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下午,由中国传媒大学中韩交流协会主办、欣喜文化和中传博见承办的综艺内容联创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举行。本次论坛邀请到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何海明,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沈皛,优酷商业化策略中心总监周辉,腾讯视频综艺模式研发负责人杨智帆,欣喜少年制片人、总导演、总编剧岑俊义,中传博见创始人吴闻博,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彭侃出席。
会上,来自业界、学界、视频平台的嘉宾们就“什么样的创意、模式、制作算好综艺”“一个idea值多少钱”等主题展开探讨,分享国内外创意生产的机制报告,并对学生代表的现场提案进行评价指导。
论坛最后,欣喜文化和中传博见还联合发布了暑期实习开放计划和“综艺制作人联盟”小程序,旨在推动综艺工业化发展,逐步建立综艺人才标准。联盟内聚集了大量综艺行业制作人,会不定期举办线下线下交流会,共同完成创意的完成和孵化,也供从业者去遴选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创意源泉,为行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养料。
“欣喜少年创意征集”小程序 扫码即可加入
为用户提供当下所需的情绪价值
会上首先进行了一项数据调查,主办方遴选出2020年至2023年间播出的10部具有广泛传播力和热度的综艺,由到场同学及从业人员投票选出心目中的好综艺。最终《密室大逃脱》《大侦探》以50%的得票率大幅领先,《令人心动的offer》《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位列三四。
中传博见创始人吴闻博表示:“这一结果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下市场的综艺类型热度,对应着节目的发展潮流,密逃类、职场类、喜剧类,近三年来综艺创作主要围绕这三类节目展开。”
在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沈皛看来,这一投票结果是当下的判断,媒介环境时刻在变化,不同时间段的受众心理不同,投票也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传统电视时期的喜剧节目是合家欢观看的场景,移动端出现之后,独立观看成为新的用户习惯。在疫情减少社交的情况下,人们更多地去享受‘独自的快乐’,使得不同节目的数据表现出现大幅波动。媒介环境时刻在变化,不同时间段的受众心理不同,我们需要随着变化对创作重新定位。”
腾讯视频综艺模式研发负责人杨智帆同样认为,综艺跟当下的社会情绪要有密切的结合,不同类型的综艺在不同时间段会获得不同的反馈,“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状态决定了他们内容选择的方向,也是创作的难点所在。每一档节目的上线播出都十分不易,为什么大家会更多看到综N代,因为综N代的情绪价值是非常确定的,用户在看到IP的当下就能知道会获得什么,因此成为平台优先选择的对象。”
在匹配用户的情绪价值上,欣喜少年制片人、总导演、总编剧岑俊义以自己参与过的一档综艺补充说明。“项目在2021年底就开始策划,但因招商不理想,研发周期拉长至10个月,直到2022年6、7月才开始拍摄,最终在年底上线。原本希望在疫情期间给大家带来安抚、治愈,但此时大环境已经放开,大众的情绪瞬间消解了,更想要外出玩耍,想要快乐的情绪价值,因此播出效果与期待值有所落差。”
2023年,我们的生活将逐渐回复正常,但疫情的遗留影响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帮助大众更好地纾解后疫情阶段脆弱而复杂的社会情绪,将是接下来一段时间综艺创作的关键立足点。
什么样的创意、模式、制作算好综艺?
