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夺门之变,朱祁钰去世后谁继位?为何说夺门之变没必要?

肖龙奇闻 2025-01-11 17:00:19

景泰八年,朱祁钰病重,眼看不久于人世。

他的独子早已去世。大臣们上书催促朱祁钰,尽早确定继承人,以防万一。

朱祁钰还没来得及做出任何决定,夺门之变就发生了。

朱祁镇率人冲进皇宫,夺回皇位。朱祁钰也在不久之后,因病去世。

那么,如果没有夺门之变,朱祁钰去世之后,会是谁继承皇位呢?

为什么说朱祁镇的夺门之变是没有必要的?

我们先来看看,朱祁钰的继承人,都有哪些可选项。

选择1:朱祁镇

无论是按照封建王朝“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继承制,还是按照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倘若朱祁钰无子去世,他的皇位都该由他的同父兄弟继承。

而且,嫡子的继承权排在庶子之前。

明朝末年,天启皇帝朱由校去世之后,没有儿子,就是由他唯一的弟弟朱由检继承了皇位,即崇祯皇帝。虽然这个案例发生在朱祁钰之后,但也能说明明朝在皇帝无子的情况下是如何选定继承人的。

但问题是,朱祁钰唯一的同父兄弟是朱祁镇。

他曾经当过14年皇帝。因御驾亲征,被瓦剌俘虏,丢了皇位,而后被朱祁钰囚禁在南宫。

在这种情况下,把朱祁镇接回来当皇位继承人,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

不管大臣们意见如何,朱祁钰本人肯定是不愿意的。

选择2:朱祁镇长子朱见深

既然把朱祁镇接回来,会伤害朱祁钰的感情。那么,如果把朱祁镇淘汰出局,接下来的继承人会是谁呢?

倘若只是淘汰朱祁镇,而不废除朱祁镇一脉的继承权,那么,接下来的继承人,就应该是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

明朝也有过类似的案例。

明武宗朱厚照去世之后,没有儿子,也没有同父的兄弟,继承人只能在他父亲明孝宗的兄弟中寻找。明孝宗这一脉绝后,他弟弟兴献王一脉便有了皇位的宣称。而兴献王已经去世,那么第一继承人,就是兴献王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

嘉靖之所以能够在大礼议中获胜,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就算不认明孝宗做爹,本来也是合情合理合法的皇位第一顺位继承人。

所以,既然朱祁镇的身份尴尬,难以继承皇位,而朱祁钰又没有其他的兄弟了。

那么,就当朱祁镇不存在,把他淘汰出局,让朱见深直接继承皇位。

选择3:朱祁钰过继朱祁镇的儿子为继承人

相比朱祁镇,朱见深的身份并不尴尬,大臣们也喜闻乐见。

但朱祁钰本人,就不一定乐意了。

毕竟,他在土木堡之变后临危受命,登上皇位,条件之一就是要立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

朱祁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甚至不惜贿赂大臣,才把朱见深废了,改立自己唯一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结果没过多久,朱见济就夭折了。

如果朱祁钰再让朱见深成为自己的继承人,这不是在打自己的脸吗?

此时的朱祁钰,还有一个办法绕过朱见深。

那就是,既然他没有亲生儿子,便过继一个。在礼法上,过继的儿子等同于亲生,朱祁钰过继的儿子就是他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在这种情况下,朱祁钰的选择范围就大了。他完全可以跳过朱见深,从朱见深的弟弟中选一个合他心意的。

对于这个结果,大臣们同样会很开心,会支持朱祁钰的。

选择4:其他宗室

不过,既然朱祁钰看朱见深不顺眼,那么他看朱祁镇的其他儿子就顺眼吗?

