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尚珺,一个屡次登上热搜的复读生,其“传奇经历”就在于他连续复读15年、连续16次参加高考,因而唐尚珺又被广大网友称为“高考狂魔”甚至是“高考流氓”。
说唐尚珺是“高考狂魔”,一点都不夸张,没有他的勇气和魄力,一般人还真做不到可以复读15年,在很多人事业有成的35岁,唐尚珺却在参加高考。
说唐尚珺是“高考流氓”,也一点不冤枉他,毕竟在他复读这些年里,他曾经考上过中国政法大学、重庆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名牌高校,而他却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报到而选择了复读,选择了一次次和应届生“卷高考”。
就这样,这位广西的“高考钉子户”,硬生生从广西的旧高考撑到了广西的新高考,今年以601分被华南师范大学信息工程专业录取。但后来,坊间又有传闻“唐尚珺对专业不满意可能继续复读”,而唐尚珺在直播时也曾希望网友投票来决定自己是否继续复读。
就在我们担心唐尚珺会刷新自己的“复读纪录”时,唐尚珺终于在平台表示自己已经拿到通知书、准备去报到入学了,同时他还和母亲说起了办升学宴的事,并且表示“因为年龄大,不再办升学宴”。
听到唐尚珺确定要去大学的消息后,相信很多人都松了一口气,甚至很多网友说“谢谢唐尚珺终于不复读了!”
为什么如此说呢?这就需要我们明白:唐尚珺如果一直复读,到底会产生怎样的不良影响。
1.对唐尚珺本人的影响
首先,对于唐尚珺个人而言,持续复读无疑将进一步加剧他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年复一年的高考准备,不仅是对知识的重复学习,更是对心理承受能力的极限挑战。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面临的不仅是学业上的压力,还有来自社会、家庭乃至自我认知的多重压力。这种长期的压力环境,可能导致他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影响到他的身心健康。
其次,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唐尚珺已经错过了许多宝贵的青春时光。如果他继续复读,即使最终考入心仪的大学,毕业时也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就业市场。年龄上的劣势,可能会让他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更多困难,限制了他在职场上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2.对其他考生的影响
唐尚珺的持续复读,最直接的影响便是挤占了其他考生的教育资源。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其名额有限,每一个复读生的存在,都意味着有一个应届生可能失去机会。对于那些同样努力、同样渴望进入高等学府的考生来说,这无疑是不公平的。他们的梦想和努力,可能因为某些人的反复尝试而变得更加难以实现。
此外,唐尚珺的复读行为还可能引发一种不良的示范效应。如果他的故事被过度渲染和宣扬,可能会让一些原本就犹豫不决的考生受到鼓舞,选择复读作为逃避现实或追求更高目标的手段。这种趋势一旦形成,将加剧高考的竞争激烈程度,影响更多考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业发展。
3.对高考制度的影响
高考制度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公平性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唐尚珺的持续复读,无疑对高考制度的公平性提出了挑战。一方面,他的行为让人们开始质疑高考制度的选拔机制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过度强调分数而忽视考生综合素质的问题;另一方面,他的复读行为也加剧了高考的竞争压力,使得原本就紧张的高考氛围变得更加沉重。
高考是我国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和渠道,其重要性不容置疑,其权威性、公正性不容挑战,其实国家教育部门早就出台政策“不允许公办高中开设复读班”,因而可以说国家并未鼓励过高考复读,更不会鼓励"唐尚珺式的复读”。
4.对教育领域的影响
教育领域是唐尚珺复读行为影响最为深远的领域之一。首先,他的复读行为占用了大量的教育资源,包括教师、教室、教材等。这些资源本可以用于培养更多有潜力、有需求的学生,却因为他的反复尝试而被固定在他身上。这种资源的浪费,不仅影响了其他学生的教育机会,也制约了教育领域的整体发展。
其次,唐尚珺的复读行为还引发了人们对教育理念的深刻反思。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为了追求高分和名校的光环,还是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唐尚珺的故事让我们看到,过分追求分数和名校可能会导致教育的异化,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因此,教育领域需要更加关注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推动教育理念的转变和创新。
5.对全社会的影响
唐尚珺的持续复读还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他的故事引发了公众对教育资源分配、教育公平等问题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些讨论有助于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完善,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公平分配。另一方面,他的复读行为也反映了社会对成功的单一追求和对失败的恐惧心理。
这种心理状态不仅影响了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制约了社会的创新和进步。因此,全社会需要更加关注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倡导多元化的成功观和价值观。
总结:
唐尚珺今年如果准时到华南师范大学报到,这不仅是他对个人有了一个交代,更是对其他考生、高考和全社会有了一个交代,这就是大家要“感谢”他的原因吧,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并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内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而不是希望他们成为“唐尚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