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由金秀贤和金赛纶引发的韩娱地震,至今余波未平。
除了不断爆出的照片、日记、录音等真假难辨的消息外,这场风波还意外波及到了一部22年前的韩国电影——《老男孩》。
因为金秀贤曾公开表示这部电影是他的“人生电影”,甚至能背诵其中的台词,部分网友便涌入该电影的评论区,怒刷一星,指责其宣扬恋童癖,并呼吁抵制。
那么,这部由韩国著名导演朴赞郁执导的经典之作,真的如部分网友所说,应该为金秀贤的个人行为买单吗?
这场风波的核心人物金秀贤,目前新作部分停摆,也面临着中韩网友的联合抵制。
事态将如何发展,目前尚无定论。
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公众形象已严重受损。
而《老男孩》的无辜牵连,则引发了更大的争议:一部电影是否应该为演员的个人行为负责?
金秀贤对《老男孩》的喜爱众所周知,他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对这部电影的推崇,甚至表示自己已经看过17遍,连台词都背下来了,最喜欢的场景就是结局。
正是这番言论,成为了网友抵制电影的导火索。
一部分网友认为,金秀贤的个人行为已经玷污了这部电影,喜欢这部电影的人和他一样“变态”。
也有不少人认为,将演员的个人行为与电影作品挂钩,进行“罪名连坐”,实属不妥。
《老男孩》讲述了男主角吴大秀被不明人士囚禁15年后,突然获得释放,并展开复仇的故事。
在复仇过程中,他与年轻女子美道相遇并相爱。
随着真相的揭露,吴大秀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精心设计的复仇陷阱,而美道正是仇人的女儿。
这段充满伦理争议的父女乱伦情节,也成为了网友批评的焦点。
部分网友认为,电影中的乱伦情节以及最终吴大秀与美道在雪中相拥的结局,是在变相美化和洗白恋童癖。
他们认为,金秀贤对这个结局的喜爱,也反映了他内心的阴暗面。
也有观点认为,电影本身并非宣扬乱伦,而是通过极端的设定来探讨复仇的意义和人性的复杂性。
导演朴赞郁曾表示,他电影中人物的行为,都是因为不愿将过失归咎于自己,才把行动目标对准旁人。
朴赞郁是韩国最著名的导演之一,以其独特的视听语言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而闻名。
他的作品,包括《共同警备区》《小姐》《分手的决心》等,都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而《老男孩》作为他的“复仇三部曲”之一,更是获得了2004年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当年,评审团主席昆汀·塔伦蒂诺对这部电影赞赏有加。
朴赞郁的作品 often 涉及一些非常规的人物关系和极端的人性试炼,例如出轨、乱伦、杀夫等,这也导致他的作品在获得赞誉的同时,也常常伴随着争议。
在《老男孩》中,复仇是贯穿始终的主题。
李佑镇因为吴大秀传播自己与姐姐乱伦的谣言,导致姐姐自杀,而精心策划了对吴大秀的复仇。
真相是,李佑镇的姐姐并非完全因为谣言而死,李佑镇也并非完全无辜。
吴大秀的复仇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他虽然最终找到了囚禁自己的人,但却发现自己只是别人复仇计划中的一枚棋子。
他与美道的爱情,也成为了他最终的惩罚。
他为了保护美道,选择剪掉自己的舌头,并通过催眠忘记了真相。
这个结局是洗白还是悲剧,不同的观众有不同的解读。
这场由金秀贤引发的对《老男孩》的批判,也蔓延到了其他“大叔”题材的电影和剧集。
韩剧《我的大叔》因为男女主角的年龄差,也被指责“恋童”。
《鬼怪》也因为男主角的年龄设定而受到质疑。
甚至连一些经典的电影,如《这个杀手不太冷》《洛丽塔》等,也被重新审视。
这些“大叔”题材的作品, often 因为男女主角的年龄差距而引发争议。
一些人认为,这些作品塑造了不健康的爱情观,甚至可能诱发犯罪。
也有人认为,不能简单地将所有“大叔”题材的作品都贴上“恋童”的标签。
例如,《我的大叔》中的男女主角虽然年龄差距较大,但他们的关系并非爱情,而是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活困境。
这场关于“大叔”题材作品的讨论,也引发了人们对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的思考。
如何在保障创作自由的同时,避免作品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金秀贤事件对《老男孩》的波及,或许是一个契机,让我们重新审视艺术作品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
那么,你认为,一部电影应该为演员的个人行为买单吗?
一部电影的艺术价值,又该如何评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