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联手!科大讯飞牵手东南大学

光洒诗篇 2025-03-28 11:20:33

科大讯飞和东南大学签了个战略合作协议,这事儿乍一听,挺官方的。校企合作嘛,见怪不怪。但仔细想想,这事儿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值得说道说道的东西。

一方面,是AI和大模型。科大讯飞,国内AI界的扛把子,大模型这块儿也铆足了劲儿。东南大学,顶尖学府,科研实力那是杠杠的。两家联手,搞什么大模型场景应用示范基地,听起来就挺高大上。但另一方面,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这个口号喊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真能靠一个合作协议就“示范标杆”了吗?这中间的弯弯绕绕,恐怕比想象的要多。当然,合作肯定是好事。高校有理论,企业有市场,优势互补,听起来很完美。不过,现实往往没那么简单。

就像两个人谈恋爱,光有感觉不行,还得考虑柴米油盐。校企合作,也得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这个人才联合培养。培养啥样的人才?是企业需要啥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啥样的人才吗?那大学还搞基础研究干嘛?直接变“职业培训中心”得了。这中间的平衡点,不好找。一方面,得考虑学生的就业,另一方面,也不能丢了大学的本色。再比如,这个大模型建设。

大模型这玩意儿,烧钱得很。科大讯飞砸钱,东南大学出人,听起来是双赢。但知识产权归谁?研究成果怎么转化?利益分配怎么算?这些问题,不提前说清楚,很容易扯皮。而且,说句不好听的,现在高校和企业合作,不少时候都是“一锤子买卖”。签个协议,搞个仪式,然后就没了下文。真正能落地、能产生实际效益的,少之又少。所以,这次科大讯飞和东南大学的合作,能不能打破这个魔咒,还真不好说。

有人可能会说,这种合作是“强强联合”,肯定能推动技术进步。这话没错,但技术进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啥?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还是为了发论文、评职称?如果只是为了前者,那这种合作,意义真的不大。说白了,校企合作,不能只看表面,更要关注内在逻辑。要真正把高校的科研优势和企业的市场优势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不仅仅是签个协议就能解决的,需要双方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智慧。当我们习惯性地把希望寄托在“强强联合”上时,是否忽略了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仅仅依靠资本和名校的光环,真的能解决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问题吗?希望这次科大讯飞和东南大学的合作,能给出一个不一样的答案。别再是“雷声大雨点小”,而是真正能推动教育进步、产业升级的实在举措。这才是我们真正期待看到的。

0 阅读: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