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种韭菜,真能行?
“立春早,惊蛰迟,春分种韭正当时。
”村里的老人们常念叨这句话,好像春分前后种韭菜,就跟定了什么规矩似的。
可真要说起来,一年四季,啥时候不能种韭菜啊?
非得赶在春分这几天?
我刚开始也不信,觉得就是个说法,较真你就输了。
但后来,我发现还真不是瞎说。
有一次,我跟老李头聊天,他是村里的种菜老把式,种了一辈子韭菜,那韭菜长得,绿油油、水灵灵,跟城里超市里卖的都不一样。
我问他有啥秘诀,他笑呵呵地说:“没啥秘诀,就是听老话,春分前后种。
”
老李头告诉我,春分时节,气温回升,雨水也多了起来,这韭菜根啊,就像睡醒了一样,开始吸收水分和养分,劲儿劲儿地往上长。
而且,这时候阳光也好,光合作用强,韭菜叶子自然就长得宽厚肥绿。
他还说,以前有人不信邪,秋分前后也种韭菜,结果呢?
长出来的韭菜又细又弱,产量也不高,根本卖不上价。
还有人年初就急着种,结果一夜之间,韭菜就跟其他野草一样冒出来了,品质根本不行。
所以啊,这春分种韭菜,还真不是随便说说。
想要韭菜长得好,就得顺应时节,尊重自然规律。
老祖宗传下来的经验,还是有道理的。
播种方法也有很多,比如行播撒、点播、床播、条播等,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韭菜:越割真就越旺?
“越割越旺,别懒别躺。
”这句老话,在种韭菜的人心里,那就是金科玉律。
韭菜这东西,还真是越割越长,你越勤快,它就越给你惊喜。
不过,这割韭菜也是有讲究的,不是随便拿把镰刀,一通乱割就行。
啥时候割,割多少,都有门道在里面。
我记得小时候,家里种了一小块韭菜地,奶奶总是跟我说,韭菜要分阶段割。
她总结出了五个阶段:三蹦时收割,四蹦时收割,五蹦七八月天成熟度收割,十一个二月份进行成熟度收割,三年四月份进行收割。
三蹦时收割,适合所有品种,这样割了之后,韭菜的叶片才不容易倒伏,影响后期的生长。
四蹦时收割,适合青棚布料薄的人家,可以提高出芽率。
五蹦七八月天收割,适合多春性品种。
十一个二月份收割,适合地膜作物。
三年四月份收割,适合越冬品种。
奶奶还说,割韭菜要狠,不要舍不得。
只有把老叶子割掉,新的嫩叶才能长出来。
而且,割韭菜要割得齐,不要留下太长的茬子,不然容易腐烂,影响下一茬的生长。
所以说,韭菜这东西,还真是应了那句老话,越割越旺。
只要你勤快点,掌握好时机和方法,就能收获满满。
要是偷懒,不及时收割,那可就亏大了。
施肥浇水,有坑!
“粪大水勤”,这四个字,是种地的根本。
但种韭菜,可不能只顾着“粪大水勤”,还得小心,别掉坑里了。
村里有个王大爷,种地特别积极,每天都往地里浇水施肥,生怕韭菜饿着渴着。
结果呢?
韭菜是长得快,但没过多久,就出现了烂根的情况。
王大爷心疼得不行,跑来问我咋回事。
我跟他说,你这是施肥过量了。
韭菜虽然喜肥喜水,但也不能过量。
施肥过多,容易导致土壤盐碱化,影响韭菜的生长。
浇水过多,容易导致根部腐烂。
所以啊,种韭菜施肥浇水,要讲究一个“度”。
要多施有机肥,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积水。
一年至少要施肥四次,而且要选择不同的肥料类型,保证土壤中的养分丰富多样。
当然,还有人怕施肥过多导致盐碱化,不敢施肥。
其实,盐碱化主要是因为化肥过量使用和地下水位上升导致的。
所以,要避免盐碱化,除了合理施肥,还要注意灌溉方式,保持地下水位相对稳定。
培土:保护根系,就靠它?
“培土防根系”,这句老话,说的是韭菜根系保护的重要性。
韭菜是深根性植物,根系比较发达,但同时也比较脆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韭菜的根系通常生长在土壤表层,容易受到风力、寒冷天气的影响。
为了保护根系,就需要进行培土。
培土可以减少环境变化对根系的不利影响,促进韭菜的正常生长。
而且,培土还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提高韭菜的产量。
韭菜是深根性植物,需要较高的土壤肥力才能满足其营养需求。
通过培土,可以将更多的养分带到根系附近,促进韭菜的生长。
培土还有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具有溶液保护作用。
只有通过培土才能够实现融为一体的效果,而这种融为一体的效果又是非常关键的,它与作物的成活率、生长速度、健康程度等密切相关,因此,如果没有培土的话,就无法达到这种效果,对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一般来说,培土深度控制在5-10厘米之间比较合适。
既能保证保暖效果,又能增加土壤肥力。
种韭菜,看似简单,实则有很多门道在里面。
从选种、播种,到施肥、浇水,再到培土、收割,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
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才能种出优质的韭菜,实现增收致富。
其实,种韭菜就像生活一样,需要顺应时节,尊重规律,勤劳付出,才能有所收获。
而那些老祖宗传下来的经验,就像指南针一样,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或许,我们应该多听听老人们的话,从他们身上学习更多的智慧。
种韭菜的四个谚语,不仅仅是种韭菜的经验,更是生活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