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最为奇葩的官职都有哪些?官名听起来好笑,但官位却不低

勇往直前破荆棘 2025-01-19 13:12:49

世人皆知古代官职等级森严,品级分明。朝廷设官分职,各司其职,但你可知道,在那些耳熟能详的六部九卿之外,还有一些听起来令人捧腹的官职名称?这些官职虽然名字让人忍俊不禁,但品级却不低,有的甚至可以出入宫廷,走动三省六部。更有意思的是,这些官职的设立,往往还暗藏着不为人知的典故。比如说,古代有一位官员,名字里带着"天地"二字,却专门负责管理皇帝的饮食起居;还有一位官员,官名听起来像是在骂人,但实际上却是朝廷重臣。那么,这些听起来奇葩,实则大有来头的官职,到底都有哪些来龙去脉呢?

一、御前司膳总管:皇帝的"私人大厨"

世人皆知古代帝王的饮食何等讲究,却不知在皇宫深处,还藏着一位品级堪比六部侍郎的"御厨长",此人便是御前司膳总管。

要说这御前司膳总管的来历,还得从唐太宗说起。贞观年间,李世民便设立了专门负责御膳的机构,取名"尚食局"。到了宋朝,更是将这差事提升到了正五品,与朝廷重臣平起平坐。

说来也是奇怪,这御前司膳总管虽然看似只是管理膳食的差事,但在历史上却屡屡成为朝廷重臣上位的跳板。

宋神宗时期就有这么一位御膳房总管,名叫刘四端。此人年少时就精通烹饪之道,进宫后因一道"蒸饼"而得到皇帝赏识。这蒸饼看似平常,实则暗藏玄机:皮薄如纸,层层叠叠,咬一口酥软香甜,回味无穷。

神宗尝后龙颜大悦,当即就将刘四端提拔为御膳房总管。谁知这刘四端不仅厨艺了得,为人处世更是老练,没过多久就成了皇帝跟前的红人。

后来刘四端竟然平步青云,一路升到了龙图阁直学士,位列朝廷重臣之列。这还不算完,他的儿子刘安世更是官至宰相,在朝堂上呼风唤雨。

明朝时期的御膳房规模更大,专门设立了御膳房监丞一职。这些御膳官员每天卯时就要进宫,未等天明就要开始准备皇帝的早膳。从菜品挑选到烹饪过程,每一个环节都要亲自把关。

御膳房里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但凡进献给皇帝的膳食,御膳总管都要先尝一口。这看似是项特权,实则是在替皇帝试毒。若是膳食有问题,第一个遭殃的就是这位"大厨"。

万历皇帝在位时,就曾有一位姓张的御膳总管,因为一道菜里混入了异物,当场就被打入大牢。若不是皇帝念在他服侍多年的份上网开一面,这位御膳总管怕是连小命都要搭进去。

清朝入主中原后,虽然改变了许多汉人的制度,但对御膳一事却越发重视。乾隆皇帝就曾专门下令重修《御膳房则例》,将御膳房的规矩定得明明白白。规定御膳总管每日要亲自检查食材,务必保证新鲜干净;还要掌握各种烹饪技法,确保每道菜品都合乎帝王口味。

二、天地官:古代最特殊的太医

说起这天地官,世人总以为是掌管天文地理的官员,却不知这官职其实是古代最特殊的太医,专门负责皇帝的健康。

天地官这个职位始设于唐朝,那时候叫做"天官",到了北宋年间才改称"天地官"。此职虽然品级不算太高,但因为要照料皇帝的身体,地位却格外特殊。

这天地官最早出现在史书上的记载,要从唐太宗说起。贞观三年,太宗得了一场重病,御医们束手无策。这时候,民间一位名叫孙思邈的老道人进献了一副药方,三日之内便将太宗的病治好了。

太宗龙颜大悦,便下旨封孙思邈为"天官",准其随时入宫诊病。从此,但凡皇帝龙体有恙,天官便要第一个赶到御前诊脉开方。

到了宋朝,天地官的职责更加繁重。除了要为皇帝看病之外,还要负责调配御药,研究养生之道。每到节气交替之际,天地官还要根据时令为皇帝制定养生方案。

北宋年间就有一位叫做庞安时的天地官,此人不仅医术高明,更擅长养生之道。有一年,徽宗皇帝突发急症,宫中太医都束手无策。庞安时闻讯赶到,只用了三剂药就治好了皇帝的病。

徽宗对庞安时十分信任,特许他在宫中设立药园,种植各种名贵药材。庞安时还编撰了《伤寒总病论》一书,将自己多年的医学经验记录下来,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医学典籍。

