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硕士毕业竟然只能去送外卖?
去年,38岁的陈涛失业了,原本他以为有着名校硕士的身份,应该很快就能找到新的工作。
可是他没想到的是,每次的求职都以失败告终。
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好租了辆摩托车开始送外卖。
但是令他备受打击的是,就连送外卖他都经常抢不上单。
明明有高学历傍身,为什么求职还这般困难?后来陈涛找到合适的工作了吗?
意外走红
他可是985名校四川大学的硕士毕业生,本该前程似锦,谁料命运总是出人意料。
原本有着硕士毕业的高学历,他毕业后就顺利进入了杂志社做了一名娱乐记者。
但是他并不满足于只做一名小小的记者,于是转而进入了更有发展前景的《中国新闻周刊》。
在这里他有幸采访过莫言、贾平凹等文学大家。
正是凭借这份资历,不久后,他就被《南方周末》挖了过去,甚至对方还许诺了他“资深记者”的待遇。
这让他以为事业终于更进一步。
然而这份工作却并没有他想象的那般美好,由于需要撰稿而非采访,工作模式的转变让陈涛很不适应。
再加上资深记者的身份本身就要承担更繁重的工作任务。最终在重重压力之下,他无奈选择了离职。
之后,陈涛转行做起了公关,但这份工作需要为甲方吹捧产品,与陈涛的原则相悖,他再次离职。
随后他就和朋友一起创业开了公司,但是由于当年的疫情原因,公司受到冲击被迫倒闭,他在北京12年的积蓄也全部耗尽。
高学历=高就业?
就这样,35岁的陈涛遭遇了中年失业的危机。
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失业后他投递了上千份简历,却只收到了不到百分之一的回复,而且还都是不录用他。
而公司拒绝录用的原因就是,陈涛已经超过35岁,高学历反而成了负担。
这是多么讽刺的一件事!
之后,陈涛还曾尝试应聘实习生的工作,但也因为年龄过大而被婉拒。
由于陈涛的专业跟哲学相关,后来陈涛一度想去做一名道士,但就连这条路也因为年龄问题被堵死了。
一次次的拒绝,令陈涛的自尊心遭受了沉重打击。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对未来也陷入迷茫和彷徨。
生活费渐渐所剩无几,陈涛不得不开始挖空心思想办法维持温饱。
他曾在路边摆起小摊,卖一些小吃维生。但生意冷清,收入微薄,根本无法支撑他在北京高昂的生活开支。
就在陈涛几乎要生活无以为继的时候,他终于下定决心,戴上头盔骑上了外卖电驴。
尽管这份工作辛苦,但至少能勉强糊口。
外卖小哥的艰辛
成为外卖小哥的第一个月,陈涛还勉强能维持生计。
至少在这一刻,他获得了些许存在感和认同感。
但很快,外卖行业就进入了淡季。
订单越来越少,有时一整天陈涛也只能接几单,加起来赚几十块钱。
可是每个月的电驴租金就要700元,根本无法收支平衡。
为了多赚那么一点儿钱,陈涛只能咬牙在夜里多接些单。
他记得有一次,为了赚取2.4元的夜班费,他骑行了十多公里,结果不小心摔车,损失了26.82元。
看着那点可怜的收入,陈涛无比无助。
生存的压力,加上周围人的非议,令陈涛备受打击。
他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选择,是不是真的错得离谱?
明明是985名校硕士出身,为什么会沦落到这般地步?
生存的压力,终于让陈涛爆发了。
网红外卖小哥
2023年3月的一天深夜,他打开手机,对着镜头宣泄了多年的委屈和无奈。
陈涛的遭遇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当下社会的一个冷硬现实。
人到中年,就很难获得职场新机会了吗
视频一夜之间在网上引发了热烈讨论。
而爆红的陈涛也受到了不少机构的青睐,他们希望能借助陈涛的流量效应,做些营销推广。
不过陈涛拒绝了这些诱惑。
与此同时,陈涛在直播间与网友互动,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悟。
很多网友纷纷为他出谋划策,支持鼓励他重新出发。
他的大学学妹更是劝诫他:越是处于低谷时,越不能自卑放弃。
受到这些正能量的鼓舞,陈涛重新燃起了希望。
他回到老家成都,在老师朋友的帮助下,开始为自己寻找新的出路。
重拾人生新方向
其实陈涛在大学期间曾经写过一篇长达20万字小说。
虽然这部小说并没有出版,但它确实展现了陈涛扎实的文学功底。
因此,陈涛开始考虑靠自己的实力,追求一直梦寐以求的诺贝尔文学奖。
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一条更现实的道路。
他需要一份能够稳定生活的工作,同时也不能完全放弃自己的文学梦想。
不久前的4月份,陈涛再次登上了热搜,他已经成功入职一家民办高校,做了一名新闻学的老师。
这份工作很好地契合了陈涛对文字事业的热爱。
而且工作环境宽松,他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继续自己的写作。
如今陈涛已在西安这所民办大学任教,他对目前的工作感到很满意,生活也终于有了起色。
也许陈涛的故事,能给其他正处于人生低谷的中年人带来一些启示和力量。
只要不放弃自己,保持内心的坚韧和自信,就一定能够扭转乾坤,重新找到人生的新方向。
只是他背后的故事却引人深思,难道过了35岁就没有用武之地了,就注定要被社会淘汰吗?
如何更好地帮助中年人重新就业?如何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为他们制定职业规划?这是一个亟待重视和解决的社会问题。
人到中年真的没机会了?
中年失业人群在求职重新就业的道路上,常常会遭遇重重阻碍和歧视,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社会现实。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社会对中年群体存在一些陈旧的观念和偏见。
很多企业认为中年人精力不济、思维僵化、难以接受新事物,因此更愿意招聘年轻人。
不仅如此,企业甚至还出于降低人力成本的考虑而刻意回避中年求职者。
中年人往往要求较高的薪资待遇,而企业为了节省开支,自然更愿意雇佣工资相对较低的年轻人。
此外,一些企业担心中年人的职业发展空间有限,认为他们很难在公司内部获得持续晋升,因此在录用时也存在顾虑。
可以说,企业的种种考量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年人在求职时的被歧视程度。
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企业应该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打破对中年人的固有偏见,为他们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和机会。
同时,政府也需要出台相关政策法规,维护中年人的合法权益,保障他们的公平就业。
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中年人才能在求职重新就业的道路上不再遭遇不公平的歧视,从而充分发挥自身的经验优势,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新民晚报】火了!38岁的985硕士失业送外卖!回应争议:心态有些崩溃,想回老家了.2023-03-30
【帮女郎在行动】靠100元撑了一周,38岁985硕士失业后无奈送外卖,连应聘实习生也碰壁.2023-04-28
【扬子晚报】闪送员陈师傅成了高校陈老师,送外卖登上热搜的985硕士现在怎么样?2024-04-07
【新京报】送外卖的985硕士入职民办高校,“陈师傅”成为“陈老师”,2024-04-12
当事人个人社交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