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7日,湖北铭磊铝业生产车间,工人操控CNC加工中心,赶制气动气缸订单。
全省“新春第一会”发出建成支点动员令,提出大力实施产业倍增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产业竞争力。天门市将紧盯经济总量过千亿目标,深入实施工业倍增工程,通过推动存量倍增、增量倍增、总量倍增,带动产业倍增、就业倍增,让工业成为天门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绿色循环产业园
8家企业当年投产当年进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肖杨 通讯员 付磊磊 彭首竣
“这个型号的产品,从日本进口需要500多元,我们生产的只要80元。”2月17日,湖北铭磊铝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总经理张亦磊拿起一个刚刚组装完成的铝制气动气缸。
气动气缸是机械臂等自动化设备的重要配件,广泛运用于机械制造、轻工纺织、医疗器械等自动化工业领域。去年6月,铭磊铝业正式投产,半年多生产100万套气缸,卖到广东、浙江、江苏等沿海城市,实现销售收入3600万元,顺利进规。
“与进口气缸相比,我们的产品质量相差无几,但价格却低了数倍。”张亦磊介绍,去年安装了60台高精度CNC加工中心,以及数控车床、走心机等设备,今年准备再增加60多台精密设备,力争全年生产500万套气缸。
同处天门绿色循环产业园的湖北立铭铝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人正在铝型材加工生产线上忙碌。铝棒自动喂入挤压机,经过加热、挤压、拉直、氧化等工序后,变身优质铝型材。
作为铭磊铝业的上游企业,立铭铝业的铝型材直供气缸生产。去年,立铭铝业完成销售收入2.3亿元,实现进规纳统。
2023年,天门抢抓循环经济风口,引进泽铭集团,以铝制品深加工为核心,聚力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构建“回收—拆解—再生—制造”绿色循环利用体系。
在前端,回收废旧家电,拆出铜、铁、铝等再生材料;在中端,废塑料制成塑料颗粒和中空模板,废铝加工成铝锭、铝板锭、高端铝棒等;在末端,制造光伏边框、气动气缸、精密模具等产品。
“最初签约时只有3个子项目,目前已增加到14个,绿色循环产业园越长越大。”泽铭集团副总经理季忠进说,园区已聚拢10多家配套企业,8家企业去年投产去年进规,共实现产值47亿元。
“今年力争新增7家规上工业企业,全年销售突破200亿元,将绿色循环产业园打造成天门第一个百亿产业园区。”季忠进表示。

2月17日,湖北三圆纺织生产线,大圆机编织出高品质化纤面料。
化纤纺织产业园
打造全省最大锦纶生产基地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肖杨 通讯员 吴一篇
2月14日,走进位于天门化纤纺织产业园的永昌新材料公司,只见运输车辆往来穿梭,施工人员紧张作业。
作为天门市纺织服装产业强链补链项目,该公司于2023年启动10万吨高性能锦纶长丝项目建设,总投资10亿元,目前已进入试产阶段。
生产车间内,切片原料需经过高温熔融、高压挤压、冷却固化,制成锦纶丝条,随后经加弹机牵伸、加热、冷却、假捻、卷绕等,“吐”出一卷卷弹力韧性十足的锦纶长丝。
“我们从日本、德国引进先进设备,配备14条生产线,预计今年4月正式投产。”永昌公司总经理黄士林介绍,达产后可年产高性能锦纶长丝10万吨,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
距永昌新材料公司不远处,湖北三圆纺织公司生产车间也是一派繁忙。永昌公司供应的锦纶长丝,经过三圆纺织的大圆机编织,纺出高品质锦纶布。
“目前共有9条生产线,正在满负荷生产。”三圆纺织副董事长丁晶晶介绍,4月将再增加9条生产线,年底扩至30条,届时年产能可达5万吨。
纺织服装是天门市传统支柱产业,底蕴深厚且发展势头强劲。2023年以来,该市着力延伸纺织服装产业链条,先后引进锦纶、涤纶、尼龙6切片等7个项目,投资80亿元建设化纤纺织产业园。
“倒排工期、多点作战,完善配套设施,全力以赴为项目建设提速。”化纤纺织产业园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魏全红介绍。
“作为产业链的一环,上游年产30万吨的尼龙6切片项目计划在年底投产,可为盛和纺织、永昌纺织等企业提供充足稳定的原材料。”魏全红介绍,前端有原料,后端有市场,全力打造全省最大的锦纶生产基地。
