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俄罗斯空军的焦虑
在2023年军队展览上,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站在中国代表团的展台前,看着国产运-20B大型运输机的模型,眼神严肃,情绪沉重。这并不仅仅是由于运-20B的成功研制与量产,标志着中国在大型运输机技术上逐渐超越俄罗斯,更关键的是,与之对比的俄罗斯的新型战略运输机伊尔-76MD-90A的生产能力显得苍白无力。二、伊尔-76MD-90A的艰难历程
伊尔-76MD-90A是伊尔-76系列中的最新型号,采用了PS-90A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以增强起飞重量、载荷能力和航程。然而,伊尔-76系列的生产线原本位于乌兹别克塔什干,但由于苏联解体,伊尔-76的生产线被分散在不同的国家,其中包括位于乌兹别克塔什干的飞机厂。尽管俄罗斯一直希望将其搬回国内的乌里扬诺夫斯克“航空之星-SP”,但由于90年代的经济萎缩以及高昂的搬迁费用,这一过程经历了无数波折。三、中国的机智与决断
2007年,中国计划从俄罗斯引进38架伊尔-76运输机和伊尔-78空中加油机。但俄罗斯不断提价,意图将伊尔-76的生产线搬迁费用加入到合同中。中国看透了这一点,并选择引进独联体国家的二手伊尔-76TD/MD。此决定为运-20战略运输机项目的诞生创造了条件。2013年,国产运-20首飞成功,三年后进入全速生产。四、两国产量的鲜明对比
俄罗斯的伊尔-76MD-90A生产速度严重落后。据公开数据显示,从首飞原型机到2023年,总产量仅为20架。相比之下,中国的运-20系列年产量可能超过30架,是俄方的六倍以上。并且,中国已经开始将伊尔-76系列逐步替换为运-20B。五、展望未来
预测到2030年,解放军空军将拥有超过200架的大型运输机,这将使其跃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与此同时,如果俄罗斯没有新的采购合同,其伊尔-76的数量可能不到150架。结论
中国在航空领域的迅速崛起不仅表现在技术创新上,更体现在决策机智和长远的规划上。相比之下,俄罗斯在这方面似乎步履维艰。无论如何,中俄之间的航空合作仍将继续,但角色可能会发生变化。
风华正茂
苏联失去五百万平方公里的宜居区,跟一亿多人口,这实力直接腰斩,再也无法匹敌美国
用户14xxx35 回复 用户23xxx44 08-23 20:11
船厂可以在那,但技术总得备份吧。中国船舶设计的王牌学院就有哈工程,那块也不靠海啊。好歹给俄罗斯留份技术传承啊
用户23xxx44 回复 08-23 19:25
关键是前苏联除了乌克兰没有更好的地方建航母了!去远东建?那里除了海参葳没有其他的不冻港了…
休假
大毛的运输机起码还有点产出,大型水面舰艇的制造更惨,连日产养护都够呛,更别说制造了。
老农伯 回复 08-21 13:02
把大型舰艇的产业链放在乌克兰,有谁会想到,70年后,乌克兰不但退出联盟,而且还引狼入室,把前苏联攒下的家底全部败光。
奶茶哥哥 回复 08-20 22:59
俄罗斯虽然地盘大,人口不多,比我们一个省多点,俩省不到,GDP也是差不多。所以俄罗斯的人口和财富不足以支撑俄罗斯目前那么大个摊子
红尘客栈
运20作为运输机确实已经很牛了,但是并不适合作为预警机和加油机载机
憨豆 回复 08-20 15:56
大不一定适合中国,美国追求的全球存在,全球军力到达,加油机有广阔的运行空间,中国不搞海外军力扩张,需要加油的只有国土防空作战和海上突击作战,运20改油也就够了,不然你驼那么多油长时间滞空,浪费能力不说,对机场起降条件要求也高
用户23xxx44 回复 08-23 19:32
美国需要全球到达能力,我们现在还不需要…现在覆盖整个南海就行了,飞机真不需要很大
天河水
预计到2030年,翼身融合的新型运输机已经出来了。希望是450吨级的洲际运输机。
飞翔的台灯
20开始的时候记得是半年一架,现在是一个月一架。看国内需求,估计要加速到1个月2架。
清水咖啡
当年要是没核,中国就被逼做跟班小弟了
用户12xxx30
200架勉强够用
用户12xxx73
为什么会招人恨!就是媒体为了流量抛话题和美国、俄罗斯……比这比那……不能消停会儿让国家低调、快速顺利地发展吗?
炮灰 回复 08-25 07:15
美国:我拥有全球最大的情报网,你当我瞎啊?
Do u smile today
要不然俄乌战争,俄罗斯在高新技术方面还是会处处掣肘中国
农夫
几家欢乐几家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