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和来到了儿子和儿媳妇的家,看到到处都是邋里邋遢的样子,衣服、被褥都因为太久没洗而有了味儿,忍不住一边收拾一边唠叨:
哪有这么个过日子法,怎么就像个猪圈一样。她吐槽自己的儿子:
你是真没出息,媳妇儿坐在炕上嗑瓜子,你洗衣服?你不是上外边挣钱回来了吗,她在家里干啥啊?坐在炕上嗑瓜子的儿媳妇听到婆婆的话,提高了嗓门回应道:
妈,我是大户人家的儿媳妇,正黄旗呢,怎么能干这些粗活呢?电视剧《我们的日子》那人和从前是王府里的格格,年轻时跟一个穷书生私奔,生下了一儿一女。女儿还未出世丈夫就离世了,她把抚养儿女长大成人,看着他们结婚生子,再看着他们的孩子结婚生子,当成了自己一生的全部任务。
因给外孙治病赌气离开女儿家。那人和的女儿刘淑霞也有一儿一女,刘淑霞曾经计划要生七个孩子,可是刚生下女儿没多久,就赶上了计划生育,丈夫王宪平说不生了,就两个孩子也挺好。
在刘淑霞刚生下女儿的时候,那人和曾说:
第一个,先生了一个儿子,就解决了老王家的续后问题,这呢,又生一个胖丫头,俩好,凑成一个好字,真好啊。可是紧接着,外孙子王明中就被发现有生理上的缺陷,那人和和王宪平都努力瞒着坐月子的刘淑霞,但最终没能瞒住,被刘淑霞知道了,一家人都陷入到了焦虑愁苦中。
那人和嫌女儿女婿不着急外孙的病,一气之下自己带着孩子坐火车去了外地,她辗转各大城市的医院,都被告知王明中的情况是先天的,没法治。她带着失望回来,在火车站差点儿弄丢了外孙,幸亏遇到了去接母亲的东方玉树。
回到家里后,那人和还是没有死心,她魔怔了似的去找各种偏方,还把跳大神的请到家里来为王明中治病。被女儿女婿发现后,女儿说了几句重话,指责她瞎折腾,她便又一气之下买了车票去了儿子家。
从这就能看出那人和是一个很传统也很执拗的老太太。她在生儿育女这件事上,会首先考虑到“续后”的问题,在被多次告知外孙的病治不好之后,她还是固执地坚持着,自己也知道她那些方法不靠谱,可就是不想放弃那点儿渺茫的希望。
当女儿对她发了脾气,她又觉得自己很委屈,她一边放心不下女儿,一边倔强地离开。可到了儿子家后,她发现远不如在女儿家舒心。
儿媳妇跟她针锋相对。那人和多年来一直都是跟女儿女婿生活在一起的,她那么忧心外孙的病,其实不仅仅因为她重男轻女,更是因为外孙是她从小带大的。但也正因为如此,儿媳妇对她很是不满。
这一次,她跟女儿生气来了儿子家,儿媳妇觉得是因为她年纪大了,女儿不需要她了,所以才把她赶来了。同时,那人和一进儿子家,发现哪哪都是脏兮兮的,根本没个过日子的样,也对儿媳妇充满了意见,这也就为婆媳矛盾做好了铺垫。
那人和一边忙里忙外地拾掇着,一边嘴里不停地唠叨:
这也吃得下去饭……我能歇吗?怎么歇啊?你看看你这样,这日子过的,就跟猪窝子似的,你吃得下去饭啊?儿子,咱们家可是正黄旗呀,正黄旗,你说说怎么这么不讲究啊。这番话,又被在里屋的儿媳妇听到了,儿媳妇顶撞道:
还正黄旗,正黄旗啥意思呀,是有那三进三出的大院子,还是有那山珍海味和绫罗绸缎哪,我进你们家门的时候,怎么没见有那八抬大轿抬我进来呢?那人和也不甘示弱,对儿媳妇道:
我们家那时候要有八抬大轿,就不抬你了,你呀,给我们家当烧火丫头都不行。事情到了这里,我们大概也清楚了为什么那人和的儿媳妇要说自己是大户人家的儿媳妇不能干粗活了。看得出来,虽然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可那人和的骨子里还是以自己的出身为傲,她把正黄旗当成了高贵的象征。
