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飞行员简直神了:战机仪表全部失灵,依旧成功降落航母

小话诗词本人 2023-04-01 10:26:16

在3月25日播出的《军事报道》栏目中,对我国山东舰优秀舰载机飞行员郑子谦进行了报道。原本以为这不过是对我国舰载机部队优秀个人的一次常规报道,甚至有可能内容会比较“格式化”,可没想到的是,这一期优秀人物报道竟然干货满满,不但触及到我国舰载机飞行员的培养过程,还首次公开了一次歼-15舰载机在着舰期间遭遇的严重险情,差点导致机毁人亡惨剧的发生!

大家都知道我国舰载机部队组建之初,舰载机飞行员都是从优秀空军飞行员中选拔的,他们的舰载机飞行训练无一例外都是按照“改装模式”进行的。比如公开报道我军首批舰载机飞行员的选拔要求是:年龄在35岁以下,飞过至少5个机种,飞行时间超过1000小时,其中3代战机飞行时间超过500小时,且多次参加过军兵种联演联训、重大演习任务,是所在部队的种子飞行员和重点培养对象。这种模式的好处,就是可以极大缩短舰载机飞行员的培训时间。但这种模式的弊端也很明显,长此以往将导致空军优秀飞行员大量“失血”,战斗力暴跌。

因此后来我国的舰载机飞行员培训开始转向可以良性发展的“生长模式”,2020年我国首批采用“生长模式”培养的舰载机飞行员,成功在辽宁舰上通过了着舰资质认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舰载机飞行员培训工作就将彻底抛弃“改装模式”而只保留“生长模式”,而是采用了二种方式并存的模式。比如从这次对郑子谦的报道中可知,他就是在2016年还在空军航空大学学习期间,深受当年因挽救故障歼-15舰载机英勇牺牲的张超事迹感染,而报名参加了当年的舰载机飞行员选拔。可知在我国采用“生长模式”培训舰载机飞行员的同时,仍在继续从空军选拔优秀飞行员,只不过郑子谦当时是从学员就开始了“改装”培训。

由此可知,我国在舰载机飞行员培训道路上,并不局限于某一种方式方法,而是多措并举、多管齐下,虽然都知道“改装模式”的弊端十分明显,但如果直接从空军飞行员同样处于学习末段、还未下部队的时候就将其“改装”成舰载机飞行员继续培训,这无疑是一种即可以缩短舰载机飞行员培训周期,又可以对空军成熟飞行员数量影响最小的折中办法。而事实也是如此,郑子谦从2012-2016年在空军航空大学期间,为其打下了坚实的飞行基础,之后在2016-2022年正式转型成为一名舰载机飞行员阶段后,他不但成功取得了昼、夜间航母着舰资质,还成长为年纪最小的具备昼、夜间指挥资质的着舰指挥官。

另外,报道中还首次公开了一次郑子谦在航母上驾驶舰载机时发生的严重事故。2020年郑子谦驾驶舰载机正在执行任务,在返场途中舰载机突发仪表故障,这意味着郑子谦在高空中突然丧失了一切飞行指示,只能依靠自己过硬的飞行意识和航母上着舰指挥官的指挥口令,以及着舰辅助系统的帮助,才有可能完成安全着舰操作。但这种降落方式之前还从未有人尝试过,因此当时航母上郑子谦的战友对他能否安全降落都捏着一把汗,并作了最坏的打算。但终于郑子谦靠着着舰指挥官的过硬指挥经验和自己的飞行技术,成功将这架出现仪表故障的歼-15降落到了航母上,避免了一次机毁人亡的惨剧!

早前几起歼-15事故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了,这些故障有的是飞控问题,有的是机械故障,也有撞鸟意外等。虽然这一次郑子谦碰到的故障不是能让歼-15突然失控的飞控故障,也不是导致空中单发失效的液压和机械故障,但这架歼-15突发故障时正处于着舰阶段,而这个时候出现所有仪表失灵的情况,其实已经可以判定这次着舰已经失败了一大半,接下来极有可能出现机毁人亡的惨剧。

虽然最终郑子谦凭借自己过硬的技术,以及航母上着舰指挥人员的过硬业务能力,完成了这一次惊险的舰载机着舰操作,但歼-15出现这么多次严重故障,是否意味着其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呢?其实歼-15之前确实存在着一些不足,可有的事故原因也与我们训练强度大有一定关系,毕竟像美国海军至今也存在航母舰载机事故高发的现象,而像我们舰载机部队正处于成长阶段,伴随训练而出现一些问题也是无法避免的。但大家也应该看到,从2020年之后我们的歼-15就极少出现事故报道了,这不但与歼-15自身完善有关,也与我们飞行员技术水平提高有关,毕竟有些事故就是凭借飞行员高超技术而化解的。

相信在我国拥有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装备第一种隐身舰载机歼-35之后,我们年轻的舰载机部队可以成长的更迅速,能凭借过硬的技术来避免出现类似的事故,更好的守护祖国的海空疆域!

1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