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的一家传统茶楼里,李先生坐在桌边,盯着面前的虾饺。
他皱了皱眉头。
这虾饺的味道有些不对劲,总像是缺了点什么。
茶楼已经不再是曾经那种蒸汽弥漫,阿姨推着点心车叫卖的光景了,而是穿梭着自动机器人、用冷冻半成品拼凑的一场演出。
李先生不禁想起小时候和父亲一起去喝早茶的那些日子,鲜香的肠粉和嚼劲十足的凤爪仍然让人回味无穷。
然而如今,随着预制品逐渐占据餐桌,不光味道变了,感觉也变了。
茶位费与服务质量的尴尬现状一块两块的茶位费似乎成为了陈年往事。
现在,李先生喝一顿茶就要花上几十块,甚至还有额外的服务费。
就是个喝茶的时间,却花了一家四口一个晚餐的预算。
他回头看看那些倒茶的机器,心里不免有些失落。
虽然技术进步让茶楼服务更加自动化,但带来的却不是舒适和贴心,反而是冷冰冰的无奈感。
传统与现代:广州茶楼的变迁广州的茶楼几乎成为了生活的缩影——从传统走向现代,无可抵挡。
那时候,茶楼是家族聚会的最佳场地,手工点心总是充满了独特的家乡味道。
然而如今,资本的注入和外来文化的融合,茶楼的菜单多了些许的咖啡、夹馅饼等“洋玩意”。
老广们有时候会在点心里发现一些芝士和辣椒,这让他们不知该喜还是该忧。
虽然变化是时代的必然,但结果往往让人感到陌生和疏离。
预制品的横行与手工点心的回忆行走在茶楼餐桌之间的,不再是满载着热气腾腾点心的小车,而是装满预制半成品的机器人。
李先生不由得怀念起以前那种排骨和凤爪的独特镬气。
老广们总是说:“叹杯茶,食个包”,手工点心让他们感受到烟火气和人情味,而不是冷冻和快速加热。
当点心失去原味,还有何乐趣可言?
茶楼的变迁好似城市发展的一面镜子。
在科技的推进下,许多人感到陌生,也有些许怀念。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变化中寻找那一点点熟悉,也许正是这些变化提醒我们珍惜身边的事物,用心去品味每一份感动。
希望从这些变化中,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生活,感受属于我们的饮茶时光,而不仅仅是去品尝那一口滋味。
就在这点滴变化中,广州的早茶将继续自己的故事,而我们每个人,也都在这故事中书写着自己的篇章。
用户10xxx53
预制菜把老广的吃在广州害了
王家园林
老广现在去饮茶,除了青菜,其它基本是预制菜,包括肠粉和粥也是预制好的,加热一下就出品了,试想一下,现在工人工资和场所租金不断攀升,按以前的方式,茶市要几个专门点心师傅半夜起来开工干活,点心场所又要增加面积,所有开支加起来,有几个茶楼饭店能捱得住呢?大家也看看,近期都几家海鲜大酒楼都关门啦……
沉默 回复 04-07 19:00
笑死,就不点名了。那些捞头来。还要特意去打卡。笑死。
Hope is ahead 回复 04-13 10:29
路边用预制的也是三四点起床[doge]现做估计得通宵
发育不完全体
在预制菜的影响下,广东美食已不复存在!尤其是广州、深圳、东莞这些城市[得瑟]
甘醇的红酒
人工在长(一个好的厨师是万元起步、服务员最低工资5000)吃客要平,为了节约成本,只能进预制品了,现在是只请厨工代替厨师(工资可以少给)中菜也只请几个师傅!
甘醇的红酒 回复 不会写剧本的摄影师不是好厨子 03-26 10:59
你这是反咬我一口吗?人家讲的是实话!
不会写剧本的摄影师不是好厨子 回复 03-26 04:57
对不起啊,踩着你尾巴了[得瑟]
该死的起名
以前常去的茶楼,已经贴着旺铺出租了!跟食客斗,是没好下场的!只能糊弄一些没吃过新鲜东西的人!
用户19xxx09 回复 04-07 17:55
问题是还有不是预制的吗
该死的起名 回复 用户19xxx09 04-07 23:22
有的上周六去了家新开的,食材确实新鲜
右脚踩离合
以前的点心师傅,凌晨三四点钟开始做点心,现在的年轻师傅,谁那么早起来上班。
安于平静
都是房东害的,天天只想加租加租,都是不劳而获。最后受伤的还是我们普通老百姓
角落中的碎梦 回复 04-16 18:05
都是你们穷的原因,出不起钱还想要高档服务
角落中的碎梦
先唔讲好唔好吃,全部都系速冻食品,自己去买翻来蒸就好,点解要花高价去吃,一笼价格都差唔多一整包价钱
渐渐
连锁店搞预制菜越来越多
君临天下
吃了还讲葡萄酸 干嘛不抵这种预制早茶 不去消费呀
熙芸
一想到预制菜就恶心!
用户25xxx60
喝早茶的都是那些七老八十战战巍巍的阿公阿婆,我一个年轻人进去感觉好像走错了片场。
用户14xxx23
自从津津茶餐厅执笠了就觉得酒店D茶点无味个,好怀念以前的包点车在大厅里行走,想吃边样就自己捻,
六叔公
广州人特别中意隔夜预制菜,早上去看他们饮早茶就知道了。
腾讯用户
昨晚刚去打卡,还觉得挺好吃的[笑着哭]
用户15xxx68
自己搞坏餐饮行业,倒闭潮开始都是活该
暢遊亼泩
致少二年没去喝早茶了,早餐店的肠粉,弱更放心,坚决不吃预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