因为自己是正黄旗,所以觉得儿媳妇高攀了他们家,根本看不上这个儿媳妇。可儿媳妇自打嫁进来过的就是苦日子,自然也不会吃婆婆以正黄旗自居的那一套,这才是她们婆媳矛盾的根源之所在。
那人和的对与错。很多人说,那人和并没有错,她虽然家族没落了,但毕竟出身大户,没有山珍海味,讲究干净整洁总是对的。
没错,那人和作为一个独立意义上的人,她想过干净整洁的日子当然没任何问题。但是有一点她并没有弄明白。
那就是她的儿子已经成了家,和儿媳妇才是一家人,儿子和儿媳妇有自己的生活模式和习惯,这是她不该干涉的。
她看不上儿媳妇,嫌她邋遢,不干家务,可她忘了,这么多年来,儿子和儿媳并没有跟她生活在一起,他们就是这样邋遢着生活过来的,夫妻两个也都觉得这样的日子很好,这就够了,她没必要非得要求他们按照她的标准去改变。
那人和的儿媳妇为什么对她一直在女儿家,老了又来她家有意见?她有意见的,并不只是她来让她养老这件事,而是她没有为这个家庭出过力,却来对她的生活指手画脚。
真的,作为一个母亲,一个婆婆,你可以选择是跟儿子一起生活还是跟女儿一起生活,你也可以说没义务帮儿媳妇带孩子,但是,你应该有这样一种自觉,那就是:既然没有生活在一起,既然没有帮助过她,那就不要干涉她的生活,不要对她提要求。
很显然,那人和并没有这样的分寸和界限感。她跟很多传统观念下的婆婆一样,一进儿子家的门就各种挑刺,这任谁做她的儿媳妇都是无法忍受的。
儿媳妇顶撞了她,她也看不上儿媳妇,最终,她把这份对儿媳妇的不满转化为对儿子的心疼,又带着这份心疼和牵挂回到了女儿家。这其实就是她一生的主旋律,也注定了她一生的可怜。
我为什么说那人和可怜?那人和这一生,心都系在儿女身上,可是到头来女儿嫌她瞎折腾,儿媳妇给她脸色看,她只能去老伴儿坟前跟他诉苦。
造成这一切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她对子女都太操心了。她总觉得,生活要过成她认为好的样子才是对的。
她在女儿家,按照自己的标准为她打理家务,可一旦她离开几天,女儿就过得手忙脚乱鸡飞狗跳。
她到了儿子家,看到儿子家太邋遢,儿媳妇太懒,她又觉得这不该是他们正黄旗人家该有的样子。
可是她的儿女都已经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家庭了,他们理应有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也理应有选择过怎样的生活的权利。
她把子女,甚至是子女的子女,当成任务,可她唯独忘了:她也是她自己。
年轻时为了爱情私奔,年老时又把生命奉献给子女,她固执地去为子女做她认为对的事,去干涉他们的生活,也放弃了自己的生活,结果就是最终谁都无法活成她满意的样子。
想想这又是何苦呢?
身为一个女人,不管我们成为妻子,母亲,还是婆婆、外婆,我们都应该明白一点:我们能左右和改变的,始终只有自己,我们不能代替任何人活着,也不能要求任何人按照我们的意愿去生活。
所以,放下那些不必要的执拗,学会在该放手的时候放手,这既是对自己的成全,也是对子女的成就。
作者简介:相见相思,一个喜欢读书和写字的女子,专注于情感领域的文章创作以及情感问题分析和解答,希望我的文字能够伴你温暖前行。
你当然可以选择这样的生活,子女的事一概不管,生活中一定有很多人跟你不同,无论好坏,那就是他们的人生选择
演绎得很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