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武义“种”文化】石小倩:在小小的村子里挖呀挖呀挖…

掌上武义 2024-09-24 14:46:51

编者按:在全国首创文化特派员制度,是我省在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一项制度创新,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县融媒体中心推出《我在武义“种”文化》专栏,讲述省市县各级文化特派员扎根武义,以文惠民、以文兴业、以文润村的故事。

“我是省级文化特派员石小倩,来自于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未来两年,我要驻扎熟溪街道溪里村,在这里访民情、挖文化、促发展。”

用好婺州窑文化“金名片”

在熟溪街道溪里村的婺州窑艺术馆里,游客正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体验婺州窑拉坯制作。暑假期间,这里每天都会迎来不少参观、研学的客人。人气火爆的背后,游客停留时间短、规模较小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婺州窑文化是我们村的一大亮点。目前,村里的旅游很多都是围绕婺州窑艺术馆展开,承接一些小规模的参观体验和研学,停留时间基本在一个小时左右,并且大量的集中在节假日,这对于艺术馆自身的运营发展以及整个乡村长久的文化发展来说都是远远不够的。”石小倩说。

为此,石小倩与婺州窑艺术馆负责人、村党支部书记深入交谈,经过实地调研和市场调查,村里决定新建一个龙窑,并以此为依托打造网红打卡点,策划推出开窑节、龙窑文化节等一系列趣味性活动,增加游客的参与性。目前,龙窑建造的初步方案已经敲定,也得到了相关部门、属地街道的认可和支持。

此外,以婺州窑文化为主题的民宿也在加紧改造当中。完工之后,游客可以在溪里村充分地、沉浸式地体验婺州窑文化,爱上婺州窑文化。

了解到溪里村蓬勃发展的民宿产业,石小倩还主动牵线搭桥,在县文旅部门的帮助下,邀请省民宿协会专家团来武义开展民宿管家培训,接下去专家团还会对溪里村进行针对性指导。

“我们要打造一条以婺州窑为核心的非遗旅游路线,打响溪里非遗品牌,让游客吃在溪里、住在溪里、玩在溪里,让我们溪里‘有戏’,让村子‘火’起来。”溪里村党支部书记贺映晖表示。

从0到1的跨越

“溪里村有很多尚未被挖掘的非遗资源,我要把沉睡的唤醒,把零散的整合,打造溪里村非遗品牌,实现从0到1的跨越。”石小倩说。

来到溪里村,石小倩只要一有空就会去村里转悠,和村民们聊聊天,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她发现溪里村还有很多未被挖掘的“宝藏”。

在走街串巷的过程中,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来到了90后女孩陈巧的家。交谈中,她了解到,陈巧家的冻米糖制作已经延续了六代人,其产品在外形上、口感上、包装上都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在制作技艺上也有很多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巧思。

此外,通过拉家常,石小倩还发现溪里村有很多动人的传说故事,但这些故事只在老人们之间口口相传,懂的年轻人已经不多了,急需收集保护。

想要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首先要给文化一张“身份证”。在石小倩的指导下,今年6月,

村里完成了冻米糖制作技艺和溪里传说故事两大县级非遗项目的申报,并于9月通过审核,入选《武义县第九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接下去,我们还计划利用邻里中心,打造一个非遗展示体验馆,集展示、体验、售卖于一体,更适合乡村,也更符合研学。”石小倩说。

把文化“种”在溪里

夜幕刚刚降临,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雨,燥热的天气终于有了丝丝凉意。溪里村的文化礼堂逐渐热闹起来,草编、婺州窑、竹编、剪纸、木雕、泥水画、大漆、昆曲等非遗传承人“摆摊设点”,精心准备了代表作品和体验项目。村民们结伴而来,共赴一场非遗“盛宴”。

“刚刚我体验了一下婺州窑制作,非常有意思。平时很少有机会能参加这种活动,石老师来了以后‘家门口’就有了,希望以后能多多举办。”村民唐淑女说。

过去,村里也举办过很多文化节目,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但村民大多是台下的旁观者。

为此,石小倩整合各方资源,策划了非遗体验集市、“诺来讲非遗”“溪里有戏”等一系列的活动,还组织溪里村村民去浙江省非遗馆参观,让村民从文化活动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将文化彻彻底底、实实在在地“种”在溪里村村民心中。

“接下去,我也会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培养一批村民担任非遗展示体验馆的讲解员,更好地传播武义的非遗故事。”石小倩表示。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来到溪里村,当地的村民、干部给了我很大的支持,也有很多的建议。这让我充分感受到了,他们对于传统优秀文化挖掘保护、开发利用的崭新需求和迫切希望,也让我坚定了扎根溪里,助力乡村振兴的决心和信心。我希望能够充分发挥文化特派员的角色和作用,让这个山水小村‘旺’起来。”石小倩说。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