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滕王阁序》从这一句开始,就进入了典故模式。
很多人知道,这句话的意思,但您不一定知道冯唐、李广、贾谊、梁鸿,他们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才能让天才之姿的王勃,拿出来借着他们的遭遇,感慨自己的人生。
这期我们说李广:
汉朝初年的国策是休养生息,到了汉武帝时期,国策转变为对匈奴作战和开疆扩土的大规模战争。
李广就处在这样一个大变革时代,只要他有才华,有机会,就能走上一条人生巅峰之路。那么他有才华和机会吗?
典属国公孙昆邪评价李广说:
李广才气,天下无双。
汉文帝评价说:
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由此可见,李广并非没有才华,也并非没有受到上层领导的重视。
所以到了景帝一朝,李广长期戍边,曾任陵西、代郡、雁门、云中等防御匈奴的重要关隘任太守。
李广在任职期间,战功卓著,以致匈奴不敢越过边境半步,其在匈奴更有“飞将军”一说。
也因此,深受皇权重用。
在汉武帝初年,李广就作为仅次于主帅的高级将领,参加了汉王朝对匈奴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马邑之围——而那时候卫青和霍去病还平平无奇。
可以看出,汉武帝对李广的认可度还是极高的。
那么李广为什么难封呢?
历史上有这样几个观点:
1、没原则
2、败军之将
3、心胸狭窄
4、杀降
5、骄纵
6、运气
我们挨个说:
1、没原则。在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中,李广立下赫赫战功。
另一位刘姓王刘武当时很想做皇帝,看上李广之才,想等哪天他起兵时,能得到李广的支持。私授了李广将军印。
李广接受了,回到京城还炫耀,这就惹怒了汉景帝,也触了皇权的逆鳞。
多说两句,汉景帝初年的李广,负责统领皇宫禁卫军!李广私自接受别人的将军印,这无疑是玩火!
这是政治上的污点。
2、败军之将。公元前130年~前129年,汉匈第一次正式开战,汉武帝从四个方向出动四路大军。每支军队都是一万人,由四位将领指挥,分别是车骑将军卫青、骑将军公孙敖、轻车将军公孙贺、骁骑将军李广,每个人的兵力一样,配置一样,条件一样。
此战关系到汉武帝的威严,大汉朝的威严,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结果是,李广全军覆没,还兵败被捉。
虽然最后逃回汉朝,但按律当斩,因其往日功绩,最后赎为庶人。
这是业绩上的污点。
3、心胸狭窄。李广被贬为庶人之后,一次出城回来晚了,到霸陵亭时,城门已关。
霸陵尉喝醉了呵斥阻止李广。
李广的从骑说:“这是前任李将军。”
霸陵尉说:“现任都不能过,何况你是前任!”
就让李广住宿在霸陵亭下。
不多久,匈奴入侵。皇帝启用李广。
李广请霸陵尉与他一起赴任,霸陵尉来到后李广就杀了他。
这是人品上的污点。
4、杀降。李广向王朔抱怨同事们都升官了,自己还在原地踏步。
王朔问:“你做过亏心事吗?”
李广想了想说:“我任陇西太守时,羌人反叛,我诱骗他们投降有八百多人,又用欺诈手段一天把他们杀光了。”
杀降在古代本就是极其不道义的事情,何况他先是诱降后是欺诈,杀了800人。
这是道义上的污点。
5、骄纵。在漠北之战中,李广不听从主帅卫青命令,私自调动军队,致使战略失误,最终导致单于逃跑。
这是执行上的污点。
6、运气。汉武帝时期,有李广参与的对匈奴的大规模战争至少五次。
其中全军覆灭两次,分别是公元前129年的和公元前120年;被俘一次(发生在第一次全军覆灭);无功而返两次;贻误战机一次。
然而李广在镇守对匈奴的主要关隘时,却表现出极其勇猛的作战风格和良好的战绩,素有“飞将军”之说,更有后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使胡马过阴山”一说。
然而,真是李广的运气差吗?
如果我们细细观看其作战资料,就能知道,他的运气不好更多的是因为敌人对他的重视程度,要远比汉朝对其重视程度高。
在汉朝眼里,国家给过李广机会,但是李广抓不住。
所以在汉朝看来,前面的五个污点,足以将李广否定。
但是在匈奴看来,大汉给李广的支持力度还不够,所以要趁着李广崛起之前,要全力消灭他!
我们看一下公元前129年李广兵败被俘的史料,据《史记》记载:
(马邑之战)其後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
很明显是匈奴兵多将广,有备而来。
再看第二次全军覆灭,据《史记》记载:
广将四千骑先行,可数百里,骞将万骑在后。
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军中自是服其勇也……明日,复力战,而博望侯军亦至,匈奴军乃解去……是时广军几没。
李广对战十倍的敌人,不但没有惧怕,还能组织战斗,让匈奴不能前进一步,这才是无双大将!
然而汉朝给他的评价是功过相抵。
汉朝不重视。
匈奴用十倍的力量去消灭。
夹在中间的李广两面受压力,致使功劳立不下,还让几个污点在人生中扩大影响,最终“难以封侯”。
这也是王勃的悲伤。
自己身怀大才,早在十六岁的时候,就是皇帝钦点的“大唐奇才”,更是当年最年轻的朝散郎。
多个第一的王勃,本应官运亨通,却因为《檄英王鸡文》贬出长安,又因为杀死自己所匿藏的官奴而犯死罪,幸亏遇大赦,才没有被处死。
王勃看着与自己命运极为相似的,同是身怀大才而不得施展的李广,不免心生怜惜,向历史感慨着李广的命运与遭遇。
其实那感慨中,写的都是自己的心酸、无奈与不甘。
关注我,让我们一起探寻古文之美。
史记。。。[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