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0月,位于聊城市茌平区中心街与文化路交汇处的“御路文化公园”已正式向市民开放。入口处公园名称的书法石刻,因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格外引人注目。
署名显示,书写者为赵洪俊。来自百度百科查询,他出生于1947年1月,山东茌平人,号清心斋主人,中共中央组织部领导干部考试与测评中心原主任。他不仅在工作中表现出色,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尤其擅长书法。
地处鲁西的聊城、茌平是农业文明与商业文明的交汇地,拥有众多文化名人,如孙膑、曹植、王伦、武训、李苦禅等。在这片土地上,赵洪俊深受浓郁的文化乡风的熏陶,自幼对中国书画艺术展现出的迷人魅力着迷不已。
在读书年代,赵洪俊一直是学校美术兴趣小组的成员。学校的写字课,让他有机会描红、练习临帖。他的中学语文老师写得一手漂亮的魏碑书法,赵洪俊一有空就跑到老师家去学写字,这为他的书法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功底。
离开校门后,赵洪俊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革命大熔炉,接受新的知识和锻炼。在部队里,他曾担任文化科电影放映队的工作,负责画幻灯、写标语、搞展览等任务。在军旅生涯中,他的书画才能得到了充分展示,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
尽管工作繁忙,赵洪俊始终没有放弃书法创作,他坚持读书临帖,拜访名师,请教书艺,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他在业余时间有三个爱好:习字、摄影、下围棋。在围棋方面,他是业余五段棋手;摄影上,他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2007 年曾出版摄影作品集《清心揽胜》;而最爱的还是书法创作。
挥毫泼墨几十年,赵洪俊兼工行、草、篆、楷诸体,尤擅行草。他的书风俊逸潇洒、雄浑苍劲;用笔气势畅达,线条流美,既有着深厚的传统功底,又有着鲜明的个性创造,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他的作品曾被多家博物馆、碑林和国内外收藏机构收藏,并多次参加中直机关和全国性的书法大展,获得一等奖。
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洁灿生光。作为清华大学兼职教授、中国书协理事、国际交流委员会副主任、中联国兴书画院副院长、华和厅书画院副院长、清新书画院名誉院长,赵洪俊应邀欣然为“御路文化公园”题字,也是对家乡的热爱,为推动文化艺术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