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光情报站
编辑|星光情报站
前言前些天,央视春晚官方公布了今年主场的主持人阵容。
不出意外的,撒贝宁再次入选。
作为一个被保送北大的优秀学生,他初入央视便挑大梁,担任刚刚创办的《今日说法》的主持人。
而如今,虽说一代江山一代人。
48岁的撒贝宁,依旧是央视主持人阵容的“扛把子”。
但能走到如今这番地位,就不得不提起他的恩师肖晓琳。
如果不是她脑筋一转动了打造《今日说法》节目的想法。
兴许,法学专业出身的撒贝宁,也不会找到如此“专业对口”的工作。
只可惜,这位一心为群众着想的肖晓琳,在54岁那年却客死他乡。
可令人更加没想到的是,临终之前,她竟还给大众留下了令人直呼十分深刻的26字遗言。
01当年,为了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播音工作,肖晓琳力排众议报考了北京广播学院。
尽管她的分数远超该学校,老师也不断建议她再考虑考虑。
但这自始至终都没能动摇肖晓琳的想法。
只是当时毕业之后,她并没有直接进入央视。
反而是回到老家长沙成为了市广播电台的播音员。
不过,肖晓琳并不愿意这样的平淡。
毕竟身为一名播音主持工作者,最梦寐以求的地方非央视莫属。
因此,在老家工作多年后的肖晓琳,在1987年成功考上社科院的新闻系研究生。
并且在第二年,她就如愿调入了央视就职。
不得不说,到底是优秀人才。
肖晓琳不仅拿下了主持人的身份,与此同时,她还成为了一名制片人。
自此,她便如同“开挂”一般,为央视任劳任怨。
不过,肖晓琳依旧没有满足于现状。
但也正是她的这个想法,才让《今日说法》应运而生。
1995年,短暂主持过《新闻联播》的肖晓琳,选择赴美认真学习了两年。
而《今日说法》便是她学成归来的第一“产物”。
各位有所不知,那个时候的《今日说法》,不仅其收视率位居专题类栏目第一。
就连观众满意度,都是荣获榜首。
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时间匆匆一晃,便到了肖晓琳退休的时候。
2017年初,在台里“社会与法频道”的年会上,她简单做了一场退休演讲。
本以为,操劳大半辈子的肖晓琳会安享晚年。
谁知,厄运来得太突然!
没隔几个月,肖晓琳在美国儿子家中去世的消息便传了出来。
02据悉,肖晓琳和丈夫是在老家工作时认识的。
说起来,两人也是爱得深。
对于肖晓琳的“跳槽”、“赴美学习”等数个重大决定时,丈夫都十分支持。
俗话说: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女人。
而彼时,肖晓琳和丈夫也应得上这句话,只不过男女调了个位置罢了。
可话说回来,忙于事业的她,似乎也忽略了和家人的陪伴。
想当初,母子俩之间最多的互动,便是肖晓琳每天给他洗脚。
也因此,在退休之后,她便想起了远在国外的儿子。
不过谁承想,这却成了肖晓琳生命的倒计时。
在美国的日子里,她渐渐感到身体有些不对劲,时常感到疲惫和腹痛。
起初,肖晓琳以为是水土不服,并没有太在意。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越来越严重。
所谓有病就医,于是肖晓琳便不得已去了医院。
检查结果犹如晴天霹雳,让所有人都陷入了绝望之中:
肖晓琳被确诊为直肠癌,且已经是晚期。
这个消息对他们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但肖晓琳并没有被打倒。
可惜,尽管与病魔抗争几个月,肖晓琳的身体还是每况愈下,生命终究走到了尽头。
细算下来,她从退休到彼时不过才五个月的时间。
两周后,某台记者从知情人了解到,其儿媳妇通过社交账号透露了肖晓琳去世的消息。
不过,这还不是她告知大众的本意。
原来,婆婆肖晓琳临终26字的遗言才是关键。
03当年成功出圈后,撒贝宁接受了某知名主持人的节目采访。
而在交流过程中,他也回忆起当年这位恩师。
不过,撒贝宁还是那副模样,用玩笑的方式讲起他和肖晓琳初遇的经过。
据悉,当年作为自己亲手创办的节目,肖晓琳凡事亲力亲为。
比如选择主持人一事。
于是,肖晓琳及其节目方来到了北大法学院。
而走廊,也是这对“师徒”的首次见面。
但传闻称,是老师推荐了撒贝宁试一试。
可当时,他正在香山排练话剧,山里的信号差到呼机根本接不到信号。
所以最初,撒贝宁并没有抓住这个机会。
直到一周之后,回到校园的他,在得知电话号码后才想着要不要试一试。
好在,撒贝宁还是迈出了这一步。
而当初随着《今日说法》成功后,肖晓琳又创办了《讲述》。
一想便知,这样日夜操劳的身体,定然是负荷了。
否则,肖晓琳也不会在临终前忠告大家,大致意思就是说不要忽视健康。
这26字也成了她留给世间的最后一句话。
时至今日,《今日说法》依旧还在播出。
而这档节目,也捧红了撒贝宁、张绍刚等一众优秀主持人。
想必在他们的心中,也会铭记这位“功臣”。
期待撒贝宁今后的表现。
也希望各位能够记下肖晓琳的告诫。
你们是如何看待肖晓琳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