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变局引起台湾的恐慌,马克龙并不孤单,欧洲走到了十字路口

熙家居 2023-04-19 15:13:13

马克龙在结束访华行程回国之后并没有歇下来,而是再次重申了美国视角下的“亲华立场”,我们知道马克龙访华是今年到目前为止受到各方关注最多的一个外交事件。因为法国毕竟还是国际上存在感比较强的一个大国,对欧盟的影响力很大,拥有影响当今国际政治走向的能力,而且立场此前并非十分明确。因此他回国后一大堆媒体等着采访,马克龙忙里偷闲接受了法国《回声报》与美国《政治报》的专访,这种安排显是有意为之,既对国内喊话也对美国喊话。马克龙说:法国与欧洲决不能再当美国的跟班,欧洲应该成为世界的第三极,争取战略自主、避免被历史淘汰。

而在被问及法国在中美之间存在激烈冲突的问题,例如台湾问题上上应当如何决策的时候,马克龙回答道:法国,以及欧洲在台湾问题上不应当追随美国或者中国任何一方,这当然是一场危机,但这场危机与欧洲没有任何关系,那么法国与欧洲不应卷入这场危机。马克龙还补充说:俄乌战争已经持续超过一年,欧洲并没有能力解决乌克兰的危机,那么干涉台湾问题显然是更不靠谱的。这番发言显然与公开对美唱反调并无任何区别,无论是所谓“欧洲要当第三极”还是“台湾问题与法国无关”,这都违背了美国政府一直以来的宣传口径与基本立场。

至于说避免被历史淘汰这个说法显然也值得商榷,欧洲毕竟是旧大陆上最繁荣富庶的地区,是全球现代化的发源地,拥有深厚的物质与文化积淀,只不过在近几十年来由于相对和平稳定且缺乏现实威胁的外部环境。在军事力量上较为薄弱罢了,但究其根本,欧洲仍然拥有相当强大的各方面潜力,对此中美俄三国都有充分的认识。实际上按照美国政府的一贯口径与立场:美国与欧洲是一体的,同处于“世界一极”,那么欧洲要当第三极,实际上也就否认了与美国的紧密盟友关系。当然他们明面上还是没有把话说死,马克龙政府高官,担任经济、财政部部长的勒梅尔就补充说:马克龙总统的主张是绝对正确的,法国是美国的盟友,但不代表法国必须反对中国。

这番话还是有“软话硬说”的意思,他的发言既支持了马克龙的立场,又指出了法国的身份是作为美国的盟友,最后才补充在对华政策上法国自主选择的权力,相比之下总统马克龙干脆就不提“美法同盟”这档子事情。对二战后历史与欧盟发展历程有了解的朋友肯定也都知道,一定要说美、法两国是盟友关系,那法国也是欧盟框架内与美国最不对付的国家了,两国最关切的核心问题上,比如说俄乌战争、对华政策双方立场都完全不同。亲美,还是亲华,这个矛盾当然不仅存在于法国,在欧盟框架的高层也广泛存在,我们知道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就是“美谍”,而欧盟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则站在马克龙这边:有这样想法的人不止马克龙,许多欧洲领导人都拥有类似立场。

虽然嘴上说说的是“不卷入台湾问题”,但站在中国的角度讲,这其实就已经是达到了我们期望的结果,就是说假如未来中美两国因为台湾问题爆发战争的时候欧盟完全中立,那么中国面对的压力就小很多,美国能够动员的力量也会被削弱。对此感到担忧的当然不只是美国,最担忧的其实是台当局。台当局外事部门负责人吴钊燮率先发声,要求法国政府就马克龙的发言作出解释,吴钊燮对媒体说:“我们正在努力联系与了解马克龙政府的发言含义,以及其影响,法国政府正在逐渐停止对我们的支持,但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我们将与法国的立法者们取得联系,让他们知道我们需要怎样的援助。”

吴钊燮刻意强调了“立法者”,说的好像就是一些权力、地位、影响力凌驾于马克龙之上的人物?实际上他指的是法国参议院与国民议会的一些议员,包括5名参议员,以及一个国民议会的“友台小组”总计约10人的访问代表团,后者于4月17日抵达台湾开展访问。国民党方面也有反应,发言人林家兴表示:我们从不怀疑马克龙总统对我们的支持。不难发现,其实法国政府立场上恐怕也不能说是决定明确,掌握行政权力的政府,在马克龙执政的这段时间并不会变成风险的来源,虽然参议员、国民议会客观上在立法层面有一定影响力,但除非他们专门立法规定法国必须出兵干涉台湾问题,否则的话对执政当局的影响微乎其微。

这个小规模的法国议员代表团访台更大的意义恐怕还是给台当局提供一种心理安慰毕竟哪怕是马克龙已经明确了亲华立场,我们能看到民进党、国民党甚至也不敢明确发出反对的声音,甚至连质疑都是很委婉地质疑。考虑到近二十年来,台当局一直是许多西方反华智库、议员政客们一个比较重要的资助者,不少反华的政治报告、军事报告都是他们花钱砸出来的,组织一个议员团体访台本身并不值得惊讶。他们只要愿意给钱,欧洲各国国内议会的议员们可以轮流去访问一圈,花销恐怕不会比国内高校请个狗皮膏药一样的教授去演讲贵多少,但这对大局可能并不能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影响。

