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的睡眠,延缓大脑衰退

鹰哥爱写文 2025-03-16 05:55:14

​《超越百岁》作者:阿提亚

​在上一节我们说到,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代谢需求和生活习惯,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能够让我们保持健康,延年益寿。那么,在这一节中我们来看看,睡眠质量如何影响健康水平。

睡眠不足的危害

大家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繁重的学业或忙碌的工作,占据了我们一天中大部分的时间,为了完成任务,我们可能直到深夜还在挑灯夜战。即使熬了夜,第二天依旧需要早早起床。

睡眠的严重不足,导致我们精力缺乏,做事效率低下,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更久,晚上继续熬夜,形成恶性循环。

还有些时候,我们下班回家时,已经身心俱疲,只想躺在沙发上刷社交媒体、打游戏。即使自己已经很累,也不愿意睡觉。

这种现象被称为“报复性熬夜”,因为白天压力太大,自由时间太少,到了晚上就极其渴望放松和找回自己对时间的掌控感。

然而,这样的放松,对缓解疲惫没有什么好处。长时间沉溺于社交媒体,会让我们的大脑持续处于兴奋状态,导致难以入睡。到了夜深人静时,浪费时间的空虚感和负疚感,也会降低我们的自我评价,让我们陷入低落情绪之中。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长期睡眠不足,不仅影响工作效率,也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可能缩短寿命。

比如,运动员在比赛前夕睡眠质量差,会影响他们在比赛中的表现。他们的耐力会下降、力量会减弱,也更容易受伤。2014年的一项研究揭示,每晚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的年轻运动员,其受伤风险是睡眠超过8小时的运动员的2.5倍。

对普通人来说,睡眠不足也会影响工作效率。比如说,熟练的司机,在熬夜之后,反应速度会明显下降,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睡眠不足还会影响代谢健康,增加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并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马修·沃克教授在其著作《我们为什么要睡觉》中指出:“整个工业化国家睡眠的减少正在对我们的健康、预期寿命、安全、生产力和教育产生灾难性的影响。”

实际上,许多人的健康问题,其根源往往都可以追溯到长期的睡眠不足上。而解决睡眠问题,常常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其他健康问题。

阿提亚博士年轻时,并没有意识到睡眠不足的危害。在接受住院医师的培训时,医院曾提议将每周工作时间,从超过110小时限制到80小时以内。阿提亚博士觉得这没必要,甚至担心会削弱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能力。

然而,与朋友的一次讨论,彻底改变了阿提亚博士的看法。朋友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睡眠不重要,为什么人类没有将它进化掉?”

在睡眠时,我们处于最脆弱的状态,然而,在数万年的进化历程中,这种习性却被保留了下来,说明它对于生存至关重要。

睡眠的作用

良好的睡眠,对于我们保持身心健康、延缓衰老有着巨大的好处。

在睡眠期间,我们的身体会加速自我修复,促进肌肉生长,增强免疫能力。我们的大脑也会进行“整理”和“清理”,不仅将白天获得的信息进行分类和存储,还会清除大脑中的代谢废物,让我们记忆力更好,思维更敏捷,情绪更稳定。

良好的睡眠,不仅要求睡眠的时间足够,还要求睡眠的质量够高。

我们的睡眠,主要分为“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两大阶段。我们每晚会经历多个睡眠周期,每个周期大约持续90到110分钟。

正常情况下,非快速眼动睡眠会占据整个睡眠周期的75%到80%。在这个阶段,身体会逐渐进入深度睡眠状态,大脑也会启动自我清理机制,清除神经元中累积的废物。

这一过程对预防神经退行性疾病至关重要,特别是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类型的痴呆症。

“快速眼动睡眠”约占总睡眠时长的 20%到25%。在这一阶段,我们的眼球快速移动、大脑活动接近清醒状态,情绪较为活跃,也很容易做梦。

它有利于大脑处理情绪,应对压力和挑战,同时缓解负面情绪,降低抑郁风险。

如果长期缺乏快速眼动睡眠,我们情绪容易激动,决策能力和社交能力也可能会变差。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深度睡眠时间会逐渐减少,而这正是导致认知衰退的关键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大约从30岁开始,我们的生长激素水平开始下降,深度睡眠时间随之缩短,导致大脑的自我修复能力变弱,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认知能力下降。

总的来说,睡眠不仅仅是“休息”那么简单,它直接关系到大脑的运作效率和长期健康。如果想要思维清晰、情绪稳定,甚至延缓衰老,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保证高质量的睡眠。

如何提高睡眠质量

阿提亚博士认为,要提高睡眠质量,我们需要从认知、环境和习惯三个方面入手,形成科学合理的睡眠策略。

首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睡眠观念。

睡眠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因此,无论我们多么重视它都不为过。我们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尽量不让其他事情挤占睡眠的时间。

同时,我们也要了解自己的生物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睡眠方式,而不是盲目追求“早睡早起”。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昼夜节律,有些人是“早起型”,在早上精力更充沛,也有些人是“夜猫子型”,到晚上思维更活跃。

因此,我们可以在符合工作和生活需求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生物钟来安排睡眠节奏,这往往能让我们的入睡更加容易,睡眠质量更高。

其次,我们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其中的基本要求是黑暗、安静、温度适宜。

光线是睡眠的大敌,尤其是在夜间,手机、电脑等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让我们难以入睡。因此,我们可以避免在卧室放置电子设备,并在睡觉前的一小时不再使用电子屏幕,以此减少蓝光的影响。

此外,通过关闭窗户、戴耳塞等方式,让卧室保持安静;通过调整空调度数、洗澡等方式,降低身体的温度,都能向大脑传递“该睡觉了”的信号。

最后,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包括规律作息、睡前放松、限制咖啡因和食物摄入等。

规律的作息时间,能够让我们的生物钟正常运转。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养成习惯,尽量在相同的时间入睡和起床,即便是在周末,也不要相差太大。同时,午睡时间不宜太长,20到30分钟就够了,免得因为白天睡太久,导致晚上睡不着。

睡前放松身心,对提升睡眠质量也有好处。在睡觉前,我们可以通过做深呼吸、阅读书籍等方式,放松神经,尽量避免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大脑过度活跃。

此外,我们也要限制咖啡因和大量食物的摄入。咖啡因会让大脑保持清醒,下午和晚上尽量避免喝咖啡、茶、可乐等含咖啡因的饮品,对按时入睡很有帮助。

在睡觉前的一段时间,我们也最好不要摄入过多食物,尤其要避免高热量、重口味的食物,以免增加消化系统的压力。如果感觉饿了,可以吃一点坚果或乳制品,它们富含色氨酸,对提升睡眠质量有好处。

那么,回到我们最初的一个问题,运用这些方法,我们可以避免“报复性熬夜”吗?

实际上,它们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报复性熬夜”不是单纯的睡不着,它还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让自己感觉更好一些。

报复性熬夜的根源,主要在于白天太累、太压抑。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想办法增加白天的自主时间,比如在学习或工作的间隙,稍微休息一下,如果可能的话,到户外散散步、晒晒太阳。这样一来,我们的头脑和身体都能得到放松,对生活的掌控感也会更强。

还有一个被实践证明有效的方式,就是下班回家后,迅速去洗澡,换上舒适的衣服。这能够让我们从紧绷的状态中脱离出来,以更清醒的状态安排自己的夜晚,而不是不加思考地玩手机。

那总而言之,要维持良好的睡眠,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关心自己,想办法让自己的感受更好,心情更愉悦。这样的努力,最终也会对我们的健康起到良性的作用。

0 阅读:11
鹰哥爱写文

鹰哥爱写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