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之战:松毛岭战役——张又侠成名之战

三十一画 2024-02-12 09:15:51

装甲兵在南疆打的最后一仗属于凑巧,假如没有松毛岭大战,装甲兵就赶不上趟了,因为以后越南人被打怕了,再没有组织过大型作战,两山轮战基本是步兵放哨,炮兵敲鼓,装甲兵呢,用不上。松毛岭和老山什么关系,为什么对越自卫反击战我们打赢了,又出来个“收复老山”?为什么越南人对老山这样玩命?

原来老山这地方属于双方对国境理解不同的一个特殊地点。给您一个形象的说明,这个是当时一个姓常的军官给比喻,他参加过712松毛岭大战。您张开嘴,把下巴使劲往前推,您的下领就是一张老山的地形图,嘴里是中国,唇外是越南。国境线的两处界碑,一处是您的左槽牙, 一处是您的右槽牙。老山呢?就是您右边的虎牙, 您左边的虎牙是八里河东山,比较低的下门牙呢?是松毛岭。这里边就有问题了。越南人认为,国境么,就是界碑连直线,两个界碑一连,老山,八里河东山,松毛岭,包括松毛岭后边您那半条舌头,都属于越南。中国人认为,国境么,是按照山川走势的,当然按照分界岭的中心线划分,所以,应该是沿着八里河东山,松毛岭,老山的山脊划分的。 这就是老山领土争端的由来,所以,双方都认为这是 “祖国的神圣领土”,从心里就觉得对方是侵略者,所以打起来也就特别的惨烈。

这一块土地可不小,松毛岭长度5公里,老山,八里河东山到界碑差不多也有5公里,一个梯形,总共30平方公里左右吧。那么我们为什么没有先占老山呢?因为按照国际惯例,国界的分水岭上,两国都是不驻兵的,所以79年反击战后我军并没有在老山派驻军队。越南人呢?它79年后一般不太敢惹中国的也基本遵守国际惯例。可是在老山它驻军。原因呢?认为那是越南国境内的领土,驻军理直气壮么。但是老山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的特点是南缓北陡,好像中国南方的分界岭都有这个特点。如果中国方面控制了老山一线,越南人就需要把自己的防线向后推7,8公里。 更重要的是老山面对越南一方是一个盆地,越南人丢了老山,再想从这里威胁中国,就要先派部队进入盆地,再仰攻老山,但是中国人居高临下,你一进入盆地我就了如指掌了,让越南人的作战难度大大增加。 结果,就是中国军队1984年4月大举收复老山。 那一战中国军队准备得非常充分。有一位参谋,原来是38军侦察大队的人,他们参加了收复老山的战斗,任务是深入到越南一侧进行侦察。他讲的具体侦察任务记不清了,好像是针对越南炮兵,大体是和一般的战前侦察差不多,但是有一个细节我还记得。他们钻到了老山背后,穿着越军制服--这个好像不符合国际战争的惯例,有点儿不绅士,可是东方军队经常这样干--当时还是天刚亮, 他们发现通往侦察目标的路要穿过一个越南村子,按照计划应该绕, 可是没走多远就发现村庄周围都是雷区,时间太紧,指挥官一咬牙,硬穿!按照战前侦察的情报,这个村子没有越南驻军。但是他们都知道,越南人是全民皆兵,一旦被发现打起来,老山上的越军把退路一招,这十几口子人就别回去了。所以大家都很紧张,手都勾着枪机,随时准备打了。不过他们也想碰运气,穿过了半个村子,还没有人发现,有个女的出来,看见他们就愣住了。

当时大家都紧张坏了。有一个兵比较聪明,他见势不妙,就朝那女的笑了一下。给我们讲的这位说:他笑得比哭还难看。那个兵后来说,他想越南军队和解放军挺象的,也许也有军民鱼水情,看到自己的老百姓,应该笑一下吧。 不过好像越南人没有这个传统,那女的脸一寒,把手里的水桶倒掉,就关门了。这后边大家就直提心吊胆, 直到任务完成回到了阵地,才确信那女的没有去报告,大概她以为碰上了个不正经的越南兵吧。这是收复老山的一个多月以前,以后开始打炮,越南人的警惕性就高多了,再没那样容易蒙混过关。收复老山一战基本是打的炮兵,奇怪的是我认识的这几位军官,大多是长沙炮校出身,里面却没有一个对这一战有多少具体的了解,他们比较了解的是松毛岭大战。