为用户提供情绪价值成为各界的共识,而什么是好综艺,却没有统一的标准。经历了综艺不同发展阶段的制作人岑俊义对此深有感触。“从电视台的收视率到互联网的播放量、热度值,到豆瓣评分、微博热搜,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角度选取一个标准,导致视频产品没有了衡量标准。我现在会更看重从业人员的评价。”
杨智帆表示:“对于好综艺,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标准。从2012年开始国内综艺开启大片时代,以《爸爸去哪儿》《中国好声音》《蒙面歌王》为代表的综艺有着成熟的模式和鲜明的模式眼,能够被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理解并认可,这是可复制的价值。如今平台更注重IP的可持续性,能不能给平台、用户带来价值,进行商业化运作,因为综艺毕竟还是一门生意。”
杨智帆分享了腾讯视频在选择综艺上的五个标准:一,切口新、创意独特;二,要有清晰的核心用户,并且内容与核心用户能够产生深刻联系;三,要能产生话题,有讨论和二创的抓手;四,高锐度的视觉包装和鲜明的价值表达,比如《创造101》的主题“逆风翻盘,向阳而生”;五,要为节目中的人赋能,为艺人或素人找到增值的可能,《奔跑吧兄弟》之于邓超,《五哈》之于范志毅,都是成功案例。
沈皛认为,衡量综艺节目一定要从社会效益来看,他从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综艺创意、模式眼的生发。“西方从启蒙运动到文艺复兴,社会思潮决定了艺术作品,真人秀1940年代末有了雏形,到1992年正式诞生,也受到当时社会思潮的直接影响。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提出,从存在中取得最大收获和最大乐趣的秘诀,就是过危险的生活。他在《规训与惩罚》中分析了监狱是的个特点:从观众视角看监狱是敞开的,可以24小时监控他们;所有的被关者都有统一的规训标准,每一个犯人都会被打上一个标签。这三个标准对应到真人秀上完全一致,所以我认为综艺不是现实社会的投影,而是规训世界的缩影。”
一个idea值多少钱?综艺的价值与价格
在视频网站开启“超级网综”之前,主要综艺内容来自电视台的版权采买,爱奇艺曾以5个亿的“天价”拿下《奔跑吧兄弟》第三季网络独播权版权,这是在当时一个idea的价值。但如今综艺早已过了大规模烧热情的时代,行业不景气、招商难是不争的事实。
曾任总台广告部主任的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何海明提出当前的综艺招商面临两个难点,“第一商家的生命周期在缩短,品牌还没塑造,产品就进入高潮、衰退期,所以招商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第二,站在传媒和营销的角度,短视频、直播带货的出现抢占了综艺的品牌资源,中短视频能够更好地实现品牌塑造的需求和短期变现的诉求。”
何海明表示,做节目除了要有好的切口,心目中还要有客户。“过去大型综艺的冠名不外乎蒙牛、伊利、vivo、oppo,近两年君乐宝、光明,以及酒业相继入局。不论是高附加值的白酒、乳业品牌,还是成本低、客单价高的化妆品,品牌对于节目都是有期待的。要理解客户对节目的期待,找到跟客户的共同语言,这是我理解的客户思维。”
优酷商业化策略中心总监周辉认为,要明确节目的价值观,进而找到与品牌的联结点,“综艺的核心价值观提炼很重要,创作者要明确自己的内容、用户,我们在售卖综艺总冠、特约等权益的时候一定要去理解,品牌理念跟节目价值观的关系。比如产品促销期和节目排播期的交叉,品牌代言人和嘉宾的重叠,都能加深品牌与节目的联结。”
周辉指出综艺是一门生意,一定要考虑如何用更低的成本获得更高的收益,“如今各大平台还是在不断创造新作品,但是新作品背后不仅是从内容模式创新,更要从综艺产业模式创新,例如《这!就是街舞》《脱口秀大会》带动国内的街舞、脱口秀产业蓬勃发展,未来综艺的机会一定是在产业模式上。”
青年学子与行业专家交流对话
论坛的第三个环节,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彭侃分享了国内外创意生产的机制报告。彭侃表示:“创意的价值取决于我们整个市场的成熟度,真人秀之父约翰·德莫尔就因创造了《老大哥》《好声音》两个现象级模式,登上了福布斯富豪榜。现在我们的确还处在创意生产的初级阶段,有很多需要与国外同行学习的地方。”
彭侃指出做节目模式研发的过程往往是一个先做加法、再做减法的过程。做加法是指要开阔自己的视野,寻找创意灵感,深度了解同类节目的发展状况和市场动态、观众需求,确定节目模式点。做减法是进入到策划的后半段,需要理清思路,结合现实条件,拎出节目可以落地的核心主线,而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让节目变成四不像。而现阶段中国节目研发的问题恰恰在于学会了做加法,却还没太学会如何做减法。随后彭侃从如何培养创意能力、如何让创意落地、节目如何与观众建立紧密的连接等方面结合国内外的十余个案例进行了分析。
随后,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三组学生代表,进行了现场提案并与行业嘉宾展开交流。《偶像来到的我的城》由艺人与粉丝进行一日的城市文化体验;《下个pre,非遗》让艺人们以小组作业形式开启非遗探索之旅;《原著党的春天》从原著粉与剧粉、原作者与导演的认知差异入手,来实现演员竞技类节目的进阶升级。方案对原著党这一热点的捕捉,获得了在场嘉宾的一致认可。
论坛最后,吴闻博对本次综艺内容联创论坛进行了总结:“当下的中国综艺已经不是纯粹的内容生产,在我们去做内容创意的时候,会接收到商业的诉求、政策的指引、文化的影响。行业内外众声喧哗的局面使得综艺有了更多的讨论空间,我们选择‘联创’作为论坛的关键词,完成了三重探讨:进行了学界和业界的对话,展开了关于价值和价格的论证,也实现了青年学子和从业人员的相互启发。”
— THE END —
作者 | 刘翠翠
主编 | 彭侃
排版 | 于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