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互联网已深度融入人们的经济生活。然而,随着资本市场交易活跃度的提升,网上金融信息领域却乱象丛生,给广大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风险。国家网信办近期开展的集中整治行动,无疑是对这一乱象的有力回击,对于规范网上金融信息传播秩序、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整治行动:多管齐下,全面出击
国家网信办将整治的矛头首先对准了抖音、快手、微博、微信等大众熟知且使用广泛的平台。这些平台上存在着大量从事非法荐股、非法金融中介等活动的账号。通过直播、短视频、图文等极具传播力的形式,这些不法账号肆意传播虚假金融信息,诱导投资者进行交易,进而骗取高额费用。例如,一些所谓的“投资专家”在直播中夸夸其谈,声称掌握了独家的股票投资秘籍,能够精准预测股价走势,吸引众多股民关注并付费获取其所谓的“内部消息”。然而,这些消息往往毫无根据,投资者一旦轻信并据此操作,往往血本无归。
在此次整治行动中,网信部门协同相关力量,对这些违法账号进行了大规模的清理和处置。这不仅有效遏制了非法金融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扩散,也向广大网民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网络并非法外之地,任何从事非法金融活动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打击。同时,网信部门还要求从事助贷业务的网站平台规范营销信息展示和营销功能设置,加强信息风险披露。助贷业务作为金融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缺乏规范管理,很容易引发信息不对称、误导消费者等问题。通过明确的规范要求,可以让消费者在获取助贷服务时更加清晰地了解相关信息,避免陷入不必要的风险陷阱。
二、非法金融活动:花样百出,暗藏玄机
非法金融活动之所以能够屡屡得手,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形式的多样性和极强的隐蔽性。它们常常打着各种看似合法合规甚至颇具吸引力的旗号,让投资者难以辨别真伪。
以网络传销活动为例,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打着“拼单团购”“社交电商”“消费返利”“网络兼职”“虚拟养殖”“电子币交易”等旗号,在网络空间大肆开展传销活动。在“拼单团购”模式中,参与者被承诺以极低的价格拼团购买到高价值的商品,但实际上,商品的质量往往难以保证,或者根本无法兑现发货,而参与者的资金却被非法挪用。“社交电商”模式下,一些平台宣称通过社交网络分享商品链接就能轻松赚取高额佣金,但背后却是复杂的层级关系和虚假的销售数据,本质上是一种传销式的资金盘游戏。“消费返利”更是以高额返利为诱饵,吸引消费者投入大量资金,初期可能会按照承诺返利,但当资金池达到一定规模后,便会卷款跑路。“网络兼职”则常常以轻松在家赚钱为噱头,如要求参与者缴纳一定的保证金或购买所谓的“工作设备”,但最终却无法提供真实的兼职工作,保证金也石沉大海。“虚拟养殖”和“电子币交易”更是利用了投资者对新兴概念的好奇和对财富的渴望,虚拟养殖中所谓的养殖动物或植物只是数字代码,其价值完全由平台操控,电子币交易则缺乏有效的监管,价格波动剧烈,投资者的资金随时可能化为乌有。
另外,还有一些不法分子以“债务重组”“债务优化”为名,行收取“砍头息”之实,严重加重了债务人的负担。债务人本就面临经济困境,希望通过债务重组或优化来缓解压力,但这些非法机构却利用他们的急切心理,在提供服务前先扣除高额的“砍头息”,导致债务人实际到手的资金大幅减少,而还款压力却丝毫未减,甚至更加沉重,陷入更深的债务危机。
三、网民防范:提升意识,谨慎应对
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非法金融活动,广大网民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和增强风险意识至关重要。首先,投资者要保持理性和冷静,不被高额回报的承诺所迷惑。任何投资都伴随着风险,不存在稳赚不赔的“神话”。在面对各种看似诱人的投资机会时,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逻辑和真实性,多参考正规金融机构和专业人士的意见。例如,在股票投资方面,如果某个荐股信息声称某只股票将在短期内大幅上涨,而没有合理的基本面分析和市场趋势依据,那么很可能是虚假信息。
其次,要学会辨别验证相关网站平台及账号的资质。正规的金融机构和从事金融服务的平台都需要经过严格的监管审批,具备相应的资质证书和备案信息。网民在参与金融活动前,可以通过官方监管机构的网站查询平台或账号的资质情况,如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查询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的资质,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查询银行及相关金融机构的信息。对于那些无法提供明确资质证明或资质存疑的平台和账号,要坚决远离。
再者,要谨慎参与各类新兴的金融活动和投资模式。在金融创新不断涌现的时代,一些新的金融概念和产品可能存在较大的风险,因为相关的监管政策和法律法规可能尚未完善。例如,一些虚拟货币交易虽然在某些地区或网络平台上看似火热,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其交易风险极高,且在我国,虚拟货币的交易不受法律保护。投资者在面对这些新兴事物时,应充分了解其合法性、风险特征和监管情况,避免盲目跟风投资。
四、整治意义:构建清朗网络金融空间,保障金融安全
