企业消费?

新莓daybreak 2023-04-17 22:35:35

“开放自身核心能力,从各自擅长领域的为企业提供基础服务,这正是大厂toB逻辑的根本。“

撰文|翟文婷

相信每个职场打工人对这样的情景并不陌生。

如果你出差频繁,或因为工作需要不时请客户吃饭,或是加班很晚打车回家,你都要小心翼翼地保存好这些票据,每个月预留两三个小时专干一件事——贴票和填报销单。

这个过程必须异常认真,不能弄错一张票一个数字,不然你垫付的钱可能拿不回来。最后,如释重负般将一堆票据交给财务,期望顺利过关,不要被打回重填。

如果你是一名财务,这只是你每月接收海量票据的其中一份而已。你必须埋头其中,检验每张发票是否准确无误,消费金额有没有超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哪张票不合格,毫不留情地打回给当事人。你是公司保险柜的守门员,得罪人的事只能你来干。

如果你是公司老板,看到月底一张张待支出的长长报销单,你大概率会在心里嘀咕一下,怎么花了这么多,真的需要花这么多吗?继而头脑开始捕捉,这个月哪部分收入是靠这些庞大的支出换回来的,到底值不值?

这是个奇怪的链条。本来是企业业务正常运转的一环,但好像哪里被卡住了。导致链条上的每个角色都不痛快。

很长一段时间,国内互联网的现状是,C端消费发达,B端冷清,缺乏一套完整的消费管理解决方案。

但这不符合经济学规律,企业端因公消费潜力巨大。据艾瑞咨询,我国仅核算商旅、出行、团餐、采购和福利五大场景的费用支出规模,就已达到万亿级别。仅商旅一项,2016年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市场。

而过去没有出现完整解决方案的头部公司,也是因为toB的困难跟机遇一样显而易见。

企业因公需求多样,光是餐饮一项就有差旅用餐、加班餐、会议宴请以及公司团餐等,不同场景餐饮品类、预算各不相同,其中还涉及到员工个性化需求、地域覆盖范围大、餐饮商家资源少等问题,几乎没有哪家公司能把这些问题一网打尽。

所以,toB互联网出现一个明显特征,除携程商旅、滴滴企业版等品牌被大家所熟悉外,大部分B端公司几乎都隐身幕后,服务少数几家客户,闷声赚钱。而且大家只能解决一部分需求,并非全场景一站式的企业消费解决方案。

这种局面正在得到改变。时机到了。

ToB一站式企业消费服务平台

美团高级副总裁王莆中现在还记得七八年前的一件小事。

一名员工在内网吐槽,两个月前的一张餐票被打回来了,原因是税号错误。餐费本身不多,但是时间间隔比较久,而且是服务员开错税号,并不是自己的问题。他感觉在为别人的错误买单,也不理解公司的报销程序怎么如此冗长低效。

作为公司公司管理者,当然希望员工的付出转化为企业增长的动力,同时员工个人的体验也更顺畅。

很难讲,这是一个明确的导火索,但太多这样的事情累积到一起,促使美团思考因公消费怎样可以更简单便利?报销只是其中一环。还涉及到太多关于费用申请、消费和管控的环节。

现在美团管理着超10万员工,却很少再听到类似的事情发生。告别手动填单子的传统做法,全部实现线上系统操作和管理。

甚至于内部员工日常差旅、福利用餐、招待用餐、打车等需求,都有内部系统支撑。

对于那些没有能力自建系统的公司而言,只能从第三方服务公司采购一些服务软件。财务系统、用餐系统、商旅系统等等,各自为阵,互不兼容。很有可能员工的一次因公消费,是通过多个渠道完成的。

企业用户一站式解决消费问题的需求从未改变,随着企业内部精细化运营的诉求日益增强。美团看到了这样的机会,这也是美团企业版推出的重要原因。

如果公司有福利用餐、招待用餐、定制化团餐或差旅等场景需求,美团企业版有丰富的供给供企业选择。

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企业消费最在意的就是投入产出比。

不论是用餐还是差旅,在意成本。管理预算的首要前提是有选择空间。这就是平台的优势,聚集海量商户,因时因地都有不同层级的可选项。其次是议价,如果平台集中需求就能反向跟供应链谈定协议价,更利于公司管理成本。

而且整个过程,尤其费用是透明的。甚至平台提供数据分析工具,可以根据预算进行财务分析,以便更好第进行管理决策。

对财务人员来说,员工在平台消费,不需要进行单独的费用结算,完全实现自动化报销流程。这意味着财务人员的重复工作量减少,一并降低的还有人工错误率。

受惠最大的还是职场打工人,「免垫资、免贴票、免报销」。

大部分时候不再需要填单子贴票,节省时间,有效工作时长增加,这种体验优化相当于是工作阻力减少的一种表现。最重要的是,但凡涉及到因公消费,可选内容被放大数倍,个性化选择得到极大满足。

核心能力开放

美团企业版其实不是今天才有的。

早在2015年,美团商企通成立,最初是面向美团内部,解决企业福利用餐、招待用餐等问题。

一年后,当王兴提出「互联网下半场」的概念后,美团提炼toB能力,但一开始并没有将目标放在更广泛的企业服务,而是向平台商家提供餐饮管理系统和供应链(快驴)服务。

服务平台内商家和面向外部客户,这是toB两条线。过去前者在美团走得更快更远,也更广为人知;很长一段时间,外界没有感知到美团toB更大范围的动作。

直到现在美团企业版正式发布。

实际上,过去几年美团一直在餐饮领域寻求toB服务的可能。比如,向互联网大厂提供团餐服务,将美团外卖对接公司,员工加班餐或福利餐通过特定入口直接自由选购,公司结算。快手、爱奇艺等公司都是美团的客户。

美团企业版正式对外面世后,企业用餐也是主攻领域。

首先,企业用餐的场景和需求不断扩大。

其次,之前没有哪个平台敢于做企业餐饮消费管理,需求复杂,难度大。基本都是配餐公司服务几家固定客户,企业的选择空间也有限。

而餐饮是美团的核心优势领域。平台活跃着几百万商家,这意味着供给充足。与此同时,C端用户对美团也有强心智和认知。美团要做的,就是将供给和需求做精准匹配。

这也是一个多赢的局面:供给充足,企业更利于餐饮消费的成本管理;员工选择更自由,体验更好;平台的商户也借此提升了单量盈利增长,集中采购更利于效率提升。

截至2023年3月,美团已累计服务近万家企业客户,覆盖包括生物医药、金融、快消、互联网、新能源等行业。

互联网大厂在经历消费互联网的胜利之后,过去几年纷纷调整方向和角色。

腾讯的产业互联网是将自身连接C端用户的能力开放给B端;字节toB业务的飞书和火山引擎代表组织建设和增长能力。美团则是将餐饮、酒旅等供应链和资源,开放给企业用户。

开放自身核心能力,从各自擅长领域的为企业提供基础服务,这正是大厂toB逻辑的根本,也是他们在商业世界的全新使命——维持自身增长的同时,帮助更多企业创造价值,互利共赢。

0 阅读:27
新莓daybreak

新莓daybreak

理解人,发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