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岁老人整理22年前父亲遗物,发现大量违禁品,吓得马上交给了警察

一场军场梦 2023-09-02 14:50:40

2023年5月的一天,杭州某派出所里,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71岁的杨大爷双手紧紧抱着一个绿色塑料袋找到民警。

他一脸严肃地说里面有很重要的东西,要上交国家。

派出所的民警也很好奇,到底塑料袋里是什么东西,会让这位杨大爷如此郑重?

当袋子打开的一瞬间,现场的民警几乎全都懵了。

袋子里面竟然满满的都是违禁枪支!

这样的情况完全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我国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规定,任何人不得私藏枪支弹药。

这些违禁品都是从哪里来的?

在民警的询问下,杨大爷开口缓缓讲起了自己父亲杨卓群的故事……

特殊的遗物

故事要从2001年说起,那时的杨大爷还不是大爷,只是一位年近50的中年大叔。

他和母亲以及兄弟姐妹们守在父亲杨卓群的病床前,心急如焚。

父亲年纪并不大,但一身顽疾,已经药石无用。

可父亲却挣扎着要起来,要求换上曾经的军装合影。

家里人都知道,杨卓群没有多少时间了,这是他最后的愿望,应该要满足他。

头发花白的杨卓群在家人的帮助下,换上了心心念念的军装,和家里人合了影。

最后,杨卓群对儿子杨大爷说道:“去将我那个上了锁的木箱子给我拿来,我要看看!”

面对老父亲最后的要求,杨大爷自然是要满足的。

他连忙回到家里找到那个放在父亲书房里,被保存得很完好的箱子。

当杨大爷将那个箱子带到医院时,父亲杨卓群颤抖着双手接过了箱子,不停地抚摸着。

最后,应父亲的要求,杨大爷给父亲和那个箱子拍了张照片,留作纪念。

没过多久,杨大爷的父亲杨卓群就永远离开了世界,走得很安详。

父亲杨卓群去世后,杨大爷和家里人带着沉痛的心情办理了后事。

由于父亲杨卓群生前廉洁公正,勤俭节约,所以,并没有多少遗物。

除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用品外,就是一些奖章和证书以及军功章。

这些都是杨卓群十分珍爱的东西。

杨大爷把它们细心地收起来,妥善保存。

父亲的遗物处理得差不多的时候,杨大爷却发现了一件头疼的事情。

那就是父亲生前无比珍视的那个木箱子该如何处置呢?

箱子上了锁,又没有钥匙,打不开,无法得知里面究竟有些什么东西。

就在杨大爷犯难的时候,母亲的话点醒了他。

母亲告诉他,箱子里的东西对于父亲来说很重要,应该好好保存。

至于箱子里到底是什么东西,母亲也不知道。

于是,杨大爷只好把箱子收起来,放到储物室里去,光阴荏苒,一转眼22年过去了。

2023年的某一天,杨大爷准备给家里来个大清除,那只布满灰尘的箱子再次被他翻了出来。

看着眼前的箱子,杨大爷想起了父亲对它的重视。

他好奇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能让看淡名利的父亲如此看重呢?

由于箱子的年代久远,上头的锁已经生锈了。

杨大爷左思右想,决定打开箱子来看个究竟。

他找了个开锁师傅,开锁师傅轻而易举就把锁给打开了。

只见箱子里整齐地放着几本书和一些泛黄的信纸。

杨大爷看了看,那些信纸和书本都是父亲和年轻时的好友之间的书信往来,以及一些日记。

杨大爷被父亲和好友之间淳朴的情谊所感动,准备替父亲好好保管这些书信。

这个时候,箱子角落里的一个布包吸引了杨大爷的目光。

那个黄色的布包鼓鼓囊囊的,看着装了不少东西。

杨大爷小心翼翼地拿起布包,一层一层地打开了布包。

当看到里面的东西时,杨大爷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

布包里面放的赫然是几个弹夹和子弹!