松毛岭大战,就是1984年7月12日越军越北军区发动的夺回老山的战斗,越军核心是316A师(步兵)和168炮兵旅(炮兵),当然还有其他部队,这两个番号是我当时记下来的,前一个肯定正确,后一个没准。316A师是越军王牌军中国军队的老对手。79年曾经驰援高平差一点儿包了许世友的饺子。不过它的胃口太大,兵力太分散,结果反而被中国军队先一步强占了通往高平的交通要道,它攻不能攻,慑于上级压力又不敢跑,结果它的指挥官使出昏招,在我军两大集团之间停留过久,遭到两面夹攻,损失惨重。据说打老山之前,它的师长已经不是79年那个。

中国军队的守军指挥官是团长张又侠,他是将门之后,开国上将张宗逊的儿子。张宗逊打仗挺厉害,可是吃过炮兵的亏,1946年集宁战役,他碰上了傅作义手下的名将郭景云(后来的35军军长,1949年在新保安战败自杀),双方同时强占一座山峰,结果土八路先上去了。郭景云急了,命令炮兵猛轰山顶的张宗逊部阵地。但是国民党炮手水平不佳,炮弹都飞过山头落到了后面,把郭景云气的要枪毙炮兵指挥官。没想到的是张宗逊更惨,他为了防炮没有在顶峰放多少人,把部队都藏在了山顶后面的坡上,结果飞过山顶的炮弹正好落在人群里爆炸,郭景云没费多少力气就拿下了山顶阵地。 这是张宗逊上将少有的几个败仗。

这次张又侠也是守山顶,兵力和越南人比是1:7,可是他的处境和老张将军完全不一样,因为听他招呼的炮兵,比越南人强太多了一还有坦克。关于张友侠的传说, 在三十八军采访期间我不知道守军的指挥官是他,只听说是一个步兵团长,他的身世和姓名, 都是后来证实的,以上的部分,则是来自有关资料,不是独家的报道。而且,那些三十八军的参战人员,也没有谁真正在他身边干过,关于他的情况,多是“我的战友XXX说..这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雷达

有读者问:提起雷达,人们自然会联想到那不停转动的天线,半圆形的像个大锅盖,弧形的像块西瓜皮,矩形的像几排鱼骨,五花八门,形态各异。然而,相控阵雷达则与众不同。它不仅看上去像座平顶的金字塔,而且还不用转动天线。那么它是如何来进行扫描发现目标的呢?一般的雷达波束扫描是靠雷达天线的转动实现的,被称为机械扫描。而相控阵雷达是用电的方式控制雷达波束的指向变动来进行扫描发现目标的。这种方式被称为电扫描。相控阵雷达虽然不能像其他雷达那样靠旋转天线来使电磁瓣转动, 个相位一个相位地进行搜索。但它自有自己的“绝招”,那就是使用“移相器”来实现电磁瓣转动。

在相控阵雷达直径为几十米的圆形天线阵上,排列着上万个能发射电磁波的辐射器,每个辐射器配有一个“移相器”,每个“移相器”都由电子计算机控制。 当雷达工作时,电子计算机就通过控制这些“移相器” ,来改变每个辐射器向空中发射电磁波的“相位”,从而使电磁瓣能像转动的天线一样, 一个相位一个相位地偏转,从而完成对空搜索使命。例如,美国装备的“铺路爪”相控阵预警雷达在固定不动的圆形天线阵上,排列着15360个能发射电磁波的辐射器和2000个不发射电磁波的辐射器。这15360个辐射器分成96组,与其他不发射电磁波的辐射器搭配起来。这样,每组由各自的发射机供给电能,也由各自的接收机来接收自己的回波。所以,它实际上是96部雷达的组合体。如果我们把通常的雷达称作“个体户”,那么相控阵雷达就相当于一个“合作社”了。

