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菜不生病虫害,就靠这老三样喷灌?

指尖凝霜雪 2025-02-20 11:46:56

种菜这事儿,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

你说是吧,随便撒点种子,浇点水,好像也能长出点东西来。

但真想种出好菜,那可就不是随便玩玩了。

就拿病虫害来说,有多少人辛辛苦苦忙活一场,结果全让这些小东西给毁了?

所以说,种菜的,谁还没点跟病虫害斗智斗勇的故事?

但今天咱不讲那些让你头疼的,说说我琢磨出来的几个小妙招,简单实用,说不定能帮到你。

菜园“杀手”!

如何防?

话说回来,咱们种菜人最怕啥?

当然是病虫害!

好不容易看着菜苗一天天长大,眼瞅着就要有收成了,结果呼啦啦来一群虫子,或者突然得了什么病,几天功夫就全完了。

那种心疼,没经历过的人真体会不了。

你想啊,现在农药是管用,但一来老喷药对菜不好,二来有些虫子它有抗药性,喷多了也不顶事。

而且,喷药只能治,不能防,等药劲儿过了,它们又卷土重来。

所以,咱得想个更靠谱的法子,把这些“杀手”扼杀在摇篮里!

有益菌肥,大显神通!

先来说说这有益菌肥。

这玩意儿分两种,一种是固体的,一种是液体的。

固体的就像咱们平时用的堆肥,只不过在堆肥的时候加了点菌种,让它发酵得更好。

这种肥一般在种菜前用,当底肥使。

你别小看这些菌,它们可厉害了。

它们会不断地在土壤里扩散,把那些有害的菌给抑制住,甚至直接吞噬掉!

你想啊,土壤里的坏家伙少了,菜自然就少生病了。

这就像咱们人一样,身体里好菌多了,抵抗力就强了,不容易感冒发烧。

液体的有益菌肥也差不多,就是用水肥做底子,加了菌种发酵出来的。

这种肥一般在菜苗长出来后用,定期浇在根部。

它的作用跟固体肥差不多,都是为了增加土壤里的有益菌,抑制有害菌。

我以前有个邻居老王,他种了一辈子菜,最开始也是啥都不懂,年年都得打药。

后来他听了我的建议,开始用有益菌肥,结果那年他的菜长得特别好,病虫害也少了好多。

从那以后,他就成了有益菌肥的忠实粉丝。

哈茨木霉菌,保护神!

除了有益菌肥,还有个好东西,叫哈茨木霉菌。

这名字听着有点拗口,但它可真是菜的“保护神”。

在菜苗长出来之后,给它浇一遍哈茨木霉菌,它会在菜苗的根部形成一层保护膜,就像给菜穿上了一件盔甲,防止有害菌的侵染。

而且,这玩意儿还能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的微环境,让菜的根长得更壮。

更厉害的是,哈茨木霉菌还能吞噬菜体内的有害菌源,占领有害菌的生存空间,让它们没法在菜里生存。

这样一来,就能有效地抑制有害菌的传染了。

总而言之,哈茨木霉菌就是个全能型的“保护神”,既能保护根系,又能抑制有害菌的繁殖。

我有个朋友在大棚里种草莓,以前草莓老是烂根,产量很低。

后来他用了哈茨木霉菌,草莓的烂根情况明显好转,产量也提高了不少。

他逢人就夸哈茨木霉菌是他的“救命稻草”。

哈茨木霉菌除了灌根,还能喷施。

在菜长出3、4片真叶之后,喷一遍哈茨木霉菌,它就能在菜的茎叶上形成一层生物菌层,还能把菜体内现存的有害菌体消灭掉,进一步降低病害的发生。

有益菌肥和哈茨木霉菌搭配使用,效果更好。

有益菌肥一般5天左右淋灌一次,哈茨木霉菌一般10天到15天淋灌喷施一次。

双管齐下,种出来的菜想生病都难。

土方法:辣椒芥末水!

当然,有益菌肥和哈茨木霉菌也不是万能的。

有时候,菜地里还是会出现一些菜青虫、斜纹夜蛾幼虫之类的害虫,它们会啃食菜叶,让人防不胜防。

这时候,如果喷农药,可能会把附着在菜表面以及土壤中的有益菌和真菌都杀死,那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我建议你喷一些只杀虫,对有益菌和真菌没有危害的物质,比如辣椒芥末水。

辣椒芥末水就是用辣椒和芥末制作成的液体,味道很刺激。

菜青虫、斜纹夜蛾幼虫沾到或者吃到之后,很快就会被杀死。

而且,一些甲壳虫吃到了,也会被杀死,或者直接被驱赶走。

这辣椒芥末水的做法也很简单:把辣椒和芥末放在一起,加水浸泡一段时间,然后过滤一下,就可以用了。

喷的时候,可以加点洗衣粉,增加它的附着力。

我以前种白菜的时候,经常有菜青虫来啃叶子。

后来我用了辣椒芥末水,效果非常好,喷了几次,菜青虫就没了。

而且,这辣椒芥末水是纯天然的,对菜没有副作用,可以放心使用。

这三种物质相互配合使用,从根系到茎叶,从有害菌到害虫,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

我用这方法种的白菜、甘蓝、菠菜等蔬菜,长得快、病害少,大家不妨也试试,效果真的不错。

当然,种菜这事儿,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

咱得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才能种出健康、美味的蔬菜。

我想说的是,种菜不仅仅是为了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在田间地头,看着自己亲手种下的菜苗一天天长大,那种喜悦和成就感,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

所以,不管你种得好不好,都应该享受这个过程,感受大自然的馈赠。

而且,自己种的菜,吃起来也更放心,更健康,不是吗?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