那么这些弹夹和子弹是从哪里来的呢,杨大爷的父亲为何会有这些东西呢?

父辈荣耀 保家卫国

其实,杨大爷的父亲杨卓群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杨卓群出生于安徽寿县的某个村庄里。

生逢战乱年代,杨卓群目睹了军阀割据,百姓受苦,再到后来的日军侵略战争。

残忍的日军在中华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导致百姓流离失所。

人们对日军十分痛恨,年轻的杨卓群也是如此。

他一直在寻找着抗击日军,保家卫国的道路。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杨卓群找到了正确的道路,他加入了新四军的队伍里。

杨卓群小时候读过几年书,识得不少字。

再加上他积极的革命思想,队伍上便安排他做宣传工作。

宣传抗日精神和思想,争取更多的抗日力量。

杨卓群也不负组织的信任,很快他就为队伍争取到了一批进步青年。

壮大了抗日队伍的同时,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此期间,他结识了两位挚友——徐康明和杨岩。

在抗日战争期间,杨卓群、徐康明、杨岩三人曾共同担任组织上秘密成立的特殊支队领导任务。

他们相互支持、合作,走过了艰苦的抗战岁月。

一次,他们外出执行任务时,遭遇了日军的袭击,杨岩不幸中弹。

关键时刻,是杨卓群和徐康明抱着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将他给救了出来。

那时候条件艰苦,受伤后的杨岩没有及得到的治疗,伤口感染发炎,高烧不退。

徐康明和杨卓群衣不解带地照顾着他,他才退了烧,逃过了一劫。

经此一事,三人算是成了患难之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千千万万仁人志士的努力下,抗日战争在1945年迎来了胜利,全国上下一片欢欣。

而对于杨卓群和战友们来说,分别即将来临。

解放战争中,杨卓群和徐康明,杨岩被派往不同的部队,担任不同的职务,再难相见。

虽然见不了面,但他们彼此之间的情谊却从来没有变过,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

就这样,杨卓群和战友各奔东西。

他来到凤阳,工作性质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成为一名地下工作者。

在此期间,他跟敌人的特工和间谍们斗智斗勇,好几次都在生死的边缘徘徊。

每当这个时候,杨卓群就会想到当初他和徐康明、杨岩一起在特别支队工作时的经历。

那个时候同样艰难,可他们都熬过来了。

这样想着,杨卓群就带着同志们咬牙坚持了下来。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这对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意义非凡的一天。

杨卓群也是如此,期盼已久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战友的牺牲是值得的!

经历了战火洗礼的新中国,百废待兴,重建工作任重而道远。

作为一名解放军战士,杨卓群在短暂的欢喜过后,就立刻马不停蹄又投入到建设祖国的行列当中去了。

遗物背后的故事

杨卓群始终把祖国放在第一位,他申请来到条件更加艰苦的北方工作。

或许是缘分使然,杨卓群在这里遇到了革命伴侣。

两人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在北方工作两年后,由于他工作认真负责,成绩突出,上级又把他调到杭州工作。

