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美关税战持续发酵,芯片领域的关税政策走向引发业内高度关注。4 月 11 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关于半导体产品 “原产地” 认定规则的紧急通知》,明确 “集成电路” 原产地按照四位税则号改变原则认定,即流片地认定为原产地。这一规定使得原产于美国的芯片,以及部分在其他地区生产但与美国相关授权的芯片,其关税情况变得更为复杂,引发市场广泛讨论。
与此同时,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 4 月 13 日发声,尽管部分关税暂缓 90 天征收,但他坚称不存在关税 “例外”,并淡化了对中国高科技产品关税的豁免,强调相关产品仍在 “不同的关税‘桶’中被征收 20% 的关税” ,这种豁免可能是短暂的。此前美国政府虽对包括中国制造的半导体和电子产品实施了豁免,但政策反复不定,加剧了市场的不确定性。
受此影响,国内芯片市场反应明显。财联社 4 月 14 日报道显示,记者走访深圳华强北市场发现,多家档口针对 CPU、显卡等热门芯片已暂停报价,不少档口甚至关门歇业,选择观望并封库存。一位档口老板表示,大家担心芯片价格会出现暴涨暴跌的情况。从国内多家芯片厂商处也获悉,关税变化后,涉及美国原产地产品的客户咨询量大幅增加,已有下游客户开始主动与厂商沟通国产替代的可能性。

实际上,中美在芯片领域的关税博弈由来已久。特朗普此前曾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一些电子产品、芯片暂时免税,后又多次要求与中国进行电话沟通,但在未得到积极回应后,重新调整关税政策。目前,中美在芯片贸易上关税居高不下,中国在传统电子元器件、线路板及部分传统芯片领域已具备显著优势,产品价格低廉,美国在这些方面存在依赖;而在高端芯片方面,中国虽有需求,但美国部分高端芯片限制出口,能出口的产品也受到关税冲击。
以华强北市场为例,其芯片交易有别于传统 B2B 采购模式,更多涉及售后维修等领域。关税大幅提高后,芯片售后维修成本飙升。例如电脑 CPU 损坏,即便更换成本高昂,消费者往往也不得不更换,否则电脑报废将造成数据丢失等更大损失。这种高价维修经历会使消费者和厂商在后续产品选择中更加谨慎,促使厂商更加关注售后成本,长远来看,将推动中美在芯片领域,尤其是中国已有制造能力的领域加速脱钩。即便未来美国芯片价格有所下降,考虑到维修和更换风险,国内采购方也可能会谨慎选择。
在全球芯片产业格局中,台积电是关键一环。美国要求台积电将最先进产能建在美国,其动向不仅关乎自身发展,更成为台湾地区在中美之间产业选择的风向标。若台湾在芯片产业上更多倾向美国,中国可能会对台湾输往大陆的相关产品征收高额关税,而芯片产业是台湾重要经济命脉。目前全球芯片流片地主要集中在台积电,新的原产地认定规则下,若美国对台施压导致两岸芯片产业关系变化,台积电将受到巨大影响。对中国国内流片企业而言,这可能是发展契机。此外,中国存储芯片行业发展迅速,美国芯片受关税影响进入中国市场受阻,将为国产存储芯片产能扩张提供利好空间。

总体而言,此次关税战对全球芯片供需影响巨大,而中国实施的芯片原产地认证规则以及关税政策,在保护国内产业、推动国产替代、突破 “卡脖子” 技术等方面正发挥积极作用。美国发起的这场关税博弈,如今或已使自身陷入两难境地,后续政策走向及市场反应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