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年间、18根扁担、27位孤寡老人、87名留守儿童,这些数字都和麦琼方有关。
而她只是一位普通勤杂工,一穷二白,却用一根扁担养育了87个孩子,其中有20人是清华北大的高材生!
她曾受到马云的邀请,到纳斯达克敲响上市的钟声;2015年,还荣登了“中国好人榜”。
可就是这样一位爱心人士,却也遭受过一些质疑:被认为是在“立人设”,故意炒作......
初行善事
1979年,19岁的麦琼方来到广西百色医院工作。她天生是副热心肠,经常帮助有困难的人。
有一次她在报纸上看到一位桂林男孩的求助故事,男孩考上了中专,却没有学费。
麦琼方二话没说,拿出自己三个月的工资,寄给了男孩。而她自己却吃了三个月的开水泡饭。
不久男孩回信表达了感谢,还寄来了自家种的水果。
这是麦琼方第一次帮助人,吃着水果,她心里美滋滋的。
四年后,百色医院来了一位瑶族妇女。她因骨折需要住院,可期间没有一位家人来照顾她。
23岁的麦琼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在下班后主动承担起照顾她的责任。
妇女很感动,但麦琼方问出了心中的疑惑,难道亲人都没法来照顾她吗?
妇女无奈地叹了口气,她说自己是田林县平洋屯人,让麦琼方去当地看看就明白了。
不久,医院组织了一支医疗队,前往偏远的平洋屯义诊。
麦琼方主动请缨,跟随队伍前往。到了平洋屯附近,众人见没有了公路,只得下车步行进入村子里。
山路崎岖难行,有些地方甚至没有路,只有羊肠小道。当他们到达目的地时,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
村子里房屋残破不堪,村民们衣衫褴褛。
最让大家心痛的是那些孩子们,他们赤着脚站在冰冷的地上,瑟瑟发抖,眼神中充满了无助。
那天晚上,麦琼方无法入眠。孩子们的眼神在她脑海中挥之不去。她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为这些孩子们做些什么。
回到城里后,麦琼方开始利用每一个周六日的时间,在街头巷尾收集衣物、书籍和日用品。
很快,麦琼方的小屋里堆满了各种物资。
之后她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将这些物品分类、清洗,打包放好。
到了周末,麦琼方拿起一根扁担,挑起物资,踏上了前往平洋屯的路。
当麦琼方终于到达村子时,天已经完全黑了。
村民们赶紧帮她卸下扁担,让她坐下休息,她却让大伙打开包裹看看。
村民们打开一看,竟然是满满的日用品,都满心欢喜。
孩子们看到那些干净的衣服和崭新的书本时,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麦琼方看着村民们的笑脸,所有的疲惫和疼痛瞬间烟消云散。她知道,自己的付出值得了。
从此,她每个周末都要给平洋屯的村民送去物资,这一坚持,就是30年。
30年里,她的肩膀被扁担勒出了深深的红痕,双脚也磨出了一层一层的老茧。
更危险的是,有一次下雨后她不顾山路湿滑,坚持挑运物资,却不慎踩空,从一个小坡上滚了下去。
麦琼方一个人在山底昏迷了几个小时,醒来时已是傍晚。
她顾不得身上的伤,第一时间寻找散落的衣物。之后她忍着疼痛,重新装好物品,继续向村子走去。
好在麦琼方结婚后,丈夫也加入到她的队伍中来,和她一起运送物品。
凭借一根扁担,她总共运送了30吨物资,这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随着时间的推移,麦琼方发现仅靠送物资无法彻底改变村民的命运。
她意识到,教育才是帮助这些人走出困境的关键。
“扁担”妈妈
麦琼方想到自己当年资助桂林男孩上中专的事,决定继续资助家庭贫困的孤儿和留守儿童。
她走访了周边的许多村庄,每发现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就会尽自己所能提供支持。
那些没人管的孤儿,她干脆接到自己家来,认作自己的孩子。
随着时间推移,麦琼方80平米的家中,挤满了各个年龄段的的孩子。
后来房间不够用了,她就将客厅改造成卧室,将所有床都换成上下铺,整个家仿佛成了学校宿舍。
解决了住宿,又出现了吃饭问题。
家里多了几口人,食物开销更大了。
