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典咏流传》迎来了第五季的收官,自2018年开播以来,数百位经典传唱人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贡献了多首朗朗上口、传唱甚广的佳作。深厚的人文底蕴,潮流的音乐表达,使节目焕发出独特的魅力,其中的好音乐也深受观众的喜爱。
截至7月10日,节目播出以来全网视频播放量突破10亿次,其中杨宗纬《念奴娇·中秋》传唱卡段播放量最高破6000万次。同时,节目掀起的传统文化风潮也引发主流媒体关注,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网、《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工人日报》等在内的官媒从传播、价值等层面对整季节目进行述评,对节目的“中国式浪漫”给与了高度评价。
新一季《经典咏流传》深挖经典诗词的表达意象,赋予“和诗以歌”的形式更加丰富的想象力,通过自我革新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让传统文化借助“美”的体验温润人心,更为文化类节目的IP价值建构带来了新启示。
携“美”而来,以时代精神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作为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倾情打造的大型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开创了“和诗以歌”的节目形态,将传统经典诗词与音乐相结合,成为唯一一档囊括星光奖、白玉兰奖、亚广联奖三项大奖的电视综艺节目。
而以“大美中华”为主旨的《经典咏流传》第五季在延续了追求诗词之美、韵律之美的基础上,更强调将“美”的主题与当下的时代精神相结合,通过挖掘讲述兼具温度和深度的时代故事,让传统文化焕发当下价值,实现了立意的进一步升华。
为什么传承千年的古诗词在当下依然能够打动人心?新一季《经典咏流传》在保持一以贯之的高表演水准的基础上,强化了对经典作品的背景介绍、内涵阐释和当下解读,借嘉宾对谈,呈现“古今视角”的碰撞融合,实现诗词与当下的对照与升华。
在首期节目中,长江全景地图的呈现令观众眼前一亮,通过标注长江沿线重点城市、地标建筑,按图索骥,串联出长江数千年来孕育出的诗词名篇。而在“阅古”的同时,节目也不忘“颂今”,通过撒贝宁、康震、廖昌永、胡彦斌等嘉宾生动的分享,让大家可以看到如今生活在长江边的人们安居乐业的美好图景,自然而然地激发起观众“共饮一江水”的民族情感。
正如唐朝诗人白居易提出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经典诗词中的真知灼见在当下社会并不过时,而《经典咏流传》牢牢把握时代的脉搏,在经典传唱中回望贯通古今的历史底蕴与人文精神,在当下依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例如古人一直对浩渺的太空极尽想象之力,唐代诗人李贺就借《梦天》表达对“天宫”的神往。节目中,在太空“出差”的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弹奏迷你古筝,以“天地合作”的方式共同演绎诗人李贺的浪漫诗篇《梦天》,解锁了“中国式浪漫”的新高度。
可以说,《经典咏流传》之所以能够在众多文化类节目中脱颖而出,在于其还原诗词意境的同时,不忘关照当下,在传统与当代的碰撞间唤起了观众更深层次的共鸣。节目将对“大美中华”的认知拓展到对国家与时代、人民与生活、文化与传统的立体观照之上,生动呈现中华文脉与时代气脉的同频共振。
让文化表达流行化,以高品质“创演”圈粉年轻人历经五季,《经典咏流传》向大众证明了,在表达愈加丰富和多元的时代,千百年前的古诗词依然能够“圈粉”时下的年轻人。
其实,五千年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为当代年轻人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想象空间。而作为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艺载体,节目在挖掘古诗词之美的同时,也不断创新经典诗词文化的传播方式,为观众带来丰富而独特的审美体验。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年轻传唱人登上节目舞台,用年轻人的语言来诠释经典,为其赋予现代的美感,成为吸引年轻观众最直观的魅力。
