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到赖清德因台海问题大放厥词,宝岛台湾已与祖国阔别了76个年头。
让大陆和台湾迟迟不能联系在一起的,既不是美国,也不是“台独”,而是“中华民国”这个长达百年的历史国号。

中华民国的国号,如今是不少“台独”分子拥趸的旗帜。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个国号已流传了百年之久。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成立“同盟会”秘密反清,这正是国民党的前身。
在讨论推翻清廷后的国号时,孙中山提议将国号定为“中华民国”,意为中华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南方各省纷纷宣告独立。

次年元旦,南方独立各省都督同意采用“中华民国”国号,采用民国纪元法,由此中国成为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一个月后,与中华民国南北对立的清廷宣布皇帝退位,延续276年的清王朝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尽管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来被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的国号也在袁世凯1915年称帝时被改为“中华帝国”。

辛亥革命时的起义军和清军
但袁世凯去世后,段祺瑞等北洋军阀恢复并延续了“中华民国”的国号,与孙中山在广东的“广州国民政府”分庭抗礼。
1926年-1928年,国民党发动北伐战争,先后击垮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路军阀。
后来的蒋介石,以孙中山政治遗志的继承人自居,依旧延续了“中华民国”的国号。
1940年,日本大举侵华,扶持蒋介石的政治对手汪精卫,做日占区的傀儡。

考虑到孙中山的巨大影响力,就连汪精卫也继承了“中华民国”的国号,但为了与蒋介石政权相区分,后世一般都将其称为“汪伪国民政府”。
1945年抗战胜利后,汪伪政权随即覆灭,蒋介石又成为了“中华民国”国号独一无二的享有者。
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到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这段历史时期通常被后世学者称为“民国时期”。

陈璧君和汪精卫
那么,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中国华民”国号,为什么会影响两岸统一?
两岸统一的阻碍1949年后,蒋介石虽然政令不出台湾,但他从未放弃反攻大陆的幻想,并始终以正统自居。
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蒋家父子没有改变中华民国的国号,也凭借这一国号多年霸占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敌视新中国政权的美国,曾一度怂恿蒋介石在台湾另起炉灶,以台湾及其附属岛屿为辖区,成立一个崭新的国家。
这便是美国“两个中国”的阴谋,蒋介石予以严厉驳斥。
在蒋介石看来,如果接受美国的条件,不仅国民党统治大陆的法统将荡然无存,他也会成为分裂国家的历史罪人。

从后世国家统一的视角来看,蒋介石拒绝美国拉拢,不想分裂中国,也彰显了他深明民族大义的一面。
因此,蒋介石时代的“中华民国”国号,尚还有提醒台湾居民自己是华夏后裔的进步意义。
蒋介石于1975年去世之后,继承蒋介石遗愿的蒋经国,也坚持“中华民国”的国号。
然而,随着1988年蒋经国去世,台湾的地方局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曾被国民党一度压制的“两个中国”的声音,又一次从台湾的舆论界冒头。

以李登辉为代表的台湾本土派在掌权之后,多次提出“中华民国在台湾”的口号。
在“中华民国”的法统性问题上,李登辉相较二蒋父子的“中华民国在南京”口号,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李登辉一派的态度,意味着国民党从过去推动海峡两岸统一,转向割据台湾本土。
1991年,李登辉更是“以退为进”,在舆论上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一个政治实体”,实际在为破坏“一个中国的原则”铺路。

李登辉之后的台湾地区领导人,无一不拿“中华民国”的国号大做文章,但他们都不是希望两岸统一的。
去年10月,赖清德更是炮制“两岸互不隶属”言论,其分裂中国的险恶用心可见一斑。
如今,“中华民国”国号已经从过去一个历史性的概念,成为了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舆论工具。
那么,面对被歪曲的“中华民国”,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自1949年开国大典 一来,“中华民国”在中国的法统性便已经不复存在。
“中华民国”退出历史舞台,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亲手酿造的苦果,也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对于蒋介石和历任台湾地区领导人来说,他们自恃的“中华民国”国号,始终不被大陆和国际认可。

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合法席位,台湾方面的代表被驱逐,就足以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得到了国内外广大人民的承认。
1978年,我国在《告台湾同胞书》中也明确“一个中国的原则”。
海峡两岸的统一,是历史大势所趋。未来随着中国的统一,“中华民国”的国号注定将彻底会被扫进历史的尘埃。
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党史文献研究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什么不能简称中华民国?
江苏致公网:“中华民国”国号溯源
团结报党派e家:2025-03-06:民国初年的国会历史概述
中国评论新闻:2016-02-06:论两岸政治关系定位中的“中华民国”问题(上)



用户12xxx47
这个问题太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