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特朗普高调回归,并且一上来就放了一个“大招”:他公开放话哈马斯,要求立即释放人质,否则将让他们“付出巨大代价”。与此同时,他的拳头还挥向了胡塞武装,因为他们袭击了美军“杜鲁门”号航母,还击落了美军的无人机。听上去,特朗普似乎又回到了那个“唯我独尊”的舞台,从言辞到行动,力图证明他要让美国“强势回归”。
然而问题来了,这样的回归究竟是要为美国撑腰,还是会让已经如火药桶般的国际局势再添一把火?有人说,特朗普的回归像是沙漠中的狂风,清醒的同时也卷起尘土;有人则担忧,这样的强硬手腕可能会让地区冲突降温不成反而升温。
其实,特朗普的“回归”并非孤立事件。早在他2016年参选总统时,他就展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风格。不去迎合共和党建制派,也从不按那本“政治教科书”办事。他的竞选让人感觉不到计划感,而是带着种“不服你能咋地”的草根气质。这种风格,成了他后来当政和重新掌权的根基。
而这次在对哈马斯和胡塞武装的决策中,他依旧保持着“硬碰硬”的态度,无论是强硬的外交言辞还是实际的军事威胁,都给外界塑造了一种“我回来了,规矩得我定”的印象。但问题在于,这种回归方式真的能为美国或全球局势带去好处吗?从长远看,不少专家警告,这种剑拔弩张的态势,若处理不当,很可能将美国重新卷入难以脱身的冲突泥潭。
特朗普的回归和高调外交姿态,再次让中东成为焦点。从历史来看,美国对中东的记忆从来不轻松,而特朗普选择从哈马斯和胡塞入手,显然有拿他们“开刀”的意味。
首先是哈马斯扣押人质一事,他几乎单方面决定威胁采取措施;随后,因为胡塞武装袭击美军资产,他一次次拿出强硬态度。
但中东问题从来是个“解不开的麻”,现实摆在台面上:过于激进的政策可能击中目标,却未必解决根源问题。有调查显示,美国民众对再度介入中东纷争的支持率持续走低,这不仅考验特朗普的决断力,也测试着他的“火线领导艺术”。
与特朗普的“王者归来”相比,当年与他搭档的国务卿蓬佩奥的处境显得多少有些尴尬。蓬佩奥这次尝试通过公开表态支持特朗普的外交政策,甚至还主动批评哈马斯和伊朗,似乎想借此重新回到核心圈。
然而,这次“复出”尝试的效果却像石子扔进湖里——轻轻溅起一圈水花,很快又归于平静。
有人评价,蓬佩奥的问题不是能力不足,而是“姿势不对”。他曾在特朗普执政后期刻意保持一定的距离,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全力效忠。而在特朗普的“政坛规则”中,忠诚比能力更值钱。如今再回来刷存在感,早就失去了站在舞台中央的机会,这不仅是他的政治遗憾,也揭示了特朗普时代共和党的铁律:不是能干的走在最前,而是忠诚的才能留在圈里。
相比于政坛上的腥风血雨,特朗普家族内部的转变同样令人关注。曾经一度被认为是“下一位特朗普”的伊万卡,如今却选择了从政治中退出。大概是因为连续的大选失败,伊万卡逐渐远离了父亲的政治项目,转而专注她自己的事业。与此同时,她和丈夫库什纳在商业投资领域如鱼得水,特别是在中东的资金运作里做得风生水起。
但伊万卡的退居幕后,并不意味着整个特朗普家族在政坛的话语权消失了。事实上,小特朗普正在逐渐成为新一代家族发言人的代表人物。在各种共和党活动上,他高频亮相,吸引了保守派选民的目光。
不难看出,特朗普家族的“战船”转了方向,但家族对权力的追求依然没停。
与特朗普的“王者回归”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拜登因党内压力选择不再参选,结果把整个党都带上了一条下坡路。民主派推出的接棒人哈里斯面对选民时显得继续“高开低走”,不仅败给了特朗普,还让民主党丢掉了参众两院的控制权。党内议员们哀声连连,而拜登据传后悔之意显而易见。
回顾这一路,民主党的确伤痕累累,尤其是拜登的阿富汗撤军行动,让他的执政声誉跌至低谷。
据《华盛顿邮报》调查,撤军期间的混乱导致拜登的支持率下降超过15%,而这也成了民主党中期选举乃至大选失败的导火索。表面上看,特朗普的回归是压倒对手的最后一脚,但从深层次来说,民主党自身的弱势才是真正潜在的问题所在。
无论是特朗普的重返,伊万卡的退隐,还是拜登的无奈,这一切都展现了美国政治深度分裂的现状。共和党中围绕忠诚的派系争斗,民主党里接班人的选择困难,再加上两党的意识形态鸿沟,只会进一步加剧这个国家的极化趋势。
最新调研数据显示,美国普通民众对两党都缺乏信任,高达六成的受访者认为美国目前国家治理正在失控,而特朗普的回归无疑更像是一剂强烈的催化剂。这不仅是对美国社会经济的考验,更可能在未来几年深刻改变国际格局。
现实就是这样,变中有陷阱,也有机会,越是复杂,越是让人看不清楚。眼下,这个谜题的答案,恐怕只有时间才能解开。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