相控阵雷达使用1个不动的天线阵面, 就可以对120度扇面内的目标进行探测,使用3个天线降面,就能实现360度无间断的目标探测和跟踪。 “铺路爪”就有3个固定不动的大型天线面阵,可以对360度范围内的目标进行探测,探测距离达5000公里。

当相控阵雷达警戒、搜索远距离目标时,虽然看不到天线转动,但上万个辐射器通过电子计算机控制集中向一个方向发射、偏转,即使是上万公里外来袭的洲际导弹和几万公里远的卫星,也逃不过它的“眼睛”。如果是对付较近的目标,这些辐射器又可以分工负责,有的搜索、有的跟踪、有的引导,同时工作。每个“移相器”可根据自己担负的任务,使电磁瓣在不同的方向上偏转,相当于无数个天线在转动,其速度之快非一般天线所能相比。正是由于这种雷达天线弃了一般雷达天线的工作原理,利用“移相器”来实现电磁瓣的转动,人们给它起了个与众不同的名字一一相控阵雷达。

中国炮兵怎能打得这样准呢?靠炮兵观察所是传统思路, 越军指挥官的想法符合常规。问题是中国炮兵当时依靠的并不是炮队镜和方向仪,这次越南人吃的苦头, 当年美国人都没有给他们吃过一越战的时候还没这个技术呢。 中国炮兵当时能够占据优势,重要原因是使用了先进的雷达系统。而这套雷达和普通雷达不一样,它不需要象传统的炮瞄雷达,部署在中国军队的后方,炮打不着它,它也看不见越军阵地。一-当然这也是越军侦察人员没有注意到它的原因。那怎么指挥炮兵射击呢?这是因为它的工作原理比较特殊,这个雷达天线朝天,不用转动,扫描范围囊括整个老山越方正面。它不看越南人也不看越军阵地,专门琢磨天上飞过来的越南炮弹。大家知道炮弹是不会拐弯的,都有一条固定的弹道,只要越南炮弹出膛,中国军队的雷达就开始追踪它的飞行轨迹,得到三个点,加上风向影响,就可以准确计算出它的弹道,雷达联机的计算机里面,预先储存了中越双方战场的地形图,只要弹道计算出来,马上就可以接着算出越军火炮的位置,位置精度正负10米。甚至可以根据其弹道推断出越军使用的是什么火炮!接下来事情就简单了,雷达站直接通知炮营:方位多少多少,越军某某种类火洲际导弹和几万公里远的卫星, 也逃不过它的“眼睛” 。如果是对付较近的目标这些辐射器又可以分工负责,有的搜索有的跟踪、有的引导,同时工作。每个“移相器“可根据自己担负的任务,使电磁瓣在不同的方向上偏转,相当于无数个天线在转动,其速度之快非一般天线所能相比。正是由于这种雷达天线弃了一般雷达天线的工作原理,利用“移相器”来实现电磁瓣的转动,人们给它起了个与众不同的名字一一相控阵雷达。

中国炮兵怎能打得这样准呢?靠炮兵观察所是传统思路, 越军指挥官的想法符合常规。问题是中国炮兵当时依靠的并不是炮队镜和方向仪,这次越南人吃的苦头, 当年美国人都没有给他们吃过一-越战的时候还没这个技术呢。中国炮兵当时能够占据优势, 重要原因是使用了先进的雷达系统。而这套雷达和普通雷达不一样, 它不需要象传统的炮瞄雷达,部署在中国军队的后方,炮打不着它,它也看不见越军阵地。-当然这也是越军侦察人员没有注意到它的原因。怎么指挥炮兵射击呢?这是因为它的工作原理比较特殊,这个雷达天线朝天,不用转动,扫描范围囊括整个老山越方正面。 它不看越南人也不看越军阵地,专门琢磨天上飞过来的越南炮弹。大家知道炮弹是不会拐弯的,都有一条固定的弹道,只要越南炮弹出膛,中国军队的雷达就开始追踪它的飞行轨迹,得到三个点,加上风向影响,就可以准确计算出它的弹道,雷达联机的计算机里面,预先储存了中越双方战场的地形图,只要弹道计算出来,马上就可以接着算出越军火炮的位置,位置精度正负10米。甚至可以根据其弹道推断出越军使用的是什么火炮!接下来事情就简单了,雷达站直接通知炮营:方位多少多少,越军某某种类火那炮某某门。

