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跨越国界、文化和种族的爱情,会经历怎样的考验?
30岁的山东小伙小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
他娶了一位埃塞俄比亚姑娘鲁萨,并在中国共同生活了六年,育有一女。
这看似幸福美满的跨国婚姻,却在他们第一次回埃塞俄比亚探亲时,出现了一些令人不解的插曲。
小杨来自山东聊城农村,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伴侣。
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他结识了来自埃塞俄比亚的鲁萨。
鲁萨来自埃塞俄比亚东北部,肤色介于非洲东部和北部之间。
她勤劳善良,很快适应了中国的生活,学会了做家务、炒菜,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远离家乡的鲁萨,和许多远嫁的女子一样,内心深处对故土和亲人充满了思念。
去年,她的父亲生病,小杨虽然无法亲自前往探望,但也寄去了一万元以表心意。
今年三月,他们一家三口终于踏上了回埃塞俄比亚的旅程,鲁萨为此兴奋不已,期待着与家人团聚,尤其是能亲眼看看父亲的状况。
经过漫长的旅程和转机,他们抵达了埃塞俄比亚首都。
鲁萨的妹妹和妹夫早已在机场等候,姐妹相见,激动地拥抱在一起,泪水也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
当晚,他们住在宾馆里,小姨子向鲁萨讲述了家中近几年的情况。
鲁萨拿出一些钱给妹妹,小杨还在一旁让她多给一些。
随后,他们一起外出吃饭,享受这难得的团聚时光。
在首都游玩了两天后,他们启程前往鲁萨位于达布拉利斯的娘家。
路上的风景虽然优美,但达布拉利斯的环境却与首都相差甚远,道路上甚至还有马匹随意穿梭,卫生状况也不尽如人意。
到达后,他们先在当地的一家旅馆住下,小姨子在晚饭后便离开了。
在旅馆住了几天后,小杨考虑到费用问题,决定租房居住。
房东告知,不能短租,至少需要租三个月以上。
考虑到这是他们结婚六年来第一次带鲁萨回娘家,小杨最终租下了一套水电齐全的房子,打算让鲁萨在此多住几个月再回中国。
做出这个决定的另一个原因是,小杨得知老丈人不在家,外出打工去了。
达布拉利斯的孩子们非常早熟,小小年纪就懂得赚钱,他们会拿着一些小玩意儿沿街叫卖。
小杨的女儿很快和当地孩子们玩到了一起,她会说一些简单的当地语言,还会购买孩子们的小商品。
由于基因的差异,小杨的女儿比当地孩子白皙许多。
小杨还注意到当地的咖啡馆环境脏乱,稻草遍地,但他猜测这或许是当地的一种习俗。
鲁萨不远万里回到家乡,却未能见到父亲,心中难免有些失落。
但她并没有表现出来,或许是另有隐情吧。
几天后,他们前往小姨子家做客。
小姨子早早就在路边等候。
她的家只有二十多平方米,做饭和洗手间都在屋外,院子也是坑坑洼洼的土路。
尽管外墙看起来破旧简陋,但屋内却布置得干净整洁,进门需要脱鞋。
小姨子提前准备好了咖啡,但小杨喝不惯这种不加糖的苦咖啡,尽管如此,他还是礼貌地表示咖啡很好喝。
喝完咖啡后,小杨给了妹夫一些钱让他去买啤酒,自己则带着女儿到周围转转,鲁萨和妹妹则留在屋内聊天。
按照当地的习俗,吃饭需要用手抓,因此每个人都要先洗手。
小杨和女儿一起吃,鲁萨则和妹妹及家人一起用餐。
在愉快的氛围中,啤酒很快喝完了,小杨又让妹夫去买了一些。
鲁萨和妹妹多年未见,借着这次机会,也喝了不少酒。
临走前,他们在小姨子家的院子里拍了一张合影。
虽然鲁萨这次回家未能见到父亲,但与姐妹们重逢,倾诉了思乡之情,也算是弥补了一些遗憾。
这段跨国婚姻之旅,充满了温馨的亲情和文化碰撞的火花。
老丈人的缺席,租房居住的选择,以及当地环境与中国差异,都引发了人们的种种疑问。
这其中究竟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我们期待小杨和鲁萨能够分享更多他们的经历,也希望他们的跨国婚姻能够一直幸福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