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师:国之脊梁,深海丰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1817288ca7356ec8a35a48e5eb67f61.jpg)
在新中国波澜壮阔的国防建设征程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怀揣着炽热的报国之心,隐姓埋名,扎根在深海的神秘领域,默默耕耘,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崛起铺就了一条荣耀之路。他们,就是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四位总师——赵仁恺、彭士禄、黄纬禄、黄旭华。2025年2月7日(报道),随着黄旭华院士的溘然长逝,这四位核潜艇事业的先驱,已全部告别尘世。他们的离去,让整个华夏大地沉浸在无尽的悲痛之中,然而,他们留下的精神与不朽功绩,却如同一座座巍峨的丰碑,永远屹立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熠熠生辉。
赵仁恺,这位在2010年7月29日悄然离开我们的核潜艇副总设计师,享年87岁。他将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核潜艇的研发事业。在那个科研条件极度艰苦的年代,简陋的设备、匮乏的资料,犹如重重高山横亘在面前。但赵仁恺凭借着深厚扎实的学术功底,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赤诚责任感,在核潜艇的核动力系统设计等关键领域,披荆斩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无法逾越的技术难关。他的每一次突破,都如同为中国核潜艇的动力心脏注入了强劲的活力,让中国核潜艇得以在浩渺的深海中,稳健地踏出探索与捍卫主权的步伐。
彭士禄,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之一,于2021年3月22日在北京安详地合上了双眼,享年96岁。他的人生,宛如一部波澜壮阔的传奇史诗,幼年时便饱经磨难,却始终怀揣着对祖国母亲最纯粹的热爱。在核潜艇研制的关键时期,身为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他勇挑千钧重担,毅然站在了时代的风口浪尖。面对技术瓶颈和人才短缺等诸多困境,他以身作则,带领团队日夜兼程,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毅力,冲破了重重阻碍。他常言:“只要祖国需要,我愿意倾尽所有。”这质朴的话语,正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成功下水,铸就了坚不可摧的基石,成为激励无数科研工作者奋勇前行的精神灯塔。
黄纬禄,这位首枚潜地导弹总设计师、第一艘核潜艇副总设计师,在2011年11月23日,永远地离开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科研战场,享年95岁。他所负责的潜地导弹技术,堪称核潜艇具备战略威慑力的核心关键。在国外技术封锁、国内资料极度匮乏的艰难困境下,他带领团队另辟蹊径,踏上了自主创新的艰难征程。从理论研究的细致打磨,到技术攻关的反复试验,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他和团队的心血与智慧。终于,他们成功实现了潜地导弹的完美发射。这一壮举,让中国核潜艇拥有了令敌人胆寒的“深海利剑”,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战略核威慑能力,为捍卫国家的海洋权益,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而黄旭华院士,作为工程总设计师,于2025年2月6日,带着对核潜艇事业的无限眷恋,离开了我们,享年99岁。为了核潜艇事业,他隐姓埋名长达30年之久。在这漫长的30年里,他割舍了与家人的团聚,未曾踏上回家的路,也未曾与家人有过一丝联系,将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毫无保留地投入到核潜艇的研制工作中。他曾斩钉截铁地表示:“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这掷地有声的话语,是他对祖国最深情的告白,也是他一生坚守的信仰。在科研的漫漫长路上,面对层出不穷的技术难题,他总是身先士卒,亲自参与每一次实验,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以严谨的态度和无畏的精神,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万无一失。他的奉献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成为中国核潜艇事业蓬勃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
这四位总师,无疑是中国核潜艇事业的拓荒者,是当之无愧的国之脊梁。他们的一生,是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壮丽史诗。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勇气和无私奉献,让中国在核潜艇领域,从最初的艰难追赶到逐渐并肩同行,再到如今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他们的离去,虽让我们悲痛万分,但他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将如同璀璨的星辰,永远照亮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拼搏,砥砺前行。
如今,每当我们看到中国核潜艇在深邃的海洋中破浪前行,如钢铁卫士般捍卫着国家的海洋权益时,我们绝不能忘记这四位总师的卓越贡献。他们的故事,将永远被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之上,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生动注脚。让我们向这四位伟大的科学家,致以最崇高、最诚挚的敬意。愿他们在天堂安息,他们的精神,必将永垂不朽,世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