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万亿美元债务压顶,美国经济摇摇欲坠,日本紧急抛售千亿美债,全球掀起“去美元化”风暴!
27国转向人民币结算,构建更安全稳定的金融体系,人民币国际化势不可挡,曾经的美元帝国裂缝重重,世界正寻找新的安全感!
信源:果然财经|大消息!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 2025-04-14 齐鲁壹点
美元帝国的裂缝
最近全球市场上,美元好像有点站不稳了,以前大家抢着买美国国债,觉得那是全世界最稳妥的资产,跟把钱锁进自家保险柜差不多。
可现在风向变了,美债收益率跟坐火箭似的往上蹿,搞得人心惶惶,不少持有者晚上都睡不踏实。
市场上到处都能听到“赶紧抛美债”的声音,那些过去把美债当心头肉的国家,现在也开始悄悄找后路,生怕哪天被这“甜蜜的负担”给拖垮了。
其实说到底,这坑还是美国自己挖的,背着36万亿美元的国债,这数字听着就让人头晕,利滚利,雪球越滚越大,财政赤字像个无底洞。
到2023年,美国国债都占到GDP快120%了,这比例连二战刚打完那会儿都没这么高,政府花钱没谱,财政纪律也一言难尽,这颗债务“定时炸弹”滴答作响,眼看就要烧到头了。
更让大家心里发毛的是,美国越来越喜欢把美元当成大棒来使,俄乌冲突一爆发,美国转手就冻结了俄罗斯几千亿美元的海外资产。
这一下可把全世界都惊着了,原来你存在外面的美元,随时可能因为政治原因就不是你的了?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不光砸了自己的美元信用,也让其他国家开始琢磨,过度依赖美元是不是太危险了?
再加上特朗普时期那套反复无常的关税大棒,今天敲打钢铁,明天威胁汽车,把全球贸易搅得鸡犬不宁,企业投资没法规划,全球经济也跟着提心吊胆,对美元体系的信任度自然也打了折扣。
“去美元化”小高潮
美元霸权带来的不安全感,让世界各国开始认真思考“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一股“去美元化”的潮流,正在全球暗暗涌动,大家不再甘心被美元牵着鼻子走,都在尝试绕开美元,用自己的货币或者其他货币来进行贸易和投资。
就连日本这个美国的老牌盟友,也在不动声色地减持美债,光是2023年,日本就卖掉了上千亿美元的美债,这行动本身,就是一张不信任票。
新兴市场国家更是动作频频,印度和俄罗斯搞起了用卢比和卢布结算石油,直接跳过了美元这个“中间商”,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能源大单,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已经超过了八成。
巴西、南非这些金砖国家,也都在积极推动本币结算,希望在美元之外,建立起自己的经济安全网,这背后,是各国对一个更公平、更稳定、更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普遍向往。
在这股潮流中,中国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24年底,CIPS的日均交易量比起三年前翻了一番还多,网络已经铺到了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
人民币结算的好处显而易见,快、安全、还便宜,企业用它进行人民币跨境结算,既绕开了可能存在的政治风险,又能省下不少手续费。
在商言商,成本优势是实实在在的,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中,人民币结算越来越普遍,比如,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贸易,2023年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已经超过20%,是五年前的三倍。
越来越多的国家发现,CIPS是个不错的替代选项。其他国家也没闲着,印度推出了自己的卢比支付系统,巴西也在南美推动区域内的货币结算安排。
人民币结算
虽然这些系统目前的规模还远比不上SWIFT,但它们代表了一种明确的趋势,世界在寻求美元之外的选择。
除此之外,人民币自身的“硬实力”也在提升,2024年初,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数据显示,人民币已经超过日元,成了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排在美元和欧元后面。
这不是偶然,中国经济体量摆在那儿,2023年占全球GDP的18%,还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
强大的经济基本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底气。“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也实打实地创造了人民币的使用场景。中国跟沿线国家的贸易额蹭蹭往上涨,人民币结算自然水到渠成。
就连沙特、阿联酋这些传统能源大国,也开始尝试用人民币向中国购买设备和产品。欧洲那边,德国、法国的一些大企业,也开始在合同中考虑使用人民币。
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也意外地给人民币带来了机会,特朗普时期,美国对欧盟挥舞关税大棒,从钢铁、铝到汽车、农产品,几乎无差别攻击,让欧洲深刻体会到了“盟友”也可能靠不住。
面对美国的压力,欧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全球定位,也把更多目光投向了东方。
中国是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超过8000亿欧元。欧洲企业离不开中国庞大的市场,中国也需要欧洲的技术和投资。
虽然过去几年中欧关系也有些起伏,但美国的步步紧逼反而让欧洲意识到,过度依赖任何一方都存在风险,多元化才是生存之道。
于是我们看到,欧洲国家领导人密集访华,寻求加强合作,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也重新提上日程,希望能为双方企业创造更稳定的营商环境。欧洲这种策略上的微调,客观上为人民币在欧洲市场争取到了更多发展空间。
试想一下,如果德国的大众、宝马开始用人民币支付在中国的零部件采购款,如果法国的道达尔能源开始用人民币签署部分天然气进口合同,那人民币在中欧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就会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