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中的“滚烫人生”应该是热血、燃情、励志。
印象中的“滚烫人生”应该是像第一季一样,深入不同的行业,体验不同的职业,致敬平凡的英雄。没想到第二季的《我们的滚烫人生》选取了“骑行”的主题,以明星骑行的趣途趣事,带领观众饱览山河壮丽,可谓是另辟蹊径。
但效果嘛,却是令人一言难尽,颇有些高开低走的感觉。第一期的沙漠骑行无疑是精彩刺激的,也赚足了眼球。但当大家兴致勃勃地追下去的时候,“滚烫人生”却风格突变,一度变成了“向往的生活”,也无异于一般的旅行节目。
本来主题是骑行,好歹应该切题。事实却是开了一个令人惊艳的头,中间颇多水份,仿佛裹了骑行的外衣,里面全不是那么回事,既不“骑行”,也不“滚烫”。
海岛篇也还罢了,一张一驰嘛,上一季紧张刺激了,下一季轻松悠闲些,没毛病。而环保志愿者,清理海岛垃圾,保护野生海豚,尤其是如潘教授这样身体力行,去践行这个理念的,确实是滚烫的人生,很切题。
但是,在乔小刀的游乐园那两期算什么主题啊,捉迷藏,开“碰碰车”,搞废品“创作”,给小朋友开音乐会,童心童趣童真童梦?另类创意?
我很努力地寻找“骑行”的元素,没找着;也很努力地寻找“滚烫”的元素,更不沾边,这个主题的内容还足足凑了两期,难免有糊弄观众的嫌疑。
虽说粉丝们看着自家哥哥干嘛都开心,但如果能切题些,有点内容,是不是更好?
想想“彩云之南”,那么多好看好玩有意思的地方,都是这么敷衍的话,真是可惜。想想上一季,各行各业的职业体验感满满,热血燃情又励志,那才真叫“滚烫人生”,真是怀念啊。
还好,忽悠了几期之后,到了第八期,终于又回到了“骑行”的主题上来。
果然,只要切回正题,可看性马上就不一样了。
这期,车队准备骑行号称“最美山路”的虎跳峡路段。
单是出发前的训练和食材准备,就相当有趣。郝云的朋友张教练先带他们去熟悉多弯路段的骑行,而保障车的哥哥吴建豪和王大陆,则负责去找传说中会辨别毒蘑菇的“老和",让老和带他们去采摘蘑菇。
因为没有具体的名字,又只给了他们一张东巴文地图,两位哥哥在找人的时候闹了不少笑话。
首先是不认路,只能问路。而问路的时候,发现别人也看不懂东巴文。两人折腾了半天,好不容易找到村公所,结果发现那里的人都姓和,都叫“老和”,于是他们找到了一堆“老和”,有管户口的,有管计生的,有管林业的……
正在两位哥哥面面相觑,一脸懵圈的时候,真正的老和才出来,——原来这个“老和”就是他们刚刚在路上完美错过的人。
实在令人捧腹。
虎跳峡路段景美路险,东面为玉龙雪山,西面为哈巴雪山。
道路弯多坡峻。骑行在雪山峡谷间,往上看是与云天相接的皑皑雪山,往下看是奔腾怒吼的滔滔江水。
车在路上骑,路在山间绕。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转一个弯,又是一番风景万千。
听音辨位,去接林间飞泉;看云观雪,美景当前秀色可餐。
傍晚时分,到达营地。虽遇小雨微扰,湖上乱云飞渡,但“风雨之后见晚霞”,帐篷灯光点点温暖,远山夕照晚霞一片金黄。
温暖融化了清冷,柔和笼罩了刚硬。
哥哥们亲自下厨,煮一碗热乎乎的羹汤,聊聊路途骑行所想,感慨一番昔日天堑变今日通途,当地风貌日新月异,国家资金的投入,基建工人的伟大……
最后,几位哥哥还很贴心地为钧哥准备了生日蛋糕,让钧哥过了一个难忘而又有意义的“旅途中的生日”。
这趟骑行之旅,说是钧哥的”披荆斩棘“之行也不为过。他年龄偏大,车技也是几位哥哥中最弱的。一路上,几位哥哥都特别照顾他,每一次骑行,都会紧张地关注着他的情况。
郝云这次当队长,在最后的拐弯下坡路段,更是贴心地叫停了前面的小车,让钧哥先安全通过。弹幕上对此笑成一片,戏称钧哥拿的是“女主”的剧本。
车队中有小齐哥这样令人舒服又暖心的前辈,有郝云这样有责任心的车手,又有阿岳这样四两拨千斤的长老,还有钧哥这样的”弱质“之流,加上性格迥异的保障车哥哥,骑有意思的路,看有趣的风景,感受有意义的生活,这才是我们想看的“滚烫人生”啊。
而第十期,阿岳长老领队的“最美G318”川西段骑行之旅,就更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