明朝时期的天地官权力更大,不仅要照料皇帝的身体,还要负责皇室宗亲的健康。正德年间的天地官吴勉,就因为医术高明,多次救治皇室成员于危难之际,被皇帝赐予"济世"的美名。

清朝入关后,虽然保留了天地官这个职位,但更多地依赖太医院。然而,乾隆年间却出现了一位特殊的天地官刘存仁。此人不仅精通汉医,还通晓满医,经常用满、汉医术相结合的方法为皇帝治病。

一次,乾隆突感不适,太医院众医束手无策。刘存仁用满医的独特疗法,配合汉医的针灸之术,很快就让皇帝恢复了健康。乾隆龙心大悦,不仅赏赐刘存仁黄金百两,还特许他将满医和汉医的医术编撰成书。

天地官虽然品级不高,但因为要经常出入宫禁,接触皇帝,所以必须品行端正,医术精湛。许多天地官都是从民间选拔而来,他们凭借精湛的医术赢得皇帝的信任,最终青史留名。

历朝历代,天地官的选拔都十分严格。除了要通晓医术之外,还要经过多重考验。有的要在民间行医多年,积累丰富经验;有的要通过太医院的层层考核;更有甚者,还要经受御前诊病的实践考验。

三、御马监丞:皇家马政总管

世人皆知古代帝王重视马政,却不知宫中还专门设有一位管理御马的重臣,此人便是御马监丞。这个官职虽然名不见经传,却是皇帝身边最重要的职位之一。

御马监丞这个职位最早出现在汉朝。汉武帝时期,为了管理来自西域的汗血宝马,特意设立了御马监一职。那时候的御马监不仅要负责照料皇帝的座驾,还要参与挑选贡马。

说起御马监丞的职责,还得从唐朝说起。开元年间,玄宗皇帝特别喜欢骑马,宫中养着上千匹良驹。为了管理这些马匹,御马监丞的职责也越发重要。不仅要掌管皇帝的座驾,还要负责祭天大典上用的礼仪马匹。

唐朝有一位御马监丞叫做裴守德,此人精通相马之术。一日,突厥进贡了一批骏马,玄宗命裴守德前去挑选。裴守德从中选出一匹看似普通的黑马,说此马日行千里不在话下。

果然,这匹马后来成为了玄宗最喜爱的坐骑,常伴君王巡幸四方。从此,裴守德的名声更盛,朝中大臣选马,都要请教于他。

到了宋朝,御马监丞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宋太宗时期特别设立了"御马局",专门负责挑选、训练和管理皇家马匹。御马监丞不仅要懂得相马识马,还要精通马医之术。

北宋年间就有一位叫做王德明的御马监丞,此人不仅擅长相马,更是一位出色的马医。有一次,皇帝最喜爱的一匹白马突然生病,卧地不起。王德明经过诊断,发现是马儿误食了有毒的草料,立即用特制的药方救治,三日之内便让白马重新站了起来。

明朝时期的御马监丞除了要管理皇家马匹,还要负责训练御马队。正德皇帝特别喜欢骑马,经常带着御马队出城狩猎。当时的御马监丞张永,就因为训练出一支技艺精湛的御马队,受到皇帝的重用。

清朝入关后,满族人天生善骑,对马政更是格外重视。乾隆年间的御马监丞常福,就因为善于调教战马,多次得到皇帝赏赐。每逢大朝会,常福都要亲自挑选最温驯的马匹,让八旗子弟骑乘入场。

御马监丞虽然是管理马匹的官职,但因为要经常接触皇帝,地位十分特殊。他们不仅要精通相马、医马之术,还要熟悉各种礼仪规矩。在重大祭祀活动中,御马监丞要负责挑选、装扮祭祀用的马匹,一丝不苟地完成各项仪式。

每到春秋两季,御马监丞还要组织大规模的相马活动。各地进贡的良驹都要经过他们的严格挑选,只有最优秀的马匹才能入选御马监。这些良驹不仅是皇帝的座驾,更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

四、销差提点:古代的税务总监

世人皆知古代税收繁杂,却鲜有人知朝廷还设有一个特殊的官职专门监管税收,此官便是"销差提点"。这个名字听起来拗口,实则是宋朝时期最重要的税务总监。

说起销差提点的由来,还要从北宋初年说起。当时朝廷发现各地税收常有亏空,急需一位专门的官员负责监督。太宗年间,便设立了这个特殊的职位,专司税收督查之责。

北宋年间就有一位叫做王德远的销差提点,此人以铁面无私著称。有一年,他巡查江南地区时,发现当地官员与商人勾结,少报税收。王德远立即上书朝廷,揭发了这起大案,为国库挽回了巨额损失。