国家网信办的此次集中整治行动对于构建清朗网络金融空间、保障金融安全具有深远的意义。从网络环境层面来看,整治行动有助于净化网络信息传播环境。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其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直接影响着网民的认知和行为。通过清理非法金融信息和账号,可以减少虚假信息在网络上的泛滥,让网民能够获取更加真实、可靠的金融信息,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投资决策。这也有利于提升网络平台的公信力,促进网络平台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那些积极配合整治行动、加强自身管理的平台,将能够吸引更多的合法合规金融机构和用户入驻,形成良好的网络金融生态。
从金融市场稳定的角度来看,打击非法荐股和非法金融中介等活动能够有效维护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非法荐股行为往往会误导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导致股价异常波动,破坏市场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当大量投资者被虚假信息诱导进行集中交易时,可能会引发股价的大幅涨跌,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影响了整个资本市场的稳定运行。通过整治行动,可以规范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减少市场操纵和欺诈行为的发生,增强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促进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从社会稳定和民生保障方面来说,非法金融活动往往会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尤其是中小投资者,他们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一旦遭受损失,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家庭经济困境、社会矛盾激化等。国家网信办的整治行动能够在源头上遏制非法金融活动的蔓延,减少投资者的财产损失风险,从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此次整治行动正是体现了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和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决心。
五、未来展望:持续打击,长效监管
尽管此次集中整治行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网上金融信息乱象的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未来,国家网信部门应继续加强对网上金融信息乱象的打击整治力度,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
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技术手段的应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非法金融活动也在不断升级其技术手段,以逃避监管。网信部门应加大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监测、区块链溯源等技术领域的投入,利用这些先进技术对网络金融信息进行实时监测、精准识别和快速处置。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海量的网络金融信息进行筛选和分析,快速发现异常交易模式和信息传播热点,及时锁定可疑账号和平台;利用人工智能监测技术,可以实现对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内容的自动审核,提高审核效率和准确性;借助区块链溯源技术,可以对金融交易信息进行全程追溯,有效防范金融欺诈和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
另一方面,要加强跨部门协同合作。网上金融信息乱象的治理涉及到网信、金融监管、公安、司法等多个部门,需要各部门之间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网信部门应与金融监管机构密切配合,共享信息资源,加强对金融机构网络业务的监管,规范金融机构在网络平台上的信息发布和营销行为。同时,与公安、司法部门协同作战,加大对非法金融活动的打击力度,对于涉嫌犯罪的行为,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形成对非法金融活动的强大威慑力。
此外,还应加强对网民的金融知识普及教育。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金融知识宣传活动,如线上金融知识讲座、线下金融知识普及展览等,提高网民的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只有让广大网民真正了解金融知识、认识到非法金融活动的危害,才能从根本上减少非法金融活动的生存空间,构建起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防范非法金融活动的良好氛围。
国家网信办的集中整治行动为规范网上金融信息传播秩序、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未来的征程中,需要政府部门、网络平台、投资者等各方共同努力,持续打击网上金融信息乱象,建立长效监管机制,让网络金融空间更加清朗,为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保驾护航。只有这样,才能让广大网民在享受互联网金融便利的同时,免受非法金融活动的侵害,真正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造福人民群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