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的秋日午后,几个老农坐在村头的大树下,聊起了今年的收成。
每年的这个时候,红薯总是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农自豪地说:“我这次的红薯得了大丰收!
秘密就在于那五个窍门。
”其他人顿时竖起了耳朵,他们手中的收成远不如这位老农丰盛。
到底是哪些窍门,让老农的红薯产量节节高升?
今天我就来为大家揭开这些秘密。
先说说移栽吧。
你可能会觉得,红薯这东西种起来不难,随便插到地里就行。
但其实不然,移栽这步也是有大讲究的。
老农告诉我们,红薯最重要的就是“浅栽”和“斜栽”。
为什么要浅栽?
因为红薯的薯块是在地表附近发育的,如果栽得太深,它们就难以呼吸、发育不好。
一般来说,浅栽的深度在5到7厘米就够了。
再来说说斜栽,这也是一个关键。
把红薯秧苗斜着插入土壤,不仅插入的茎段越长越好,地上露出的部分也刚好能接受足够的阳光。
具体来说,一段20厘米长的红薯秧苗,插入土壤15厘米左右,留下5厘米在地面上就可以了。
这两个看似简单的小技巧,其实是在为红薯的稳健生长打好基础。
红薯对肥料的要求也蛮独特,特别偏好钾肥。
不过,使用其他肥料的时候,也有讲究。
底肥需用腐熟的有机肥,配上过磷酸钙和硫酸钾。
但要注意,千万不能用尿素或碳酸氢铵,这两种肥料会对红薯的根系造成伤害。
如果底肥用得好,通常不用再追肥;如果底肥没用有机肥,那就需要在薯秧快封垄时追肥,一般用粪肥水加钾肥灌根,同时喷施叶面肥(磷酸二氢钾)就能大大提高产量。
从移栽后20天开始,每隔10天喷施一次,效果最为明显。
很多人种红薯的时候,是不是栽完后一撒手,等着收获就完事儿了?
其实红薯的藤条也需要管理。
当薯藤长到40厘米以上,就得开始提藤。
红薯的藤条在地里爬着,会长出不定根,这些根如果扎进土里,就会分走主根的养分。
所以,一定要定期把藤条提起来,不让它们扎根。
一年提三次左右,尤其是在连阴雨后,根系生长得特别快,雨后要及时提藤和翻藤。
防止秧子旺长更是需要注意的。
薯秧一旦疯长,就会减产,因为主根得不到足够的营养。
施肥时少用氮肥,在薯藤快要封垄时,通过掐尖打顶控制生长。
也可以用高浓度的磷酸二氢钾喷施,比例是兑水150倍。
这样做,可以让养分集中到薯块上,促进红薯的膨大。
红薯是矮生作物,杂草会疯狂地抢占它们的生长空间。
为了让红薯能茁壮成长,一定要及时除草。
除草时,最好结合松土一起进行。
红薯喜欢干净、疏松的土壤,松土不仅能让土壤透气,还能拔掉杂草。
如果是大面积种植,人工除草费时费力,可以选择合适的除草剂,做到不让杂草影响红薯生长。
看似简单的种植,其实藏着不少门道。
通过浅栽与斜栽保证光照与发育,通过合理施肥提供充足营养,通过提藤与打顶控制旺长,通过除草与松土保持生长环境的清洁舒适,这一切都是为了红薯有一个优异的生长环境。
天气转凉,田野里一片火红的红薯,是老农们汗水与智慧的结晶。
正如那些坐在树下讨论的老农们,每一种植物的高产背后,都有细致的打理和务实的用心。
今天的分享,希望能为大家带去些许启发,让你们也能收获满满的红薯丰收季。
种植是一种生活智慧的体现,用对了方法,收获的将不仅仅是满仓的红薯,还有对生活通过劳动获取的那份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