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法奸酋引骑兵,飞随银鹘弓刀满:浅谈先秦至两汉时期骑兵的发展

维京晋州梦 2023-11-27 11:46:59
引言

骑兵俑是墓中出土的一种象征骑兵作战功能的陪葬俑。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骑兵的军事状况,作为骑兵最重要、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马与甲对骑兵乃至整个军队的作战风格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古代丧葬观念的影响下,赤土骑兵随葬不仅体现了墓主生死权力的象征,也是武装力量和军队的一种表现,在墓主死后发挥着守卫世界的作用,甚至有助于他们扩张领土、巩固政权。

一、民族交往中的萌芽期——东汉以前

关于马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在商晚期的殷墟遗址发掘中,就曾出土过马匹随葬的情况,墓葬中还发现了少量兵器及马具。同时在殷墟遗址中还出土有较为完整的战车遗迹——为四马两轮式战车,西周至春秋时期出土的战车与商晚期基本相同。

在以车战为主的商周时期,马在最初仅是作为驾车之用,军事作用并不突出。自战国晚期开始,骑兵逐渐崭露头角,并逐渐成为一支独立的军种,与之匹配的马匹也演化为战马,军事性质明显增强。

西汉时期为我国古代骑兵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从墓葬中出土的骑兵俑看,不仅数量较之前大幅增加,而且在军阵中也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战斗单元,并且自身也分化为甲骑兵与轻骑兵两种。

从墓葬等级来看,在西汉前期汉高祖长陵、汉景帝阳陵、汉惠帝安陵等帝陵陪葬坑或高等级墓葬中均有发现,可视为当时军阵中骑兵的真实体现。在出土的骑兵俑中,又可分为着衣俑与塑衣俑两种,其中着衣俑的制作更接近于早期楚地着衣木俑的制作工艺。

自西汉中后期开始至东汉前期,由于“七国之乱”,当时统治者下令除帝陵外其他高等级贵族墓禁止随葬兵马俑群,西安理工大学西汉墓出土的几幅骑马射猎图,就可以为我们提供部分参考,壁画中马匹的马具与西汉早期骑兵俑战马马具相同,但是马鞍鞍桥进一步增高。可见,两汉时期的骑兵是秦时期骑兵的继承与进一步建设发展阶段。

二、智谋勇略已过人,况拥幽州突骑兵

两汉时期是骑兵的出现与建设发展阶段。它的出现与发展无一不与当时的社会及军事文化关系密切。首先是骑兵的出现,秦人最先分化骑兵这一兵种,这主要与秦人所处的地理位置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秦人自商晚期开始已经在现礼县一带生活,奉命守卫边疆。也正由于此,秦人在长期同戎人的作战过程中习得“御马”之术,加之甘肃以北地区水草丰美,适宜放牧,因此秦人不仅御马有术,更是善于养马,并在西周时期由于养马有功而封邑。这都为骑兵的出现提供了基础条件,因此在中原诸国还处在车战时代时,秦国已经开始出现骑兵这一兵种了。

其次是在骑兵的发展过程中,也受到了社会环境以及不同军事文化的影响。在战国时期与东周时期中原各诸侯国的战斗中,为适应与各诸侯国平原作战的需要,秦人仍旧以车战作为主要的作战方式,但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车兵、骑兵、步兵两两或三者相互配合协同作战的新战略战术。

也正是在此种战略战术的安排下,骑兵主要承担迂回包抄、远射突袭的作战任务,发挥其快速机动的特点,并没有正面冲杀的功用,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秦兵马俑坑出土的骑兵俑并未配备防具与长兵器,而是主要配备弓弩及防身用的短兵器作为武器。虽然秦朝时期的战马马具仅较战国时期多出一个马鞍,但这一点足以对当时的骑兵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方面,马鞍的配备可以增加骑兵在战马上的舒适性与稳定性;另一方面,对比战国时期的裸马来讲,马鞍的出现能够让骑兵更好地操控战马,也就能更好地完成作战任务。

西汉初年经历数次战争,统治者见识了匈奴骑兵的实力后推令鼓励养马,大力发展骑兵,在与匈奴的持久对抗中,军队的排兵布阵也由早期的车兵为主,骑兵、步兵为辅逐渐转变为以骑兵为军阵主力的模式,骑兵已成为其时的战略战术核心,而战车在此时成为指挥车,并不直接参与战斗,车战时代就此完结成为历史。

西汉后期至东汉时期,虽然也时有战乱发生,但由于作战对象的不同,尤其是东汉时期南方水战较多,不适于骑兵,故战略战术上更多是西汉前期的延续,并未有更多的发展变化。仅是战马马具“鞍桥”进一步增高,更加利于骑兵对马匹的控制。

三、文化生态因素对骑兵产生发展的影响

纵观整个中国古代战争史,我们可以发现骑兵的发展历程,也就包含在这些不断的纷争与融合之中。其发展经过了东周时期的萌芽阶段、秦汉时期的建设阶段、十六国北朝时期的发展阶段与唐宋之后的定型阶段。但是,无论处于何种阶段之下,马匹始终是骑兵的核心,所有变化最直观的反映也表现在马上。

骑兵最早出现于秦地,而秦人正是生活在现甘肃礼县一带,古时候那里地处西北部边关地区,与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接壤,因此秦人少不了与马打交道,加之当地水草丰茂,为秦人的养马业提供了充分条件,由此可见生活环境因素是骑兵产生的基础。

从骑兵发展的四个阶段来看,每个阶段都处在军事活动频繁的时期。东周时期的萌芽阶段,即秦人在边境与北方戎人长期对抗时期,也正是在这不断的对抗中,原始骑兵产生了。秦汉时期的发展阶段,骑兵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兵种,并开始与其他两类兵种相互配合作战,西汉时期从抵御匈奴入侵到反击过程中,骑兵也开始逐渐成为军队中的主力。

除战国时期秦国与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外,其余几个时期作战的双方均为汉人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斗争。而秦国在战国时期由于其封地所处位置,长期过着半游牧生活,中原各诸侯国也将秦人视为半个戎人,作战双方至少有一方是逐水草而居、弓马娴熟的作战队伍,因此发展骑兵也就成为必然。

游牧民族习惯的作战方式是引弓射箭,在马背上作战,而反观汉人的主要作战方式则是步兵结合战车协同作战。因此在双方相互对抗的过程中,军事文化也在经历一个相互交融的过程。故产生了诸如秦时期的车兵、步兵、骑兵相互配合的作战方阵;西汉时期结合步兵与骑兵各自优点的甲骑兵队伍。

也正是基于不同时期交战双方的军事文化不同,因此对骑兵的战略战术安排亦大不相同。如秦时期是以车战为主的作战方式,骑兵队伍主要起到的是配合作用,西汉时期由于应对匈奴的袭扰式侵略,汉统治者探索出了新的骑兵战术。在冲击匈奴的战斗中,军队皆为骑兵,发挥其快速机动的作用,方便随时对匈奴骑兵主力展开追击。

结语

古代军事活动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与百姓生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总体来看还是不断向前进步的。在北方游牧民族与传统汉人的相互对抗中,其实不仅仅是军事文化在经历一个相互融合的过程,其他的社会文化包括农耕文化、游牧文化、丧葬文化、生活习惯、服饰造型艺术等都在不断的融合中向前发展,也为之后隋唐时期的多民族国家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

[2]班固.《汉书》.

[3]范晔.《后汉书》.

0 阅读:1

维京晋州梦

简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