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队海外基地与通道【下】油气战略与武器出口

幼萱解析 2024-11-24 14:42:53

中国的数字技术。中国寻求数字技术来增强竞争实力。这些技术包括数字和监控、信息控制,由某机构直接使用,或通过公共和实体间接使用。寻求利用数字确保战略竞争对手,特别是那些可互操作互联网的国家,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稳步扩大了其数字的规模和范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互联网在日常生活中的中心地位以及不受约束的话语。在2013年的一次演讲中,中国可能控制的PRC技术公司的发展列为美国公司的替代品。中国还积极向发达国家出口其数字工具和技术,并在国际舞台上倡导各国维护基于广泛的“互联网”。中国可能会继续倡导“网络主权”,并寻求使其合法化通过影响联合国的多边努力来支持首选的以国家为中心的全球互联网治理方法(而不是美国支持的多利益相关方方法)。

中国在北极。自2013年获得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地位以来,中国增加了在北极地区的活动和参与。2019年5月,中国在上海主办了北极圈中国论坛,中国强调有意扩大与极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伙伴关系。2018年1月,中国公布了第一个推动“极地丝绸之路”并宣布中国为“近北极国家”的北极战略。该战略将利益确定为在北极事务中获得自然资源和海上交通线。该战略强调,中国的破冰船和搜索站是实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19年北极圈中国会议上,中国强调了中国在保护北极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中国在冰岛和挪威设有民用研究站,并运营着一艘乌克兰建造的破冰研究船“雪龙”号,该船于2017年成为第一艘中国船只将穿越加拿大西北航道。2019年9月,雪龙号完成了第十次北极考察,重点研究北极环境。

2018年,建造第二艘破冰研究船“雪龙2号”。与雪龙号相比,雪龙2号可以破冰1.5米厚最大1.2米。此外,“雪龙2号”是世界上第一艘可以在前进或后退的同时破冰的极地研究船。2020年9月,雪龙2号完成了中国第11次北极考察,在此期间,研究人员研究了北极水域的生态系统和新污染物。2020年11月,“雪龙2号”下水在中国第37次南极考察中,研究人员计划进行水文、气象和环境研究,并监测南极海洋中的微塑料和漂浮垃圾等新污染物。中国不断扩大的北极参与为参与创造了新的机会中国和俄罗斯之间。2019年4月,中俄建立了中俄北极研究中心。中国和俄罗斯计划利用该中心进行联合考察,以研究北海航线的最佳路线,而气候变化可能因新冠肺炎大流行而受到限制。2019年,俄罗斯实施了2012年的一项俄罗斯联邦法律,通过了关于北海航线袭击的规定,

该规定要求外国军舰提前45天通知莫斯科其过境意图,船上必须有一名俄罗斯飞行员,并保留莫斯科拒绝通过的权利。如果得到遵守,这些规定将限制中国海军的能力未来在北海航线附近独立运营。除了这种潜在的双边摩擦外,中国和俄罗斯还支持在商业问题、能源开发和基础设施项目上进一步合作,如西伯利亚中北部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和液化天然气2号项目,这是俄罗斯和俄罗斯的第二个天然气厂中国于2018年签署了协议。

中国的油气战略。关键要点

►中国对确保可靠、具有成本效益和多样化的碳氢化合物资源以支持其经济增长的兴趣推动了其海外能源投资。中国依赖于穿越南海和马六甲海峡的海上航线对于其大部分碳氢化合物交付而言。中国有兴趣确保可靠、经济高效和多样化的燃料来源,以支持和维持其经济发展,这促使它从40多个国家进口石油和天然气。2020年,中国每天进口1090万桶原油,约占其需求的73%。截至2019年底,中国持有约80天的原油2020年,当全球石油需求和价格下降时,中国继续建立其战略石油储备。2020年的历史进口水平促使中国储备原油,并朝着在其SPR中建立90天供应的目标努力。2020年,PRC将约42%的天然气需求与进口挂钩,并进行了行业分析据估计,2021年中国的天然气进口量将增长约18%。2020年,中国的大部分石油和天然气进口来自波斯湾、非洲、俄罗斯和中亚。

