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面针:昔日15年销冠,如今沦为低端赠品,到底咋回事?

桐桐看趣事 2025-01-09 01:00:20

辉煌往昔:国货之光的闪耀时刻

曾几何时,“一口好牙两面针” 家喻户晓,两面针牙膏畅销全国,1986年起稳坐国内产销头把交椅15年。两面针源自广西柳州,历史久远,可追溯到1941年。当时日寇肆虐,广西日用商品匮乏,柳州建起5家小私企生产牙膏等日化品。

新中国成立,1956年它们合并为公私合营的柳州市肥皂厂,主打南方牌肥皂型牙膏;1963年变为地方国营柳州市日用化工厂,有了规模化牙膏车间,还推出诸多牙膏品牌。但处于计划经济时代,靠商业统采包销,缺乏市场反馈,竞争力不足。

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柳州市日用化工厂组建柳州市牙膏厂。为打开销路,先是模仿上海中华牙膏无果,又想研制氟化物牙膏,却发现国内已有同行先行一步。一番思索后,转向广西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求突破。

科研人员四处寻觅,偶然得知两面针叶子熬水含漱能治牙痛,经反复试验,1978年底成功研制出第一支两面针中药牙膏。两面针先发制人,1985年销量破亿,1986年二代产品推出后更是夺冠,将对手远远甩开。

两面针的成功,一靠中草药概念新颖,二靠营销得力。当时,电视台、报纸等宣传途径,它全都充分利用,“一口好牙两面针” 传遍全国。1986年至2001年,连续15年本土产销双冠,即便2002-2003年外资冲击,2003 年单牙膏业务营收仍高达4.43 亿元。

危机初现:外资冲击下的战略抉择

然而巅峰之后,危机接踵而至。20世纪90年代,外资牙膏巨头纷纷抢滩中国,高露洁1992年进驻,佳洁士1996年踏入,它们不惜重金,用密集广告、强力促销与亲民价格策略,迅速席卷中国市场,本土牙膏厂商市场份额岌岌可危,中华牙膏这一创始品牌都被联合利华收入囊中。

两面针见状,1992年在柳州创立两面针旅游用品公司,生产面向低端或经济型酒店的小牙膏、小牙刷,彼时这类业务国内尚属空白,两面针精准捕捉商机。

2000年至2002年,其旅游牙膏销量逐年攀升,分别达7331万支、1.55亿支、2.39亿支,利润虽增长,却埋下隐患。原本的国产牙膏第一品牌,频繁现身廉价宾馆作为一次性用品,对产品战略与消费者品牌认知造成极大负面影响。

进入21世纪,随着外资和国产牙膏品牌大量涌现,营销定位愈发关键。来自广西小城的两面针却渐显保守,一方面,广告语与包装长期未更新,相比擅长掠夺式营销的外资与新兴本土品牌,两面针给人老化、低端之感;另一方面,作为中草药牙膏鼻祖,它始终没能精准定位,消费者不清楚其核心优势。

反观云南白药牙膏,精准打出 “预防牙龈出血或止血” 卖点,销量火箭式蹿升,如今已占牙膏市场四分之一份额。

歧途深陷:多元化的泥沼与困境

总之面对对手强势崛起,两面针还未积极应战就初显败势。之后,主业承压的两面针进军资本市场,开启多元化战略。2004年,它登陆A股,成日化行业首家上市企业,募集巨额资金。

起初投资扬州旅游用品公司,仍在主业周边,可很快就偏离,涉足房地产、蔗糖、日化、药业种植、进出口贸易等诸多烧钱产业。2007年,濒临亏损的两面针提出 “无产品经营不稳、无资本运作不富” 理念,一年内豪掷1.5亿用于申购新股、投资证券基金,还参股南宁、柳州、北部湾银行等。

但多元化未带来预期回报,反而使两面针疏离主业,牙膏研发推广投入减少,陷入连年亏损困境。

尽管如此,两面针并未察觉危机,仍痴迷对外投资。2009年3月,它拟斥资2.2亿收购柳州市造纸厂,组建纸品公司,可该厂此前连年亏损,2007年就亏3300多万,投资者质疑这是在打造 “废品收购站”。

事实也的确糟糕,2012年两面针扣非净利润亏8000万,纸品公司亏5309万;2013年扣非净利润亏1.09亿,纸品公司再亏5512 万;2015年,纸品公司亏损升至1.12亿,成旗下8家子公司中的 “亏损王”。

其实不止纸品公司,8家子公司6家常亏,仅房地产与酒店一次性洗漱用品业务微盈利,房地产业务还不稳定,时盈时亏。按规,连年巨亏的两面针早该退市,好在1999年8月参股中信证券,持有9500万股,成本1.52亿。

此后多年,靠分红及关键时刻抛售股票粉饰财报,如2016年,本要亏成ST股,却靠卖1162万股中信证券股票套现1.57亿实现盈利。一面让品牌沦为酒店一次性用品代名词,一面公司持续亏损,两面针是时候反思前路了。

自救挣扎:回归主业的艰难征程

早在2013年,两面针高调回归牙膏主业,积极在央视投广告、拓渠道,2015年签约张嘉译代言,在热播剧与综艺投放贴片广告,线下梁明真开展百万销痛计划,向广州民众派发百万份中药牙膏体验装。

然而这些大动作收效甚微,两面针牙膏销量未明显回升。主因是其脱离市场太久,品牌形象被消费者淡忘。如2017年《白鹿原》中,两面针植入广告,借台词隐晦提及产品,观众却大多以为指的是中药材,官方还得出面解释。

同时两面针努力摆脱廉价酒店洗漱品形象,铺货至中高端连锁酒店,依旧无力回天。2017年两面针亏损1.46亿,家用牙膏仅售4053万支,市场占有率极低。

之后,两面针认定多元化致亏,果断剥离精细化工、制糖、房地产、造纸等亏损子公司,专注牙膏业务,2020年和2021年实现连续两年盈利,可好景不长,2022年又亏3859万。

两面针解释,一是疫情冲击旅游业,酒店一次性用品业务收入大减;二是中信证券股价下跌,分红减少。

前路展望:破局突围的关键所在

总体而言,两面针聚焦主业或抛售亏损业务,都难回正轨。近两年借助短视频、直播带货提升销量,效果也不理想。当下口腔护理市场趋近饱和,几大巨头把控局面,2022年云南白药以24.4%份额领跑,好来、宝洁等五个品牌占约60%份额。

两面针沉寂多年,品牌只剩低端印象,去年研发投入1174.39万元,与同行动辄三五千万相比,毫无优势。

若想突围,两面针必须正视问题,加大营销与研发投入,深耕中草药牙膏特色,像清火款产品对口腔溃疡、牙疼上火效果显著,应重点宣传。

此外两面针的情怀是独特优势,可适度利用,拉近距离,但不能借此哄抬价格收割消费者,毕竟年轻一代更重实惠。

自2004 年两面针A股上市后业绩滑坡,除2005年勉强盈利,此后几乎年年巨亏,曾经辉煌的中草药牙膏渐失市场。其失败根源不在外资打压,而是自身战略失误,早在20世纪90年代外资入侵时隐患就已种下。

文本来源@十万个品牌故事 的视频内容

0 阅读:0
桐桐看趣事

桐桐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