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个习
最近,有一位来自山东的家长在问。
上个专科,到底有没有必要出省?
孩子的录取信息查到了,是被外省(甘肃兰州)的一所学院录取了,是一所公办专科,专业是大数据技术。
现在唯一感到遗憾的就是,感觉离家太远了。
从山东泰安到甘肃兰州,将近1500公里的路程,女儿长这么大还没出过远门,对她有点担忧,也有一丝丝后悔报这么远的学校。
高考过后,高考志愿填报,大学该怎么选,是选择省内的大学还是选省外的大学?也是很多考生与家长纠结的问题。
特别是像高考成绩本身就不高,又上不了太好大学的情况下。
关于这个问题,个人认为主要看两点。
1、“性价比”问题一般来说,考生报考本省大学的“性价比”是比较高的。
因为,就录取分数线来说,一样的高考成绩,在本省可以上更好的大学。
举个例子,就拿浙江省来说。
浙江省的考生,可能位次在1000名以内,乃至于更靠后都有机会报考浙江大学。
比如,前两年有一位来自浙江省的考生,他的位次是7495名,但是,依旧被浙江大学的农学提前批录取了。
我想,其他省份的考生,想都不敢想。
像甘肃省的考生,想要上浙江大学,高考成绩位次可能要在200名以内才行,否则希望不大。
因为,浙江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仅次于清华北大,乃至于有些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比肩清北。
所以说,在大部分情况下,考生报考本省的大学,性价比要更高一些,主要还是因为大学为了照顾本省考生,给本省的招生计划更多。
像是一些普通类大学,这种倾向性更加明显。
比如,兰州理工大学,2023年在全国总共计划招收本科生人数为5600人,其中,在甘肃省计划招收的本科生人数为3015人,占比为53.8%。
有了如此多的招生计划人数,省内考生相对来说报考就要更容易一些。
所以说,很多考生在高考成绩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可能会选择本省的大学,性价比更高。
当然,这种情况也不是绝对的,特别是在专科学校的选择上。
2、“眼界”与“放心不放心”的问题孩子上大学,并不是只为了学习,同时,也是为了增长见识,扩展眼界,见识外面更大的世界。
我想,对于这个观点,家长应该都会赞同吧。
所以说,上大学,个人认为还是应该去外省,特别是家庭条件并不是太好的同学,不要局限于本地。
有一句俗话说得好:“母弱出商贾,父强做侍郎,族望留原籍,家贫走他乡。”,特别是最后两句。
对于这句话,大家可以仔细品一品。
反正作为过来人,觉得还是挺有道理的,因为,家庭条件不好,父母能给你的建议以及引导,其实都是非常有限的,有些时候,可能还会对我们产生阻碍。
这并不能怪他们,因为,他们本身的见识与眼界就有限。
我们能做的就是借着上大学的机会跳出那个看不见的“圈圈”,然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过上更好的生活。
所以说,个人认为“家贫走他乡”还是很有道理的,虽然我们也不一定能够成功,但是,至少会没有太多束缚。
除了“眼界”问题,还有一点就是家长“放不放心”的问题。
很多家长,希望孩子选择离家近的大学,恨不得让孩子报考家门口的大学,就是不放心孩子,孩子离家近才放心。
其实,家长的这种想法个人认为显得有点过于“矫情”,因为,孩子迟早会长大,迟早会独立起来,上大学就是这个“分水岭”,不管你承不承认。
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学会接受这一现实,不要老想着将孩子一辈子都拴在自己身边,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也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而家长,想要尽快接受这个现实,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拥有自己的生活,不要一切都围着孩子转。
综合以上分析,到底去不去外省上大学,主要取决于两点。
如果在本省有性价比更高的选择,好大学比较多,那就选择本省的大学,比如北京的考生。
如果,没有,那么去外省上大学还是很值得的,哪怕只是去上个大专。
当然,如果你家里在本地已经帮你做好了“职业规划”,那也可以考虑在本地上大学,优势可能会更大。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文章就点赞转发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