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其中特别提出“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激励政策,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五社联动机制”。然而现实中“五社联动难”的问题仍然存在,制约“五社”有效联动的症结究竟在何处?如何使“五社联动”更好推动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
近日,在由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的7名本科生组成了“青春笃行”团队,团队完成的《“五社联动聚合力,社区管理辟新径——基于35个社区基层治理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研究项目,针对11个省市359个社区调研,走访社区志愿者、社会组织人员、社会工作者共19482人,慈善机构和爱心企业895家,社区居民13540户,现场发放问卷共41264份,从机制落实情况、居民认同度、满意度等九大维度针对“五社联动”组织管理、参与主体、居民三层面进行分析,为“五社联动”机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深入基层社区,实践导向调研
调研团队通过文件领会、文献阅读、背景研究等发现了当前“五社联动”机制运行有限的问题,怀揣着助力“构建和谐社区,建设和谐社会”的初心,团队深入基层社区,以机制落实情况、居民认同度、满意度等“九大维度”进行分析为抓手,深入11个省市359个社区调研,走访社区志愿者、社会组织人员、社会工作者共19482人,慈善机构和爱心企业895家,社区居民13540户,现场发放问卷共41264份,并利用质化和量化研究方法对相关结果进行分析,针对“五社联动”组织管理、参与主体、居民三层面仍存在问题,团队提出“四共享、四引领、四加强”的改进建议
在对所选11个省市359个社区“五社联动”机制运行现状和基层治理情况调研分析中,团队发现:在组织管理者层面,党员、社工有待发挥带动引领的关键作用;对五社联动机制各主体的协调能力不足;具备“五社”资源不足、不均衡无法满足居民的多元需求;机制对机制管理未形成完整链条;“五社联动”机制宣传侧重有待转变。在参与主体层面,服务人才及社会慈善资源来源均存在缺口;各主体职责边界不够明晰、工作内容杂乱;各主体职责边界不够明晰、工作内容杂乱;“五社联动”机制主体服务存在供需矛盾。在居民层面,缺乏对“五社联动”机制理念及寻求帮助途径了解;对“五社联动”协调机制的认同感及满意度仍有待提升;缺乏主动参与“五社联动”机制下基层治理工作的意识。
切实看问题,针对辟新径
调研团队在对11个省市初中生的问卷调查、认知访谈、具体操作过程观察、作品分析等,发现了“参与主体协调不足” 等等一系列问题。
经慎重考量、科学设计,调查团队从多维度提出了新时代“五社联动”机制的发展新路径——“四共享、四引领、四加强”的改进建议:“社区间资源共享、社区内信息共享、居民需求共享、多方反馈共享”促进社区信息联通;“党员干部、社工模范、技能人才、青年志愿者”引领带动社区队伍优化;“加强激励监管、加强分工协作、加强居民参与、加强特色服务”提升机制落实成效。
勇担时代使命,创建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和谐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社区居民参与共建共治共享是和谐社区建设的保障。党中央指出“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要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整合各种资源,增强社区公共服务能力。”经过长期坚持社区建设,广大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始终奋斗在社区工作一线,为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感,维护社会和谐作出重要贡献。“五社联动”机制是我国社区基层治理中的创新举措,是我国新时代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作为新时代大学生,以“五社联动”为切入点,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受时代脉搏,用实际行动为担当时代使命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我们的项目在科学性上,体现在三方面。在样本选取上,南北、城乡、经济文化差异兼顾,大样本调研,重点剖析。在调研方法上,以系统性为原则,以多主体、多维度为对象,以现场访谈、问卷、观察为手段,获取可靠数据,在数据处理上,运用社会学原理,对调研数据进行交叉分析并获取相关结论。在先进性上不仅总结经验、解决问题并进一步引导和谐社区建设调研团队队长赵雪晴同学说。
调研团队所作研究也得到了相关领导负责人、专家的肯定,“该作品对于建设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其中一位重庆市民政局领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