明明他才是大明朝的救时之主,于危难之中顶住压力,重用于谦,守住了北京城,让明朝不至于沦为第二个南宋。

而朱祁镇是明朝的罪人,贸然御驾亲征,并被瓦剌俘虏,让瓦剌打到北京城下,差点亡了明朝的半壁江山。

两人孰优孰劣,对比如此鲜明。可仅仅因为朱祁镇占了一个“正统”的名分,朱祁镇从瓦剌归来之后,居然有人觉得拯救了大明的朱祁钰,应该把皇位还给朱祁镇这个昏君、庸君。

就算朱祁钰已经坐稳了皇位,他们拿他没办法,可他们居然要控制他继承人的人选,不让他立自己的亲生儿子为皇太子,非要指定朱祁镇的儿子做他的继承人。

皇帝当到这份上,可真是憋屈。

所以,朱祁钰对朱祁镇相当忌惮,把他囚禁在南宫,不许他和任何大臣联系。

朱祁钰对朱祁镇忌惮、痛恨至此,怎么可能甘心立朱祁镇的儿子为继承人,哪怕这个儿子不是被他废过的朱见深?

这个时候的朱祁钰,又想到了另一个主意。

直接把自己的五叔襄王,或者襄王的世子请进京,做皇位候选人。

但是,他一透露自己的这个想法,朝堂上就炸开了锅。

因为这涉及到了一个对明朝人来说非常严重、甚至触及到了底线的问题:小宗取代大宗。

《礼记·大传》中说: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

简而言之,在古代的宗法制度中,同一始祖的家主、继承人为大宗,而家主或继承人的其余兄弟则为小宗。皇位或者爵位,在大宗之间传承。

以明朝为例,对于朱元璋的子孙而言,朱标一脉是大宗,朱棣一脉本为小宗。但朱棣以靖难的方式,夺走了皇位,朱棣一脉便取代朱标一脉,成为大宗。这是明朝第一起小宗取代大宗事件,是以武力完成的。

从朱棣算下来,朱棣的嫡长子朱高炽是大宗,朱高炽的嫡长子朱瞻基是大宗。

而朱祁镇和朱祁钰兄弟,本该朱祁镇是大宗,朱祁钰是小宗。但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镇被俘虏,朱祁钰成为皇帝,又一次小宗取代大宗。这是明朝存亡关头的权宜之计。

但不管怎么样,朱祁镇朱祁镇兄弟俩的父亲朱瞻基一脉是大宗,这是没有改变的。大臣们折腾来折腾去,都是在朱瞻基的子孙里选皇位继承人。

倘若朱祁钰在朱瞻基还有后人,且没有武力威胁的情况下,让旁支入继大统,再一次发生小宗取代大宗的事件,这是重视宗法制度的大臣们难以接受的。

朱瞻基在宗庙里的地位,也会变得非常尴尬。

朱瞻基的地位尴尬了,那朱祁钰作为朱瞻基的儿子,只会更加尴尬。

所以,莫说大臣难以接受,就连朱祁钰本人都下不了这个决心。

他仅仅是向群臣透露说,有把五叔襄王或五叔的儿子接进北京的想法,却从来没有真正付诸行动。

这时候的他,还有最后一个选择。

选择5:朱祁钰从宗室中过继一个孩子

谁说朱祁钰过继继承人,一定要从朱祁镇的儿子中选?

他是没有其他兄弟了,可是明朝的宗室多了去,都是朱元璋的后人,怎么就不能继承皇位了呢?

