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年轻人直播搭戏台?京剧是国粹,为何感觉唱豫剧比唱京剧的多

澄澄澄 2024-11-29 15:27:33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整述在文章结尾

文/大壮实验室

编辑/大壮实验室

作为国粹的京剧,这顶闪耀着民族文化光辉的桂冠,似乎越来越像博物馆里的展品,供人瞻仰,却少了些许鲜活的生命力。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为地方戏的豫剧,却在民间蓬勃发展,拥有着数量庞大的受众群体。

究竟是什么决定了戏曲的命运?

戏剧的“新生机”

“国粹”京剧,尽管享有国家级扶持,却依然难以摆脱曲高和寡的困境。

高深的艺术门槛、程式化的表演形式,以及相对晦涩难懂的唱词,让许多人望而却步。

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娱乐方式日趋多元化。

快节奏的生活节奏让大众对传统戏曲的审美距离感不断增加。

京剧的受众群体逐渐萎缩,年轻一代更是将其视为“老古董”,缺乏了解和欣赏的兴趣。

这无疑给京剧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不过,时代的发展也给传统戏曲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娱乐选择更加丰富,短视频、直播、游戏等新兴娱乐形式占据了大众越来越多的时间和注意力。

传统戏曲的慢节奏和程式化表演,难以适应快节奏的时代需求。

如何在保持艺术精髓的同时,创新表达方式,吸引年轻观众,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豫剧的创新并重

范胜男,一位90后豫剧演员,在21岁时创办了自己的民营剧团。

她带领剧团成员,走遍河南及周边省份的乡村,将豫剧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

虽说剧团也曾面临困境,演员们为了生计,不得不外出打工。

但她并没有放弃,而是四处奔走,最终将演员们召集回来,继续他们的豫剧梦想。

范胜男的坚持,不仅体现了新一代豫剧人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也展现了民营剧团在豫剧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互联网的兴起,为豫剧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

直播平台的出现,让豫剧的舞台从线下延伸到了线上,触达了更广泛的观众群体。

还有谢彦巧,是一位95后豫剧演员,选择成为一名戏曲主播,在直播间里传承和传播豫剧文化。

她将传统的豫剧表演与现代的网络直播相结合,吸引了大量的粉丝,其中不乏年轻观众。

他们的成功,证明了互联网在传统戏曲传承中的巨大潜力。

直播间不仅是线下演出的补充,更是豫剧传承的主力渠道。

剧团们,在进行线下演出的同时,也积极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将直播间打造成了豫剧的“第二舞台”,通过网络直播,将豫剧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这样的线上线下的结合,成为豫剧传承的新模式,不仅扩大了豫剧的影响力,也为豫剧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范胜男剧团的经历,堪称一部年轻豫剧人的奋斗史。

他们从默默无闻到小有名气,经历了无数的坎坷和挑战。

他们的成功,并非一时而成的,而是源于对豫剧的热爱和对传承的执着。

同时,也激励着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豫剧传承的队伍中来。

豫剧的强大,源于其对传统与现代的巧妙融合,源于其对观众需求的精准把握。

不仅继承了传统戏曲的精髓,更在内容创作、传播方式等方面不断创新,从而赢得了广泛的受众群体。

首先,豫剧在内容创作上始终坚持“接地气”的原则。

它关注时代主题,创作了一批贴近生活、感人至深的现代豫剧精品。

例如,反映孝道文化的《游子吟》,关注精准扶贫的《老村新故事》,以及展现乡村振兴的《守望的乡村》等,都获得了观众的广泛好评。

这些作品以其真挚的情感、朴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的心,也让豫剧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活力。

不仅如此,豫剧还积极开展各种线下演出活动,“周周有戏”品牌,以及“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等。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也为豫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戏歌,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为传统戏曲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它将戏曲元素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用更通俗易懂、更符合时代审美的方式,将戏曲的魅力传递给更广泛的受众,尤其是年轻一代。

第二个方面,则是作曲家开始有意识地将戏曲元素融入歌曲创作中。

比如说,孙玄龄创作的京歌《卜算子·咏梅》,就巧妙地化用了京剧的传统板式和唱腔,为戏歌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戏歌创作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前门情思大碗茶》《故乡是北京》《说唱脸谱》等京歌作品的出现,标志着戏歌创作的成熟。

这些作品或在旋律中融入戏曲音乐,或在伴奏中加入戏曲乐器,或在演唱中借鉴戏曲唱腔,都为戏歌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进入新世纪,梅葆玖演唱的京剧《大唐贵妃》主题曲《梨花颂》更是将戏歌推向了新的高潮。

这首歌曲将京剧的音乐与梅派唱腔完美融合,婉转悠扬的旋律和优美动人的歌词,使其迅速走红,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

传承

京剧和豫剧,虽然在发展路径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面临着传统戏曲传承的共性问题。

观众群体老龄化、传播方式单一、与现代社会脱节,这些问题像大山一样,横亘在传统戏曲发展的道路上。

豫剧的成功经验,为其他传统戏曲的传承提供了借鉴。

多元化的传承模式,是豫剧保持活力的关键。

线下巡演,将戏曲送到基层,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传统艺术。

而线上直播,正好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戏曲传播到更远的地方,民营剧团的兴起,则为传统戏曲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些多元化的传承方式,值得其他传统戏曲学习和借鉴。

传统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的传承和发展,关乎着中华文化的延续。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戏曲需要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

创新戏曲形式,是传统戏曲发展的动力。

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同时,可以借鉴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创作出更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戏曲作品。

拓展传播渠道,是传统戏曲传承的关键,除了传统的剧场演出,还可以利用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平台,进行戏曲的推广。

在广泛的豫剧之中,你最喜欢的豫剧是哪一部作品呢?

参考信息

人民日报【2024-05-22】《豫剧打开新市场》

光明网【2024-04-16】《传统戏曲迸发新活力》

光明网【2024-09-04】《戏歌:戏曲艺术的另一种表达》

中国新闻网【2024-04-15】《唱响巾帼英雄故事 豫剧名家领衔经典剧目亮相天津》

0 阅读:0
澄澄澄

澄澄澄

澄澄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