太宗得知此事后龙颜大悦,不仅重赏王德远,还下令在全国各地都设立销差提点一职。从此,这个职位就成了朝廷税收的"守门人"。

销差提点虽然品级不算太高,但权力却不小。他们可以直接向皇帝汇报工作,不受地方官员节制。每到年终决算时,销差提点都要亲自审核各地税收账目,但凡发现问题,立即上报朝廷。

南宋时期有个销差提点叫李通,此人精通算学,查账能力极强。一次在查看杭州的税收账目时,他发现收支之间有细微的差异。经过仔细核查,竟然揭发了一个涉及多名官员的贪腐案件。

销差提点除了查账之外,还要负责监督税收征缴过程。他们要确保税收公平公正,不得加重百姓负担。元丰年间的销差提点赵明,就因为制止了当地官员乱收税款,受到百姓称赞。

这个职位到了明朝初年还在延续。朱元璋特别重视税收监管,在各地都派驻销差提点。洪武年间的销差提点张诚,就因为发现并制止了江南地区的税收舞弊,被朱元璋破格提拔。

销差提点还要定期巡查各地仓储,确保粮仓账目清楚。宋代的销差提点范纯仁在巡查江南粮仓时,发现有人暗中掉包粮食,以劣充优。他立即展开调查,最终揪出了一个贪污团伙。

有趣的是,销差提点还要负责检查各地铸币的质量。北宋年间,由于私铸铜钱猖獗,朝廷特意让销差提点加强监管。当时的销差提点司马光就曾亲自前往各地钱局检查,抓获了多个私铸铜钱的团伙。

这些销差提点大多是由朝廷精挑细选出来的能吏,他们要精通算学、律法,还要清正廉洁。每到一地,不仅要查账,还要体察民情,了解百姓的实际负担。如果发现税收过重,就要及时向朝廷反映,请求调整税率。

五、钦天监:古代的"气象台长"

世人皆知古代有钦天监测天象,却不知这个机构的首领,在朝廷中地位特殊。钦天监不仅要观测天象,更要为皇帝预测吉凶,是古代最特别的官职之一。

说起钦天监的来历,还要从汉朝说起。汉武帝时期就设立了太史令一职,专门负责观察天象。到了唐朝,这个职位改名为司天监,宋朝时期才正式称为钦天监。

唐朝有一位钦天监李淳风,此人不仅精通天文历法,还善于制作天文仪器。贞观年间,他主持制作了浑天仪,能够准确测量日月星辰的位置。太宗对此十分赏识,特许他随时入宫汇报天象。

钦天监除了观测天象外,还要负责编制历法。北宋年间的钦天监沈括,就曾主持修订《崇天历》。此历法不仅准确预测了日食月食,还能推算节气变化,为农时提供重要参考。

宋徽宗时期,钦天监王安道发现了一颗新的彗星。他立即向皇帝报告,并根据彗星的方位和亮度,预测了来年的旱情。果然第二年江南地区就发生了大旱,朝廷提前准备,避免了一场灾害。

明朝时期的钦天监权力更大,不仅要观测天象,还要为重大军事行动选择吉日。正统年间的钦天监郑晓,就曾为皇帝选定出兵日期。此外,他还根据星象预测到北方将有大雪,及时提醒朝廷储备御寒物资。

清朝入关后,特别重视钦天监的工作。康熙年间就延请了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担任钦天监正,将西方天文知识引入中国。在他的主持下,钦天监不仅更新了测量仪器,还编撰了新的历法。

乾隆年间的钦天监戴进贤,就创造性地将中西方天文知识结合起来。他不仅精通传统的天文历法,还掌握了西方的数学计算方法。在他的努力下,钦天监的预测更加准确。

钦天监的工作可不是简单地看看星星。他们要每天记录天气变化,观测日月运行,还要注意异常天象。如果发现不寻常的现象,必须立即向皇帝报告。

有趣的是,钦天监还要负责为皇室择日。从皇帝的祭祀活动到皇子的婚礼,都要请钦天监挑选良辰吉日。他们要根据天象变化,选择最适合的时间,确保重大活动顺利进行。

钦天监的官员都要经过严格的考核。除了要精通天文历法,还要懂得制作和使用各种观测仪器。每到夜晚,他们就要在观星台上值守,记录星辰变化。遇到日食月食等重大天象,更要详细记录整个过程。

当时的钦天监,就像是古代的气象台和天文台。他们不仅要预测天气,还要观测星象,编制历法,为朝廷和百姓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他们的工作,影响着朝廷的决策和百姓的生活。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