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这次可能是印度离“登月第四国”最近的一次,因为已经基本准备好了“庆功宴”。
印度航天技术水平不容小觑,但是有一个残酷的事实:整个21世纪只有中国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其他均以失败告终。
倒不是嘲笑任何有勇气探索月球的行动,而是其本身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印度想成为“登月第四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上一次日本的月球探测器是距离月面10米左右距离失联,最终坠毁的,这还是用了美国猎鹰9号火箭运载的成果。
那么,印度的航天技术到底如何?这次到底能不能实现登陆月球的梦想呢?
首先,印度自己认为与中国航天一步之遥。
作为比中国提前登陆火星,又具备独立发射火箭进入太空的国家,印度这些年在航天上的取得的成就比较多,尤其当年“一箭1星”,刷新了纪录。
目前,印度在卫星发射、反卫星试验,可重复运载火箭、载人航天、深空探索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的计划,应该说是为数不多全面实施航天计划的国家。
比如,22年,印度就提出了将会在20年建成第一个空间站,首个载人航天计划“加冈扬”也会在今年进行无人发射。印度航天也非常乐观,其国防专家尼廷·蒂库就曾表示:
“中国首次进行核试验是在1964年,印度则是在1974年进行了核试验,用了10年多一点的时间赶上来;北京在2007年发射了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新德里也在2008年发射了‘月船1号’;中国在2007年进行了第一次反卫星试验,印度则在29年紧随其后。”
确实,印度航天“大而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让从用“牛车拉卫星”、“自行车运送火箭”起家的印度航天颇为自豪。
要真算起来,印度航天从1947年就在“印度钱学森”维克拉姆·萨拉巴伊的主持下开展起航天、航空工作,并且在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时候就向其寻求帮助。最终,在苏联、美国等国家技术的支持下,从一个叫一个叫顿巴小渔村建立了火箭发射基地,从而实现了“航天大国”的梦想。
单就艰苦朴素、努力奋斗方面的航天精神,印度还是值得被世界所尊重和赞扬的。实际上,印度航天有三大特征:
第一,性价比极高,没有之一。
相对于欧美动辄数亿美元的成本,以曼加里安运营至今,全部投资才7000万,连一个零头都不到。两个月球探测器即计划实现“绕落巡”,印度航天透露只有国际同类成本的十分之一。
这让印度的火箭发射订单赢得了世界的青睐,毕竟发射火箭方面,印度还是相当于中方10多年前的水平,还是相当了不起的。
第二,航天技术国际化程度非常高;
印度航天在发展过程中,几乎在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国外的帮助,不仅靠着“老大哥”们的帮助建立了基本的航天体系,也接着他们的订单活得很滋润。
第三,人才成本优势比较明显;
印度大学生在海外留学人数很多,其中学习航天航空技术的更是占据了大部分份额,回国之后不到1000美元工资,已经是相当于一年的人均GDP了。这让既有技术,又嫌钱少的印度航天人才成为了天然的优势。
总体来说,印度从零发展航天,其中过程也算是可歌可泣,但是它与中方不同,依赖的是国外的帮助,虽然它在航天事业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缺少完整的自主可控供应链,以及完整的工业体系,与航天强国还有很长的距离。而反映在载人航天和登月上,印度则是“雷声大雨点小”。
其次,登月技术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
人类探索月球的道路并不平坦,目前还没有一个国家做到过探月零失误,当然中国是一个例外。
2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成功软着陆于月球雨海西北部,成为继1976年的苏联“月球24号”后首个在月球表面软着陆的探测器。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在月面着陆的国家。
请注意,就是这个“软着陆”技术充满了黑科技。我们知道目前进入轨道的国家很多,但是实现月面成功降落的国家只有三个,而21世纪6次探月着陆,就只有中方的探测器全部成功,以色列、日本最近几年的尝试也是由于月面降落出现了大问题,功亏于溃。
印度已经进行了两次探月任务:
2008年,“月船1号”成功完成了绕月飞行和撞击探测器飞行任务;
29年,“月船2号”登月计划失败,在距离月面2.1公里处失联,最终证实探测器坠毁。最近才公布原因,问题集中在发动机和飞控程序。
两次失败的原因总结来说:印度不具备月面降落技术,月面500米×500米的预定着陆点实施也有困难。印度航天在此前两次失利的情况下,再砸5亿元实施月球着陆计划。
这次为了实现预定的胜利,他们也对“月球3号”进行了进一步的升级,比如:将主推发动机减少从5台减少到4台,对着陆器模块软件和硬件进行了升级,携带很多的燃料,配备更大的太阳能板和更为坚固的着陆腿等等。
还有一个重要的改动就是:不再强烈要求降落预定着陆点。
翻译一下就是:无论是撞击、还是硬着陆,只要这次可以降落在月面上,并且还能正常通信,印度航天极有可能就对外宣布登陆成功。是呀,打靶不容易,撤掉靶子,就都是10环成绩了!
在“月船3号”即将发射之前,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主席索马纳坦(S.Somanath)接受采访的时候几乎算是透了底子。
他说,“月船2号”失联并坠毁后,印度航天只能采取低成本运营方式,如果“月船3号”成功了,那么就成为第四个月球“软着陆”的国家,后续的很多航天任务还依赖于此次任务能否成功实施。马纳坦也很坦诚地表示:“如果你继续失败,就没有人会给你下一个任务”。所以说,这次登月任务,印度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说实话,能理解印度航天的不容易,从经济上来说,“月船3号”已经是“缩水版”的探测器了,“月船2号”探测器成本是60.3亿卢比,而“月船3号”的总成本才61.5亿卢比,减去37.5亿卢比发射成本,探测器上缩水了30多亿卢比,相当于对半开了。
而技术上,日本白兔-RM1登月器重量才1.吨,都难以实现软着落,更何况1.752吨印度“维克拉姆”着陆器?
客观地说,很佩服印度航天精神,但是科学研究不是请客吃饭,互相恭维。,我们既能看到印度航天的拼搏努力,也能看到其过度自负的一面,这对于载人航天和深空探索等航天事业都是极为不利的。
最近,中国航天也公布了载人登月的初步计划,一系列稳步推荐的计划中,我看到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点,看一看年轻团队的发量,结果看到的就是满头的白发。
我承认这一刻我感动了,差点流泪了,我们习惯了每天发射卫星的消息,也坚定不移地认为中国航天一定万无一失,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个最为重要的一点:年轻团队付出有多猛!
还是想说,中国航天的每一步都不容易,独立自主的路上充满了荆棘,今天之所以我们能胸有成竹,还是因为一代代航天人的努力,整个航天产业链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接下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航天人才梯队的培养,为九天揽月做好全面准备。
原创不易,欢迎关注和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