节目中,青年歌手蔡程昱用清亮男高音诠释火热理想的《凌霄万里》,歌咏着少年人的激昂与豪迈,致敬革命前辈立志救国的抱负和寻求真理的决心,也让更多的年轻人从诗中汲取力量;而由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京剧表演班的四个00后女孩组成的416组合,把李清照不同时期的诗词串联成一曲《念易安》,并用花旦、梅派青衣、程派青衣、老旦四种音色,表现李清照跌宕起伏的一生,塑造出一个穿越千年时光依然极具魅力的女性形象。
另一方面,节目将音乐、舞蹈、乐器与经典诗词结合,打造了一系列令年轻观众喜闻乐见的作品,让年轻人从更年轻化的表达中去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节目在回望经典、传承经典的同时,也创造出了许多新的经典曲目和经典瞬间,促进了年轻观众的共情。
如南京艺术学院古典舞系老师刘迦将现代舞、古典舞和流行舞的元素结合,并融入凤凰飞起的舞蹈设计,把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化作一曲充满力量美的《凤凰游》,以此表达对家乡南京厚重文化和独特气韵的理解;歌手白举纲与箜篌演奏家鲁璐合作了一曲《李凭箜篌引》,改良版箜篌充满力量感的音色,伴随着白举纲有层次的摇滚嗓音,仿佛重现了诗中“昆仑玉碎凤凰叫”的绝妙意境”,将“和诗以歌”的古风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带来了极强的音乐感染力。
更多年轻力量的注入、经典与流行的创新结合,节目不仅圈粉年轻人,也在年轻人活跃的新媒体平台掀起了讨论热潮。十一期以来,节目在央视频、微博、抖音、快手、腾讯、B站、QQ音乐、微视等新媒体平台累计收获热搜热榜330+,其中微博端全季话题阅读总量近50亿,#经典咏流传#主话题阅读量增长超14亿。
中华之美,源于其博大精深,更源于其历久弥新。《经典咏流传》将诗词、乐器、舞蹈等传统文化载体巧妙融合创新,为传统文化的再流行赋予了新的活力,也将大美中华的人文魅力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传递给无数年轻人。
创新视听表达,为节目打开无限的想象空间今年总台春晚音舞诗画节目《忆江南》中,名画《富春山居图》中人物放声吟唱,渔樵耕读悠然自得,令不少观众印象深刻。
可见在当下,新技术与文化的进一步融合已成为文化类节目创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在深度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同时,文化类节目利用AR、XR等新技术,不断创新节目场景,为观众提供更加极致、更具沉浸感的娱乐体验的同时,也让观众真切地感受赓续不绝的文化魅力。
配合着主题立意的升级,《经典咏流传》也不断创新视听表达。节目在延续往期格调与神韵的同时,在舞台设计上进行了全新升级演唱开始前,古诗词通过投影映现在水幕上,鉴赏团成员康震在舞台特定区域解读诗词背景,由此带领观众迈入 “诗词世界”,同时传唱人在水幕包裹中走进 “经典画卷 ”,与诗词意境融为一体,给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视听享受。
与此同时,节目也突破了传统舞台的时空限制,通过XR、CG、动画等技术复刻出的历史场景,用更加现代化、科技化的方式唤起大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
在演唱《忆江南》时,名画《富春山居图》在CG技术的助力下在舞台上展卷,阿云嘎、杨宗纬、郑棋元和蔡程昱四位经典传唱人化身“渔父”泛舟水上,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相互交融,打开了富春山水的想象空间,让人仿佛置身历史长河;当苏运莹演唱《舟夜书所见》时,AR特效营造出梦幻的光影秀,再现了“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的渔火画卷,让观众仿佛置身璀璨星河之中。
通过不断创新视听表达,《经典咏流传》把传统文化与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针对不同的诗词意境,节目呈现出各具特色且充满想象力的经典舞台,挖掘经典作品中深刻的历史底蕴与时代意义,为观众打开无限的想象空间。
从立意升华到技术创新,行至第五季的《经典咏流传》依然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归根结底在于其既开创了“和诗以歌”的模式,又用创新赋予经典愈发鲜活的生命力。节目将“美”的维度拓展到国家与时代、人民与生活、文化与传统,让经典更能融入现代,证明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也持续用文化温润人心。
— THE END —
作者 | 彭侃 MM
主编 | 彭侃
排版 | 夕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