朱祁钰从宗室中过继一个孩子,作为自己的后嗣,把皇位传给他,这看起来是一个可以皆大欢喜的选择。

毕竟,过继过来的这个继承人名义上是属于大宗的后人,不出意外的话,朱瞻基的大宗地位还是保持不变的,朱祁钰的地位也不会尴尬。

至于朱祁镇一脉会尴尬……朱祁镇都干出差点丢明朝半壁江山的事了,只要真能解决当前的继承人问题,谁管他尴不尴尬呢。

不过,既然都强调不出意外的话,那就证明会有意外发生。

当时的明朝,还没有发生大礼议事件。但是在他们看得到的宋朝历史上,却有一个活生生的案例。

北宋的宋仁宗没有儿子,收旁支的赵曙为养子,并立为皇太子,这便是后来的宋英宗。

宋英宗登基之后,却大闹了一场,要尊自己的亲生父亲赵允让为“皇考”,也就是父亲。而在礼法上,他的皇考本该是宋仁宗,而他的亲生父亲,已经是他名义上的伯父了。

这件事闹了18个月,以宋英宗的胜利告终。

此事不仅使宋朝皇室的宗法制度乱了套,还影响了朝廷的正常运转。

这就是北宋历史上有名的“濮议”,可以说是北宋版的大礼议。

而朱祁钰和明朝的官员,面对的局势比北宋更复杂:宋仁宗无子,他的父亲亦只有他一个儿子。而朱祁钰的父亲朱瞻基,尚有后人在人世。

也就是说,假如朱祁钰在宗室中选一个孩子过继,那将来可能要面临的风险,不仅仅是新帝有可能为自己的亲生父亲讨要名分。

假如新帝是个心狠手辣的,甚至有可能找借口斩草除根,把朱瞻基一脉斩尽杀绝,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无论是明朝的大臣们,还是朱祁钰本人,显然都难以接受这样的风险。

朱祁钰再恨朱祁镇,也不会愿意看到自己将来的地位尴尬,不会愿意看到自己的父亲被小宗取代,甚至自己父亲一脉被赶尽杀绝。

所以,他虽然有充足的时间去敲定下一任继承人,却迟迟下不了决心。

不愿意便宜了朱祁镇和他的儿子们,也狠不下心迎旁枝进京。

大臣们也在努力地说服朱祁钰,希望他能够在朱祁镇的儿子中挑一个继承人。

于谦和内阁大臣们商议,写了一封《复储疏》。其中关键的一句话就是:陛下宣宗章皇帝之子,当立章皇帝子孙。

宣宗章皇帝,指的就是朱祁钰的父亲,明宣宗朱瞻基。

然而,这封《复储疏》,还在等大臣们挨个签名,夺门之变就发生了。

为什么说夺门之变是没必要的?

看上去,朱祁钰选继承人,有5个选择。

但实际上,迎外藩进京,或者在宗室中过继一个儿子,是大臣们和朱祁钰本人都难以接受的。

朱祁钰真正的选项,只有朱祁镇和朱祁镇的儿子们。

这也是为什么,夺门之变发生之后,大臣们全都默认了朱祁镇重新登上皇位,而无一人为朱祁钰反抗。

毕竟,朱祁钰已经病入膏肓,随时都可能离开人世。

朱祁钰一死,继承人要么还是朱祁镇,要么是朱祁镇的儿子。

而朱祁镇年纪最大的儿子朱见深,也还不到11岁。

大臣们推翻了朱祁镇之后,朱祁钰去世,朱祁镇的儿子登基了。那此前的推翻,又有什么意义呢?

小皇帝还不是会站在自己亲生父亲这一边。

所以,大臣们只能接受朱祁镇夺回皇位的既定事实。

朱祁钰,就这样被牺牲了。

朱祁镇夺回皇位之后,封赏了夺门之变的功臣。

可过了几年,他终于回过味来:夺门之变,完全是一场没有必要的行动。

朱祁钰不可能迎旁支进京的。

只要朱祁钰一咽气,大臣们要么迎接朱祁镇回宫登基,要么按照朱祁钰的遗诏,立朱祁镇的某个儿子为新皇帝。

而朱祁镇的儿子们这么小,他这个皇帝亲爹,还愁掌不了权?

反而是他发起夺门之变,风险不小。

万一路上遇到个胆大的,直接把他给砍了。

或者朱祁钰垂死挣扎,和他鱼死网破。

他搞不好直接没命。

所以,夺门之变的最大受益者,只有通过夺门之变上位的那些人。

朱祁镇想明白这件事之后,下了一份诏书:从此以后不能再提夺门这两个字。

并革去了4000多个在夺门之变中得到封赏之人的官职。

只是,他想明白得太晚了,于谦已经被他杀了。

这件事也可以看出。朱祁镇确实不是什么好皇帝。

你觉得是不是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