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儿子李恪究竟有多强?为何千百年后,依旧有人怀念他?

哈雷啊 2023-03-14 10:58:49

千百年来,英雄与爱情始终是艺术作品歌颂的主题,后者让人们体会到世间的美好,而前者则被赋予了更多的壮烈色彩,即便英雄落幕,其伟大的功绩也始终让人们难以忘怀。

根据“成王败寇”的逻辑,历史都是由胜利者所书写的,因此许多英雄在死后其真实的经历通常也会遭到篡改,人们也只能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才能还原历史的真相。

有一些人虽然退出了历史舞台,其生前所作所为依旧被人们所纪念,即便经人篡改依旧无法将其光辉磨灭,李世民的第三子李恪便是如此。

他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而在被诬陷杀害之后,依旧受到人们的敬仰,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李恪的故事。

李世民最喜欢的儿子

作为李世民的儿子,李恪的身份自然无比高贵,但是与其他皇子不同的是,李恪的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杨妃,这让他比其他的皇子更有了一层不凡的身份——拥有隋唐两朝皇族的血脉。

李恪有着得天独厚的出身,他是贵族中的贵族,这样的身份着实让人望尘莫及,李世民对这个儿子的宠爱更让他成为众位皇子中最独特的一个。

李恪两岁时便以皇孙的身份被封为长沙郡王,之后又被封为汉王,到了十岁改封为蜀王,并领受益州大都督的要职。

不过李世民因不忍让他离开自己,便让他遥领官职,也开启了皇子遥领官职的先例。

从李世民对李恪的一系列册封可以看出,李世民对这个儿子的宠爱与器重,当时的益州人口繁多地域辽阔,是唐朝的核心利益中心,李世民将这一地区分封给李恪足见他对李恪的偏爱。

随着李唐王朝的日益稳固,李世民决定重新启用封国制度让宗族子弟重掌大权,以此来巩固李唐皇族的统治,他力排众议对宗亲及皇子大加分封。

在这一次的分封中李恪又被封为了吴王并受任潭州都督,此时李恪已经长大成人,不久后他前往自己的封地就任,临行之前李世民还特意设宴为李恪送行,也可见李世民对李恪的疼爱。

李恪到了封地后,由于年少轻狂游猎过度损坏良田,遭到了御史柳范的弹劾。

得知自己最疼爱的儿子犯错,李世民感到颜面尽失,在朝堂之上痛斥权万纪,称其辅佐李恪失职以至于李恪犯错,以此为李恪找回面子,从这一举动更可以看出他的爱子之情。

才华横溢却无缘帝位

李恪之所以能够得到李世民的偏爱,与他自身的优秀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据记载,李恪文治武功在众皇子中堪称第一,不仅才华出众而且弓马娴熟,可谓能文能武。

李恪性格沉稳内敛处事冷静,被弹劾之后开始对自己严加约束极力克制,再也没有过因犯错被弹劾的记录,能力出众又不断完善自己的李恪,自然成为了李世民最满意的儿子。

据悉房玄龄、魏征和杜如晦都曾教导过李恪,正所谓名师出高徒,其才华可见一斑。另外,李恪年轻时还曾与突厥作战并立下赫赫战功,单枪匹马将突厥大军逼退。

李世民年轻的时候也曾多次去敌军地盘探查情况,民间也有关于他的许多传说,由此唐太宗觉得李恪与自己很像,还说过“英武类我”一类的话,并有意将大唐江山传给他。

奈何虽然有着优秀的出身,同时又深受李世民的器重,但由于封建时期“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的世袭规则,作为李世民的第三子仍然没能被立为太子。

即使后期李承乾被废他也没有资格!话说太子李承乾因牵扯谋反而被废黜之后,李世民虽然口头许诺立李泰为太子,但由于长孙无忌的干涉,太子之位最终落在了李治的头上,李泰也因涉嫌谋储而遭到幽禁。

李世民觉得将李治立为太子似乎不妥时,他曾与长孙无忌有过一次谈话,谈话间他透露出对李治能力的担忧,并表示李恪与自己最为相像,是自己心目中最合适的人选。

听到李世民的想法,长孙无忌以“太子仁厚,可以做守成之君”为理由,并表示这是大臣们的一致意见。李世民见此情景,只好放弃了自己的想法,李恪与太子之位就此擦肩而过。

由此可见,李恪虽然有着两朝皇族的血统,但这也注定了他与皇位无缘。一方面隋朝的统治已然被李唐王朝所代替,其外戚家族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辉,长孙无忌是李治的舅舅可以为他提供强大的后援力量。

另一方面朝中的许多大臣都曾是颠覆隋朝统治的“罪魁祸首”,如果李恪登基成为皇帝,那么这些大臣的政治恐怕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一旦李恪想要为自己的外曾祖父报仇后果将不堪设想。

李恪能够克制内心,被弹劾之后便格外注意言行,看上去似乎是一种优秀的品格,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极大的隐患,毕竟隋炀帝在登基之前也曾是一副圣主明君的模样,登基后却显露出了真实的一面。

如果李恪也像他的外公一样,那么李唐王朝将何去何从,没有人能够预料得到,种种原因让李恪就此失去了当皇帝的资格,也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伏笔。

蒙冤获罪,悲凉结局

没能登上皇位李恪并没有表现出不满的情绪,日常表现一如既往的谦逊,唐高宗李治对于这位哥哥的表现十分满意,但长孙无忌却始终将其视为眼中钉。

在他看来李恪始终都是一个巨大的隐患,必须要除之而后快。辩机和尚与高阳公主私通被杀之后,高阳公主便十分痛恨自己的家族,在一番谋划之后她便与驸马房遗爱企图谋反。

事情因泄密而败露,这场企图颠覆政权的叛乱很快便被平息了下来,在长孙无忌的授意之下,房遗爱诬告吴王李恪也牵连在此次事件当中。

公元653年李恪在长安宫禁之内被缢杀,就这样年仅三十四岁的李恪因为政治风波的牵连而失去了年轻的生命。

虽然李恪含冤而死,但他的人品和才华始终被人们所纪念,南塘时期南塘开国之君李昪为了证明自己统治者的合法身份,将李恪认定为自己的祖先,以此来证明自己传承自李唐正统。

不仅如此,李昪还将李恪追尊为定宗孝静皇帝,诸多大臣虽然认为李恪没有做过皇帝,此举也不合规矩,但李昪却坚持认为李恪德才兼备足以当此殊荣。

在此之后李氏子孙不断发展壮大,这些人自然也成为了李恪的后代。总的来说,尽管在世时李恪蒙冤被害,但死后人们依旧以成为他的后代为荣,可见公道自在人心。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0 阅读:4

哈雷啊

简介:哈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