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桐城一派
孔乙己说,茴字有四种写法,我老妈说,夏有四种读法。桐乡人最流行、最通俗的读法是“wo(我)”。我小时候在灵安读书,有个校长叫夏柏荣,灵安人都叫他“wo(校长、老师)”,我一直以为他真的姓“我”。
所以,夏春和,大家也都叫他“wo老师”。知道夏春和这个名字,可能要追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了,那个时候我喜欢写报道,每年桐乡电台表彰优秀通讯员,我在名单上经常看到“夏春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一直未能谋面。
直到2010年,在振兴西路桐乡报社的乒乓室,我第一次见到了传说中的“wo老师”。夏老师身材不高,因为常年打乒乓球的缘故,身体很结实,肌肉线条看起来不像年近花甲的老人,倒像是50来岁的人,长相与年龄严重不符。直到现在,早已过古稀的他,跟我们这些差了一大截的年轻人打球,步伐还是那么灵活,身手还是那么矫健,气不喘脸不红汗不出,好像不知道吃力两字是怎么写的。
第一次跟夏老师交手,我吃了一惊,他的打法看起来一点不正规,甚至有点土,但就是实用,尤其是反手一挑的绝招,速度快,角度刁,好多高手都束手无策。我不知道夏老师这个绝招是跟谁学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绝对归属于“驾校除名、自学成才”的一类。
夏老师打球不仅认真,还很在乎输赢,就像当年扫盲一样,条件再艰苦环境再恶劣,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有一次2比10落后,旁人都劝他放弃这局算了,但夏老师就是不信邪,一分一分追,最后愣是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超级大逆转。赢球后的他,右手握拳,在空中画了个圈,口中喊了一声“哦耶”,开心得像个七八岁的小孩子。夏老师打球谁也不惧,就怕徒弟坤哥。夏老师逢人便说,坤哥是他的徒弟,旁人不知道此话真假,但看坤哥的打法,确实有夏老师的影子。
武功再高,也怕菜刀。夏老师的打法已经是不按牌理出牌,但坤哥的打法更不讲理,刚开始坤哥不是夏老师的对手,但后来坤哥潜心研究,实战演练,水平突飞猛进,打得夏老师丢盔弃甲,落荒而逃。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徒弟出山,师傅讨饭吧。
这里插播一件趣事,有一次双休,在报社活动室,晚餐喝了一瓶红酒的坤哥,与五大高手车轮大战,跟每人打满五局,结果坤哥有如神助,居然不失一局以25比0的战绩完胜。都说喝酒误事,最多说酒能助兴,没听说过酒能助球啊,莫非坤哥喝的不是酒,是兴奋剂?夏老师听说后表示不服,说我在的话坤哥绝对讨不到便宜。有一回夏老师与坤哥狭路相逢,夏老师险胜,坤哥不服,休息了一会儿想继续挑战,夏老师连连罢手,说今天不跟你打了,下次吧。这一点不得不服夏老师,不仅见好就收,就连复仇的机会都不给你。下次?还不一定呢。
每次组球局,夏老师有叫必到,几乎没有缺席过,每次不打满20局不过瘾,从不主动讨饶,体力真是好。虽说退休前大小也是个科级干部,但夏老师是我碰到的科级干部中最随俗、最和气的一个,没有一点架子,玩笑开得起。前阵子润丰步行街那个事风靡一时,有时夏老师迟到了,他就调侃自己刚从步行街回来。
鲜为人知的是,夏老师还有一个名字,知道的人就不多了,这要从他的外孙女依依说起。当时五六岁的依依胖嘟嘟的,非常可爱,夏老师常常带她到乒乓室玩,慢慢跟我们熟悉了后,依依很神秘地跟我说,你知道伐,我外婆不叫外公名字的,叫他“wo(夏)老倌”。然后,依依指着夏老师拖长了声调奶声奶气喊道,喏,他-就-是wo(夏)-老倌。
如今,依依都长成大姑娘了,而见证了桐乡教育50年的wo(夏)老倌,仍然像年轻人一样,挥汗如雨,乒乒乓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