正如德国国家电视台的报道中所提到的:台当局与其寄希望于法国、德国、意大利这些传统欧盟国家,不如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英国,以及一些中东欧国家身上。英国自然不用多说,是目前少有的在军事上与美国关联紧密的美国盟国,拥有出兵干涉台湾问题的动机,以及实力,英国海军未来会拥有两艘航空母舰,与中、美相比不值一提,但也算是全球范围内少有的实力较强的海军了。而中东欧国家,可能包括乌克兰、波兰,以及波罗的海三国,但他们的支持恐怕就只能停留在“口头”层面了,乌克兰、波兰是东欧集团的核心,他们还很想要从中国招商引资,恐怕不见得会冒险口头支持台当局,波罗的海三国愿意打嘴炮,但肯定没有任何实质支持台当局的能力。

虽然台当局并不愿意承认,但客观上讲欧盟在台湾问题上的存在感非常稀薄,首先是欧盟框架内至少有一半国家,以法国、德国、意大利为首。他们并不愿意在台湾问题上明确表达支持任何一方的立场,愿意打嘴炮的比如荷兰、丹麦,他们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就是个小透明,比较悲观的情况下,未来台海生变,在欧盟那边台当局恐怕就只能找一点心理安慰了。法国那边局面很稳定,马克龙是法国政界近三十年来最出色的一个总统,关注历次法国大选的朋友肯定都知道,难民大量涌入,战后婴儿潮凋零,种种因素作用下法国社会近些年烂的稀碎。

历次大选一大堆候选人多的咱都记不住,胜选的总统支持率也不好看属于是矮子里拔高个,但马克龙就不一样了,他在这种碎片化的社会氛围下选举支持率还拥有相比竞争者很明显的优势,其基本盘与权力都很稳固,在他这第二个任期结束之前,法国的立场总体上都会对中国较为有利。现在的欧盟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他们面前可能有很多条道路,但主要问题是,如何处理与中国、美国的关系?要如何促进俄乌战争的结束?未来的欧盟要在国际热点问题上采取怎样的立场?比如说台湾问题、中国南海事务,这些存在一些争议的问题上,他们是否要积极干涉?他们现在作出的选择将关系到5-10年以后欧盟的繁荣与否,俄乌战争已经严重打击了欧盟的经济发展。

虽然凭着发达国家的底子暂时没有发展到让老百姓民怨沸腾的地步,但一两年拖得起,时间久了量变会产生质变。欧盟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其上层机构的人员,典型如冯德莱恩,他们大多都不是典型的政客出身,而是人到中年半路出家混政坛,背景基础薄弱,能混上去很大程度上依靠美国势力扶持。冯德莱恩就是学经济出身,生了7个孩子当了差不多十年家庭主妇,然后趁着两德统一那次德国政坛大洗牌的机会混政界,既缺乏基层公务员的行政经验,也没有强有力的后台,所以他们大多带有比较明显的亲美倾向。

但具体到欧盟框架内的各个主权国家,我们会发现非常有趣的一点,就是典型政客路线出身的,比如马克龙、朔尔茨,这种接触工作开始就是公务员身份的实干派政客,相当大比例不仅不亲美,甚至是很多时候带有些微的反美底色。从这个角度讲我认为形势是比较乐观的,因为当今全球经济它毕竟不景气,中美两国在经济上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很强的鲶鱼效应挤压着其他传统发达国家的生存空间。在2010年之后中美两国的发展速度差不多是工业革命级别的发展速度,在产业链、尖端技术上,相比起其他经济体的差距越来越大,欧盟、日本这些传统发达经济体受到了很强的竞争,他们许多重要的高附加值产业不是跑去美国就是跑去中国了。

以前欧盟国家普遍在经济发展等很多问题上它其实没有面临什么迫在眉睫的压力,恰恰相反,苏联解体的红利导致他们生活非常轻松惬意。所以才能让很多根本没有基层行政经验半路出家的业余政客混到比较高的位置上,这些业余政客们的职责差不多也就是“表演”,满足选民们的心理需求,而具体的行政事务还是交给技术官僚们负责。他们其实并不具备政客应有的各种社会科学领域的基本素质,实际上相当于是经济太好养了一群尸位素餐的废物。但当下欧盟的经济前景已经很黯淡了,它面临着来自中国与美国两个巨大经济体的挤压与竞争,未来长远来看,欧盟主要国家的政府,专业政客的比例会有所提升。

在经济危机面前老百姓也希望有更好的环境,更好的出路,那些半路出家的偶像型政客将难以满足选民们的心理需求,选民们会更倾向于选择履历踏实、基础过硬、经验丰富的专业政客,那么这种情况下美国对欧盟的影响力必然会下降。而在一些热点问题上他们的立场也会更多地基于自身的利益角度出发去考虑,那么这样一来其实就已经对中国比较利好了;正如马克龙所言,欧洲现在连自己家门口的乌克兰危机都无法解决,干涉台湾问题那不是扯淡吗?如果现在的欧盟真的是世界上的第三极,那他们恐怕在台湾问题上的存在感不见得比美国更弱,但问题他们现在并不是第三极!

英国脱欧以后,欧盟的实力就已经被大大削弱了,现在欧盟框架内只有一个法国拥有核武器,现在的欧盟不是什么第三极。虽然他们的潜力还在,但问题是这种潜力组织不起来,乌克兰危机从2014年开始发酵最终失控,爆发的战争中最大的受害者就是欧盟,再不作改变,下一次危机恐怕就爆发在欧盟国家范围内了。
0 阅读:35

熙家居

简介:缩回家从日常中找到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