当前,盛和纺织差别化锦纶长丝、永昌纺织高性能锦纶长丝、粤武纺织高端服装锦氨面料等项目均已投产或试产,化纤纺织产业园初具规模,待项目全部达产,园区年产值可达150亿元。

2月18日,湖北庄品健实业全自动小包装生产线高效运转。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通讯员 江文驰 摄)
湖北庄品健实业
“江汉大米”发货量增长超四成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肖杨 通讯员 陈飞
2月17日,在湖北庄品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智能化打包车间,一袋袋大米从自动包装生产线下线,再经传送带运到货车上。
今年以来,庄品健生产的“江汉大米”日均发货量在1000吨以上,较去年同期增长40%以上。“公司发展形势节节攀升,去年完成销售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63%。”总经理吴志雄介绍,新建的自动包装生产线功不可没。
前些年,该公司主要生产25公斤、10公斤包装的大包装大米,但很多消费者倾向于5公斤小包装。去年9月,庄品健新建全自动大米真空包装生产线1条、全自动小包装生产线4条。吴志雄说,以往每条生产线需配备2名工人,现在4条生产线只需2人,打包效率提升2倍。
2023年12月,天门市委、市政府为庄品健实业召开“一企一策”现场办公会,制定了一系列工业倍增帮扶措施。该公司随即启动工业倍增计划,在技改升级、渠道建设、品牌宣传等方面持续发力,分期投资4亿元用于技改升级、打造基地、渠道拓展等。
在庄品健邱桥粮食收储现场,4万吨优质稻谷专收专存立体仓已经投入使用。“新仓库实现进出仓自动化,粮食周转率明显提高,年粮食交易量可达15万吨。”吴志雄说。
同时,庄品健还建有3万亩“江汉大米”核心基地,10万亩种植核心推荐品种,订单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确保优质粮源的稳定供给。
去年初,湖北省优质大米省域公用品牌“江汉大米”首批授权的10家核心企业名单揭晓,庄品健位列其中。吴志雄介绍,全力开展“江汉大米”品牌推广,扩大线下销售网点,在广东、湖南、海南、江苏等省份新增销售网点45个,新增销售收入2.8亿元。
“今年,我们将强化倍增意识,锚定创建‘江汉大米’品牌头部企业目标,力争全年销售突破20亿元。”吴志雄信心满满。
湖北鑫隆冶金
将报废机动车“吃干榨净”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肖杨 通讯员 梁华华
2月17日,位于天门市多祥镇的湖北鑫隆冶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辆来自宜昌的废旧汽车刚刚卸下,就被拖至预处理车间。
工人周华开着叉车抬起车身,逐一查看车架号、拓印码等信息。“确认相关信息无误,我们再报送至公安车管系统审核,拿到车辆注销证明、回收证明,待完成销户后,就可以正式进入拆解流程。”
鑫隆冶金公司主要从事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年处理废钢100万吨,连续3年入围湖北省民营企业百强。“周边废旧钢铁回收市场趋近饱和,企业发展空间受限,拓展新的增长点迫在眉睫。”该公司总经理彭洪涛说。
去年3月,天门市“一企一策”现场办公会开进鑫隆冶金公司,为其量身定制产业倍增方案。两个月后,该公司废旧汽车回收拆解生产线正式上线。
电池和废油暂存至危废仓库,拆解剩余车身和零部件,拆下铜线、铝块等有色金属……经过20多道拆解程序,一辆废旧机动车辆就被“瓜分”成若干部件。
彭洪涛介绍,废旧钢铁可以卖给炼钢厂,完好的配件能够进行二次销售,铜铝等金属以及塑料、橡胶等非金属材料可以回收再利用,就是要把报废车辆“吃干榨净”。
为提高生产效率,鑫隆冶金相继配置液压剪、废钢自动剪切机、固废垃圾打包机等设备。10个多月来,共拆解废旧机动车8000台,新增产值4000万元。
走进打包车间,一台液压金属打包机正在运转,形状各异的废钢被投入压缩池,经过液压系统挤压后,变成一块重约1吨的方形铁疙瘩。
不仅在天门,鑫隆冶金还在武汉、仙桃、潜江等地建有多个配套基地,收购网络辐射省内10多个县市及湖南、河南、安徽、江西等地,产品销往武钢、鄂钢、冶钢、湘钢等大型钢铁企业。
“废旧汽车回收拆解是一片新蓝海。”彭洪涛说,将在荆州、宜昌、鄂州等地布局收购基地,做大机动车拆解业务,推动产销再上新台阶。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