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神兵,夺取军粮

燕子坡大山廖氏 2025-02-20 06:17:06

春暖花开,草长莺飞

条友们上午好!

遵义会议伟大转折,“四渡赤水”突破重围。

上篇《天兵天将进入雅安》写到:

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撤退,且战且退,计划到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壮大红军队伍,扩大地盘,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

中央红军大搬家似的撤退,严重影响了转移的行军速度,被国民党军队前堵后追,围困在湘江两岸,经过惨烈的湘江战役,突破四道封锁线后,仅剩3万余人。

“铁璧合围难突破,

暮色苍茫别红都。

强渡湘江血如注,

三军今日奔何处?

革命老前辈伍修权这首悲壮的诗句深刻描绘了中央红军长征历史中一段十分惨烈、悲壮的战争场景。

刻画了中央红军指战员面对强敌,大义凛然,英勇无畏,前赴后继,坚韧不拔,不怕流血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同时,也反映了红军将士们面对强敌,红军惨重损失,几乎濒于绝境,茫然若失的心情。

湘江战役之后,中央红军广大指战员,中共中央领导们都不得不认真积极地思考、探索、争论:

红军向何处转移这个关系整个红军生死存亡关键问题。

通道转兵,挺进贵州。

在军事形势十分危急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在湖南通道县召开临时紧急会议,史称“通道转兵”,中央红军由湘入黔,占领黎平县。

拍摄于遵义会议纪念馆

中央红军紧急召开了改变战略方针的“黎平会议”、“猴场会议”。

随后,中央红军主动反攻出击:

强渡乌江,突破天险。

拍摄于遵义会议旧址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城红军总司令部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遵义会议实现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伟大转折:

在中国革命最危急的关头,依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中央的组织问题,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长达4年之久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走自己的路”,挽救了党和红军。

遵义会议后,3.5万余人的中央红军,面对蒋介石40万兵力,局势显得更加严峻。

于是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从1月19日开始,逐次向北转移,在川黔交界处的赤水、土城地区集中。

1月29日,一渡赤水,进入川南古蔺、叙永。

二渡赤水,回师黔北,遵义大捷。

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古蔺。四渡赤水,返回贵州。

“四渡赤水”大显神威是毛泽东在军事指挥中的“得意之笔。

中央红军由“阵地战”向“运动战”转变:

为了在有利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

《长征组歌》唱道:

“横断山,路难行。

敌重兵,压黔境。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

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歌词热情歌颂伟大领袖毛主席自遵义会议后,高瞻远瞩,洞察敌情,知己知彼,指挥红军化险为夷,变被动为主动,出神入化,神秘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使红军百战百胜,战胜强敌,冲出重围。

红军挥师南下,越过遵义,南渡乌江,跳出国民党军队的合围圈,直逼贵阳,调虎离山,奔袭云南,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江。

当薛岳率领的国民党军队赶到金沙江时,红军早已经渡过金沙江7天啦,船只已被烧毁,只能望江兴叹。

中央红军在毛主席指挥下采取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术,兜大圈子,机动作战的方针:

四渡赤水,佯攻贵阳,威逼昆明,北渡金沙江,伺机跳出国民党军队的重兵包围圈,彻底粉碎数十万蒋介石军队的紧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的决定性胜利。

彝海结盟

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彝海结盟,顺利通过大凉山。

冒雨摸黑,挺进雅安。

5月23日,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的中央红军先遣队从凉山州大桥镇出发,在彝族沽基家支首领小叶丹等人的护送下,顺利通过冕宁县彝区向大渡河疾进。

天擦黑时赶到铁寨子(今属石棉县),这时,黑夜天空,乌云翻滚,天昏地暗,疾风暴雨,战士们被淋成落汤鸡,林间踏出的小路滑溜难行。

这里到处是悬崖峭壁,稍有不慎摔下岩去,就会粉身碎骨。

但是,天兵天将一样的中央红军指战员们忍饥挨饿,扎紧绑腿,勒紧腰带,不畏艰险,奋勇向前。

夜幕降临时,中央红军进入一个住有10多户人家,名叫筲箕湾的小村子。

天漆黑,雨很大,前面又是高山悬崖,战士们急行军一天还未吃饭,饥肠辘辘。因此,团首长决定在这里埋锅造饭,就地宿营。

雅安雪山

24日拂晓,云雾未散,刘伯承、聂荣臻率中央红军先遣队一团继续向位于大渡河边的安顺场渡口疾进。

红军战士们快步穿过森林、果园,肚子饿了,见了桑椹子大家就采着吃,把嘴都吃黑了。

快到擦罗乡时,红军战士忽然听到前面山头上有人在大声地叫喊:

“喂!你们从哪里来的啊?

是什么队伍?”

刘伯承用望远镜一看,见是几个当地民团的哨兵。因为当地民团不知到来的是哪路军队,故向红军高喊发问。

刘伯承挥手让部队停止前进,在附近隐蔽起来,又派了一个连,跟着便衣侦察员前去,前面山头上仍不停地高声喊着询问红军到底是哪部分的,要红军派代表过去。

红军边走边回答:“我们是从冕宁县过来的国民党中央军”,说话间红军战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顺势就冲进了今石棉县擦罗街。

这批专门在汉彝边境上祸害、欺负老百姓的民团团丁,真的认为是中央军来了。

他们不仅不认识红军,就连他们的中央军也从未见过,前些日子只是风闻中央军要来了,现在听红军回答是从冕宁县来的中央军,也就深信不疑,准备欢迎。

红军进了擦罗街,只见街上都插着“欢迎”的旗子,区公所的区长还在办公室内,街上的店铺也照常做着生意,街上的男女老少无一人逃走。

随后,一个身材矮胖,挺着滚圆肚子,面黄腊黑,满嘴黄黑牙齿,满脸堆笑的区长亲率几名团丁前来欢迎红军。

红军便将计就计,略为装扮一下,冒充中央军就进了街子。

区长还摆了酒席为红军接风洗尘。在酒席上,红军把前面的路况和安顺场的敌情了解清楚了。

特别是了解到安顺场渡口只有一只小船,夜间停放在南岸,白天就划到对岸。如果不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神速地把这条小船缴获,要过大渡河就非插上翅膀不可了。弄清敌情后,红军就把这帮无恶不作的坏蛋缴了械,捆了起来。

刘文辉的国民党川军24军在擦罗街上设有一个军粮站,里面存有4000余包大米,每包30公斤,专门供应刘文辉驻康定队伍的。红军除将这些粮食分发给各部队外,还分给当地贫苦老百姓。

人民群众分到大米后,满街一片欢腾。他们对红军说,我们好久没吃白米了,你们来了,把刘家的米发给我们吃,红军真好!

石棉县安顺场大渡河“红军渡”

红军先遣队吃过午饭,日已偏西。擦罗离安顺场还有30公里,虽然经过一天的强行军,且只吃过一顿饭,已经十分疲劳,但为了争取时间,夺取胜利,在夜色茫茫中部队只好摸黑继续前进,经过一天一夜70多公里的冒雨急行军,约21时,红军部队在安顺场附近的马鞍山山坡上停下来。这里离安顺场只有5公里路。战士们太疲劳了,一停下来,倒头就睡着了。

(待续)

0 阅读:0
燕子坡大山廖氏

燕子坡大山廖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