1952年,杨卓群与妻子来到杭州工作。

不久之后,他的儿子,也就是后来到派出所交枪的杨大爷出生了。

此时的杨卓群已经过了而立之年,而他和昔日的战友们也失去了联络。

看着山清水秀的杭州,杨卓群下定决心要把自己的一生奉献在这里。

而杨卓群也被任命为杭州钢厂的领导,这一干就是几十年,直到退休。

某一天,杨卓群家里来了几位客人,说是杨卓群以前的战友。

看到昔日的战友,杨卓群激动得热泪盈眶,当即好好地招待起他们来。

客人临走时,留给了杨卓群一份特别的礼物,就是那3个军用弹夹和子弹。

多年不见,大家只能通过物品来寄托情感了。

杨卓群收了礼物,抱着包裹久久不愿动弹,眼里不自觉流下了泪水。

这就是那包“违禁”物品的来历,其背后包含了杨卓群和战友之间浓浓的情谊。

杨大爷发现这些东西时,震惊过后也大为感动。

但同时他也知道,如今这些东西是不能再留在家里的,必须得上交给国家。

优良家风有传承

杨大爷马不停蹄地赶往最近的派出所,说明了情况。

民警在得知情况后,一开始的疑虑也烟消云散,对杨大爷的父亲杨卓群充满了敬佩之情。

经过民警的清点,发现3个弹夹分别属于不同的类型。

一个是小口径弹夹,一个是来自美式M1卡宾枪弹夹,剩下一个则是54式手枪弹夹。

子弹数量有91发,其中31发是属于小口径手枪的,54式手枪子弹最多,有45发。

美式M1卡宾枪子弹有15发。

确认无误后,民警将这些弹夹和子弹装好,放入特定的地方存放,等待后续的处理。

从这些弹夹和子弹便能大致看出当年杨卓群的战争经历。

首先就是美式M1卡宾枪,它诞生于1940年,是一种被广泛运用到战场上的自卫性武器。

卡宾枪重量轻,后坐力小,使用起来比较容易。

而其射击精度和射程却远超手枪,对于当时的中国抗日力量来说,是很好的武器装备。

其次是小口径手枪,这种小型枪支一般都会作为防卫武器配备给一些重要人物。

杨卓群的战友在抗战期间立下赫赫战功,解放后,他们的职位自然也不会比杨卓群小。

能够配备一把小口径手枪,并将其赠送给昔日的战友,这也就不稀奇了。

最后就是54式手枪,这是我国于1954年自主仿制研发的一款手枪。

从时间上来看,这很有可能是杨卓群当年的配枪。

大概是出于对战友的怀念,他将其放在了箱子里,成为一种精神寄托。

据杨大爷回忆,父亲生病那段时间,总是看着箱子发呆。

好几次抱着箱子就要出去,都被家里人给制止了。

想来那个时候的父亲,应该就是准备要把这些东西上交给国家的吧。

只是还没来得及实现,他就突然离开了人世。

而子女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阴差阳错地将东西存放了20多年,如今总算完成了父亲的遗愿。

结语

杨卓群前半生在战争中度过,新中国成立后,又将自己的后半生奉献给了祖国的建设事业。

这样的人物不得不让人钦佩,而他和战友之间的情谊更是令人动容。

虽然相隔千里,但他们的心里始终惦念着彼此,那些弹夹和子弹就是最好的见证。

虽然因为某些原因,导致那些“违禁”品遗落在杨大爷家多年。

可如今看来它们并不是违禁品,反而是一段珍贵岁月的“见证者”!

11 阅读:5592
评论列表
  • 2023-09-03 19:39

    敬爱的先烈一路走好,愿天堂无战争

  • 2023-09-02 20:08

    没有枪子弹,有什么用?

  • 2023-09-03 12:14

    这东西在老人家手里 就是一个念想

  • 2023-09-02 16:01

    我当兵回来,什么东西都不敢带,怕犯错误。

  • 2023-09-03 07:36

    即然老人没交代有子弹,子弹的来历倒一清二楚。

  • 2023-09-04 00:07

    办案死板,应当把枪留下来,作为传家宝!

  • 2023-09-04 01:43

    为什么视频中有外国人

  • 2023-09-03 22:34

    不管怎样,他那么大年纪发现后上交了

  • 2023-09-03 23:17

    你这是文物是能收臧的?除了枪和子弹上交,

  • 2023-09-03 19:18

    虽无用处,但仍然是危险品!

  • 2023-09-03 08:39

    文章应该写被吓出一身冷汗比较时髦

  • 2023-09-03 06:15

    父亲的遗物—— 永远的纪念

  • 2023-09-02 23:37

    22年才清理遗物???

一场军场梦

简介:谢谢你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