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台前布林肯爆出猛料,中国曾阻止核战争,美国武器挑起俄乌冲突

繁花史阁 2025-01-09 09:57:27

英国《金融时报》发布了对布林肯的采访文章,这位即将卸任的美国国务卿,披露了很多关于俄乌战争不为人知的细节。其中两条最为引人注目:一是中国曾在关键时刻阻止了核战争爆发,二是美国的武器在俄乌冲突中扮演了罪魁祸首的角色。

英国《金融时报》询问布林肯,美国对俄罗斯的核威胁有多重视,有人说美国担心局势升级,所以没有向乌克兰提供某些远程武器。

布林肯说美国确实非常担心,俄罗斯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从5%上升到15%,多次发出核威胁,并且确实认真考虑过在乌克兰使用核武器,但所幸被中国阻止了。

在这里可以看出,中国的在国际事务中的大国担当,以及强大的影响力。

但另一方面,这可能也是俄罗斯外交策略的一部分。核武器的使用是极为极端且不可逆的选项,俄罗斯需要考虑到全球政治、经济、军事后果以及国内外的巨大压力。

核武器并不是解决常规战争的首选手段,尤其在俄罗斯面对的是乌克兰这样的小规模冲突。虽然战争进展缓慢、代价较高,但使用核武器的成本远远高于取得常规战争胜利的成本。

俄罗斯可能是想通过常规力量的投入与核威胁的配合,迫使西方国家降低对乌克兰的支持,最终通过谈判或其他形式达成某种妥协。

中国为什么会进行劝阻呢?因为中国的立场一直是中立的,并且希望早日结束这场战争,而不是继续扩大升级。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单从国家利益角度来看,仍然是弊大于利。

由于俄罗斯遭到西方制裁,中国可以用较低价格购买大量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但同时中国是一个能源进口大国,战争导致了全球其他能源的价格波动,中国也面临成本上涨的压力。

西方与俄罗斯脱钩为中国企业进入俄市场提供了机会,特别是在电子产品、汽车制造、机械设备等领域。

但战争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全球化退潮,西方加强“去中国化”的供应链布局,这让中国的出口受挫。俄乌战争影响全球,中东也一团糟,非洲没钱,美国在美洲的影响力更大。虽然中国已经开始着力发展国内国外双循环,但出口仍然很重要。如果俄乌战争能早日结束,对解决中国出口放缓,能源成本上涨压力会有积极影响。

《金融时报》还询问布林肯,他认为美国和中国之间距离爆发超级大国冲突还有多远。

他说“我们已经明确表示,不希望发生冲突,不想遏制中国。相反,我们希望维护和平、稳定,创造机遇。”“每天,全球 50% 的商业交通要经过台湾海峡,智能手机、洗碗机、汽车所需的70%的半导体都是(中国)台湾制造的。如果那里发生危机,那将对全球经济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性影响。”

“就美国而言,我们决心确保以负责任的方式处理与中国的关系。这是其他国家的期望,也是我们寻求实现的目标。再说一遍,没有人希望发生冲突。恰恰相反。我们希望确保避免冲突。是的,我们在竞争,但我们希望确保竞争不会演变为冲突。”同样也是1月5日,《纽约时报》也发表了对布林肯的采访文章。

布林肯承认,自2021年9月以来(俄乌战争爆发于2022年2月24日),美国向乌克兰输入了数十亿美元的武器与资金,让他们做好准备。

“我们每次都要考虑的不仅是我们是否应该把它交给乌克兰人,而且他们是否知道如何使用它?他们能否维护它?”他补充道。美国国务院称,截至2024年末,自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已向乌克兰提供了614亿美元的军事援助。美国还“批准”其北约盟友向乌克兰提供12000套各类反装甲系统、超过1550枚防空导弹、雷达、夜视设备、机枪、步枪和弹药以及防弹衣。

显而易见,当时的俄乌两国以及美国都知道战争即将爆发,美国是很支持这场代理人战争的,甚至可以说美国是罪魁祸首。因为美国可以达成多个战略目的。

可以再次团结北约盟友,加强西方阵营的合作。领导西方国家制裁俄罗斯,也强化了美国在全球政治中的主导地位。

尤其是强化了与东欧国家(如波兰、捷克、波罗的海国家等)的军事和外交关系。这些国家对俄罗斯很敏感,支持乌克兰有助于确保北约东翼的稳定。另外,俄乌战争后,东欧国家对美国在军事和经济领域的依赖加深。

俄乌战争直接削弱了俄罗斯的军事能力,军事资源被大量消耗,经济受到了严厉的制裁,短期内难以恢复原有的战略威慑力。也因此有了普京的朝鲜之行,以及后来的朝鲜对俄罗斯的炮弹和人员支援。

另外,还削弱了俄罗斯在其他地区的影响力,比如近期的叙利亚阿萨德政府倒台,一部分原因是俄罗斯分身乏术,没有精力再对阿萨德提供支持。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支持的势力和以色列在叙利亚的长驱直入。俄乌战争切断了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而美国则趁虚而入,占领了俄罗斯的欧洲市场,美国不仅赚钱,还以能源加强了对全球经济特别是欧洲的控制。

尽管美国获益很多,但即将上任的特朗普似乎对代理人战争并不感兴趣,只是想集中资金和精力发展国内经济。以及更直接粗暴的想“买下”格陵兰岛、抢夺巴拿马运河、关税威胁“吓跑”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等等。

美国一切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但对“国家利益”的定义,似乎各个政党和领导人的看法并不相同,这也导致了政治战略的不同。后续怎样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

0 阅读:28
繁花史阁

繁花史阁

环球资讯站,聚焦时事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