中国对石油和天然气运输网络的投资有助于实现供应多样化,减少对马六甲海峡等战略要冲的依赖。中国的大部分油气输送依赖于穿越南海和马六甲海峡的海上航线。中国约84%的石油进口和61%的天然气进口通过南中国海和马六甲海峡。尽管中国努力使能源供应商多样化,但石油和天然气的绝对数量至少在未来15年内,从中东和非洲进口的天然气将使确保战略海上航线的安全成为北京的首要任务。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到中国的原油管道表明了中国对增加陆上燃料供应的兴趣。2019年,中国每天进口60万桶俄罗斯原油通过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管道输送,该管道的总设计容量为每天160万桶。中国还通过穿越缅甸的原油管道从中东(主要是沙特阿拉伯)和非洲供应商进口原油。这条日产44万桶的管道通过运输原油绕过马六甲海峡从缅甸皎漂到中国云南省,运输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以上。

2020年,中国约20%的天然气进口来自土库曼斯坦,通过一条穿越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管道。该管道每年可输送550亿立方米,土库曼斯坦和中国计划将其扩大到80亿立方米十亿立方米/年。一条连接中国和缅甸的天然气管道每年可输送120亿立方米天然气,但2019年仅输送了41亿立方米的天然气。2019年12月,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北段上线,第一年就从俄罗斯向中国输送了4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2020年12月初,与西伯利亚电力管道相连的中俄东天然气管道中段开始运营,这将增加天然气供应每天2700万立方米。预计到2025年,该管道的年输送能力将达到380亿立方米。

中俄关系。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间,俄罗斯和中国保持了频繁的高层沟通,并强调在全球安全和问题上密切战略合作。解放军连续第三年参加了在俄罗斯南部军区举行的俄罗斯战略指挥和参谋演习KAVKAZ-2020。中国和俄罗斯可能认为两军之间的进一步合作,包括联合防御技术开发、演习和其他军事现代化举措,有利于各自的利益。尽管继续进行军事合作,但PRC和俄罗斯否认有任何建立正式联盟的意图,显然是考虑到他们目前合作的战略效果(如联合轰炸机巡逻)足以实现他们的目标。

武官驻留。中国通过在全球110多个办事处担任武官的解放军军官来管理其日常的海外军事外交工作。中国的武官在世界各地的存在越来越多,这反映了中国日益增长的全球利益。中国武官担任大使的军事顾问,支持外交部外交和解放军外交政策目标,履行与解放军军事和安全合作相关的各种职责,包括与东道国和第三国人员的对口交流。虽然A的一般功能随员办公室在世界各地都是一样的,由于密切的双边关系或其他因素,一些随员办公室可能会优先考虑特定的任务或外交优先事项。武官办公室的规模各不相同,一般从两到十名解放军军官不等。大多数办事处仅由少数获得认证的官员组成;然而,在各国的办事处被视为对中国战略利益重要的人员通常要大得多,可能包括多名助理武官、专职海军或空军武官以及后勤人员。

中国武器出口。中国是世界第五大武器供应国,向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巴基斯坦等客户销售无人机、潜艇和战斗机等主要系统。--“武装无人机。中国已向至少巴基斯坦、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埃及、阿联酋、阿尔及利亚、塞尔维亚和哈萨克斯坦提供了具有打击能力的彩虹或翼龙系列无人机。--“精确打击武器。截至2017年,中国已销售出口型弹道导弹系统,包括M20、BP-12和联合攻击火箭和导弹系统,以及远程卫星制导火箭系统。尽管中国通常不会披露购买此类武器的国家,因为2017年,卡塔尔展示了JARM TEL。--“海军战士。中国是海军舰艇的主要供应商,巴基斯坦以超过30亿美元的价格购买了8艘元级潜艇。泰国还在2017年购买了一艘元级潜艇,并有兴趣再购买两艘。尽管它在2016年向孟加拉国交付了两艘明级潜艇。2019年9月,中国同意首次向泰国出售LPD级两栖飞船。

中国的武器销售主要通过中航集团和北方等国有出口组织进行。武器转让也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他类型的援助结合使用,以补充所采取的外交政策举措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许多发展中国家购买中国武器,因为它们比其他类似系统便宜。尽管一些潜在客户认为中国制造的武器质量和可靠性较低,但中国的许多系统都具有吸引力。例如捐赠和灵活的支付方式,这使它们成为买家的吸引力选择。请继续关注下一期。

0 阅读:5
幼萱解析

幼萱解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