为了供养让孩子们吃上饭,麦琼方开始打三份工。
白天,她在医院里擦地板、清洁卫生间;下了班,她到饭店端盘子;深夜,她还要去兼职做小区保安。
麦琼方还开始自己种菜。她在房子后面的一小块荒地上开垦出一片菜园,又在菜园附近养了几只鸡和鸭。
即便如此,家里的开支仍然捉襟见肘。麦琼方家里最多有14个孩子和3个老人。
但麦琼方一直咬牙坚持,从未抱怨过。
好在她的付出没有白费。在她的悉心照顾和鼓励下,这些孩子们都很懂事,经常在放假后帮助妈妈干活。
几年后,麦琼方的付出有了回报,87个孩子中,有90%考入重点大学,47人前往外国留学共走,还有20个孩子考上了清华北大。
每当收到孩子们的录取通知书,麦琼方都会喜极而泣,仿佛自己的孩子考上了大学一般。
孩子们也都将妈妈的善举都记在心里,等工作后,他们效仿麦琼方,帮助她资助贫困学生,将爱心传递下去。
这些年来,麦琼方总共抚养了87个孩子。虽然辛苦,但每当看到孩子们健康成长,有了美好的未来,她就觉得一切都值得。
孝顺的女儿
除了照顾孩子外,麦琼方还关心当地的孤寡老人。
在她40年的善行生涯中,她先后照顾了27位无依无靠的老人,用她的爱心为他们的晚年带来温暖和慰藉。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她和百色电信局退休干部老王的故事。
老王膝下无子,晚年独居,身患多种疾病。麦琼方得知后,二话不说就承担起了照顾老王的责任。
从此,她的生活又多了一项日程:每天清晨为老王准备早餐,中午赶回来给他熬药,晚上为他洗衣做饭。
就这样,麦琼方照顾老王长达7年之久。临终前,老王决定将自己的所有遗产都留给麦琼方,以表达对她的感激之情。
然而,麦琼方却坚决拒绝了。她说自己不是为了钱才照顾老人的。这句话不仅感动了老王,也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麦琼方的善举很快在当地传开了。许多老人都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女儿。
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孤寡老人,纷纷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中来。
新的奉献方式
麦琼方多年来的善行虽然感动了无数人,但也引来了一些质疑和非议。
比如早就有人给她起了个绰号叫“七大姐”,认为她疯癫。但她都一笑了之,并不计较。
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负面声音,麦琼方起初感到困惑和受伤。
她的健康状况确实每况愈下,多年的操劳让她的腰伤日益严重,有时甚至难以站立。
好在孩子们给她送上鼓励、拿出钱来支持她,麦琼方又重新振作起来,继续从事公益。
经过深思熟虑,她决定创办一家传统工艺品公司。
她先是走访了多个村庄,发现有的村子擅长竹编,有的村子善于刺绣,还有的村子保留着独特的陶艺技术。
麦琼方决定将这些工艺品整合起来,通过现代化的销售渠道推广出去。
她注册成立了一家公司,请来一群年轻人,利用网络平台,宣传家乡的产品。
她还组织村民参加各种展销会,让更多人了解这些独特的手工艺品。
随着销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生产中来。她还组织培训,帮助村民提高工艺水平,开发新产品。
渐渐地,公司的产品在市场上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这不仅帮助了众多村民增加收入,还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和传承了当地的传统文化。
通过创办传统工艺品公司,麦琼方不仅找到了继续帮助他人的新方式,也用实际行动回应了那些质疑的声音。她用自己的坚持和智慧,再次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公益精神。
参考信源:
人民日报:她养育87个孩子,20个考入北大清华
浙江日报:她曾和马云一起敲钟 养育87个孩子20个上北大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