记得《渡江侦察记》么,当年咱们赔上一个周长喜,花两三天功夫才能搞到的情报,这玩意儿三五秒钟就搞定了。更狠的是这玩意儿一次能跟踪二十多个目标,也就是说就算你越军二十门炮同时开火,它照样可以指挥炮兵同时敲掉你二十门炮。越南人越是拼命反击,损失越惨重,因为他们没有琢磨过来,对付这样的雷达你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不要开炮,你不开炮,空中没有炮弹,这雷达就拿你没辙。简直和神话里的照妖镜差不多。固定了点再打不着,那也太看不起中国炮兵了,这是最基本的功夫阿。

结果越军炮弹还在空中飞呢, 中国炮弹已经出膛直奔越军炮兵阵地而去了。 一边是盲目的覆盖性射击,一边是大炮盯着你脑门楼火,本来中国炮就比越南炮多好几倍,于是在步兵眼里,就看见越军一发炮弹刚刚出炮口,一群中国炮弹已经象萤火虫一样跟过去了,很多越军火炮根本来不及开第二炮就被打飞。

越南人的炮越来越少, 等到天快亮的时候,已经不是一群炮弹往一门越南大炮上招呼,而是越南人一开炮,中国炮兵的各个阵地就争先恐后的向它开火,“一群群的炮弹象赶集一样”,这是前面提到那个赵扣斌团长回忆录里写的话。不到八个小时,越军一个炮兵旅,就被活活打瘫在阵地上。

这一次炮战意义深远,从近处说,越军炮火被彻底打垮后,占领松毛岭前沿的越军失去火力掩护,为中国军队七月十三日下午的大反攻提供了充分条件,中国军队收复几个丢失的高地,都只有越军挨炮,越军的炮兵基本保持沉默,也许是没炮可用了,也许是吓住了...,从远处说,此后越南炮兵基本失去了和中国炮兵进行对等炮战的勇气,若干越军指挥官曾经进行过尝试,没有一次不是输得很惨。这一战确立了中国方面在老山战线的火力优势。

关于这合奇妙的雷达之出身,有瑞典,英国两种说法,兄弟所了解的情况,从瑞典进口了两台,从英国进口了两台,性能基本相同,但都带有仿制样品的性质,进口两家的产品,是为了进行比较。也就是说, 台成到前线作实战检验,台由国防科工委拆零件研究仿制。实战证明,这种被称为“相控阵”的雷达对炮兵来说如虎添翼。总之,科技建军,科技强军,老山守军是第一批受益者。有朋友曾经提到中国军队的雷达站遭到越军袭击,这是实情。至于被毁的是瑞典的雷达还是英国的,就无从知道了。这个我在三十八军期间没有听到,而是后来听人讲过,大家也可以找找相关资料,基本事实是不错的。那已经是老山战后很久了,越军才摸清了中国雷达站的位置,干掉了济南军区侦察大队的警卫人员,把这座雷达炸毁了。

越军在投入作战前两次潜入雷达站侦察,直到有绝对把握才发动突击,战斗打响十分钟完成任务撤离,毫发无伤,从作战角度上的确是精品。但说这是越南特工干的,则似是而非。因为这支越军沉着镇静,组织严密,动作凶狠而老练,能够干掉济南军区侦察大队的警戒,那不是越军普通特工队干得了的。真正的凶手是越南人民军陆军总司令部直属的特种部队所为。这是中越作战中中国军队的一次重大损失。特种和特工一字之差,不可同日而语。幸好当时中国选取了两家的产品,所以,所以立即把备用的那家设备送上了前线,依然保持了作战优势。这支越军的特种部队,最终还是消失在了中国的土地上。

1 阅读:66

三十一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