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中,苹果公司的“苹果税”问题愈发凸显,尤其在中国地区,这一现象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众所周知,苹果公司对其App Store内的应用程序和数字服务征收高达30%的佣金,这在业界被戏称为“苹果税”。而近期,随着苹果对腾讯、字节跳动等巨头企业的施压升级,要求其旗下微信、抖音等应用进行根本性整,以符合苹果的政策,否则将无法更新,这一行为再次将苹果税的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
苹果公司此次行动的理由是所谓的“漏洞”,声称这些应用存在允许用户通过外部支付系统完成交易的漏洞,从而规避了苹果的高额佣金。事实上,这30%的苹果税涵盖了所有通过苹果手机或平板下载的付费应用、数字商品或服务的购买,无论是订阅视频会员还是购买游戏内的虚拟道具。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比例甚至高于我国企业所得税的法定税率(25%),多出五个百分点。
面对如此强势的苹果政策,不仅是,普通消费者也倍感压力。对于许多创作者和开发者而言,苹果税已成为他们不可承受之重。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复杂多变的背景下,这种高额的佣金无疑加大了企业运营的成本,影响了创新和服务的提供。
在国内外舆论的广泛讨论中,苹果税的争议愈演愈烈。许多人呼吁,应当对这一现象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反思,寻找平衡商业利益与促进技术创新之间的解决方案。而在这场关于数字经济生态未来走向的讨论中,苹果的举措无疑加剧了市场对于公平竞争环境的关注和期待。
苹果税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涉及创新、公平竞争以及全球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大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需要各方面的智慧和努力,共同寻找到一个既能保障平台合理利润,又能激励技术创新和服务提升的解决方案,以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范围内,苹果通过其所谓的“苹果税”在去年的收入就高达超过1600亿元。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对比一下,去年百度的总收入仅为1346亿元,比苹果税少了超过200亿。想象一下,网易要不吃不喝地工作1.6年,B站则需努力7.5年才能挣到这些钱。而这仅仅是他们的总收入,而非利润。
即便在美国,根据今年1月生效的一项反垄断裁决,美国法院发现,扣除营业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等一系列成本后,“苹果税”的运营利润率约为75%。 为了保护这一收益源,苹果采取了强硬措施。例如,今年早些时候,苹果向快手和抖音发出警告,要求它们整改直播打赏、小游戏、短剧等场景下提供第三方支付链接的行为,否则将面临后果。到了5月,苹果又将矛头对准了微信,要求其对小游戏开发商的类似行为进行整改。
在今年的618大促期间,苹果公司采取了强硬措施,迫使抖音、支付宝、拼多多等多个应用程序商店下架了iOS平台上的爱奇艺、优酷、芒果TV等视频平台的会员销售活动,喜马拉雅、百度网盘等互联网服务会员,以及知识付费和教育培训类的虚拟商品……据统计,仅在2023年一年中,中国市场为苹果贡献的所谓“苹果税”就已经高达464亿元。如果按照这样的趋势继续到2028年,五年间(2024-2028)中国市场预计将向苹果支付总额约达2873亿元的“税费”。 面对这一巨额数字,人们不禁感叹:苹果对中国市场的“薅羊毛”行为真是毫不手软啊!
对于苹果这种近乎垄断的市场行为,真的没有人说“不”吗?答案当然是有的。 在这里,不得不特别提及的是欧盟。今年3月,随着《数字市场法》的实施,欧盟明确将目标对准了“苹果税”。因涉嫌市场垄断,欧盟对苹果开出了高达18.4亿欧元的罚单。 虽然苹果对此表示极度不满,但在法规面前,它不得不低头做出整改。在今年3月6日发布的iOS 17.4正式版中,苹果针对欧盟地区做出了多项前所未有的调整。这一系列动作,无疑显示了在面对国际法律压力时,苹果也不得不屈服于规则之下,作出必要的改变。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科技巨头的税收政策成为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关注的焦点。近期,苹果公司在其应用商店的第三方下载和支付政策上作出了重大调整,将原有的30%和15%的苹果税分别降至17%和10%。这一决策的背后,是欧盟强硬的立法态度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欧盟的这一立场,表明了其对于数字市场中不公平竞争行为的零容忍态度。然而,在这场针对科技巨头税收政策的全球博弈中,韩国也展现了其不容小觑的影响力。
2021年9月,韩国通过修订《电信业务法案》迫使苹果接受第三方支付方案,并成功使苹果在韩国市场的税率降低了4个百分点。韩国因此成为全球首个通过法律手段有效降低苹果税的国家,其行动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紧随其后的是日本。据媒体报道,日本政府正考虑借鉴欧盟的《数字市场法》,推出旨在促进市场竞争的反垄断法案。如果一切顺利,该法案有望在未来1到2年内正式实施。日本政府的这一举措,显然是希望通过立法手段,达到与欧盟相似的效果,即大幅度削减苹果在日本市场上的税率。
从韩国到欧盟,再到日本,这一系列针对苹果税的政策调整,不仅展示了各国政府对于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决心,也反映出全球范围内对于调整科技巨头税收政策的普遍趋势。在这一过程中,美国虽未直接参与上述国家的行动,但对于大型科技公司的市场行为也持批评态度。 显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以及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降低苹果税似乎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国际潮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苹果公司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无论是在欧盟、韩国还是日本,乃至于全球范围内,调整其应用商店的税收政策,已是大势所趋。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科技世界里,苹果的行为无疑触碰了公众的敏感神经。 在商业的棋盘上,柔软与强硬往往是相互博弈的结果。你不主动出击,又怎能期待对手自动退让? 谈及苹果税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应当采取多元化的策略来解决。
第一:我们有必要借鉴韩国与欧洲的做法。
面对强势如苹果这样的巨头,单个企业的影响力毕竟有限。但当国家机器启动立法程序时,即使是苹果也不得不屈服。 原因很简单:那高达30%的苹果税,究竟合不合理? 禁止第三方下载和支付,是否构成了垄断? 即使是苹果,也必须遵守规则,更要尊重法律与道德的约束。 有专家进行了估算,如果苹果能在中国实施与韩国相似的政策,允许用户使用第三方支付方式,并将所谓的苹果税从30%降至26%,那么在未来五年内(2024-2028年),将为中国在线音乐产业带来约374亿元的利益空间。 虽然这一让利幅度仅占苹果在华营收的2%左右,却足以为中国保留一片繁荣的在线音乐市场。
若我们进一步设想,在中国采纳欧盟的规范,比如允许使用第三方支付系统,并把苹果税从30%削减至17%,在未来五年内,这将为中国市场带来约1217亿元的经济利益。这一让利额度不超过苹果公司在华营收的5%,但足可以为中国市场注入相当于两个电影产业规模的资金。 中国是一个对外开放的经济体,苹果公司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与中国市场的深度开拓密不可分。然而,对于明显不公乃至歧视中国企业的做法,我们不能坐视不管。
第二点是,中国企业需要展现出坚定和团结的精神。
展现坚定意志,面对带有歧视性的策略,我们应该勇敢地说“不”。 我们需要团结一致,尽管单个企业面对强大的苹果公司力量有限,但当我们联合起来时,就能形成一股无法抵挡的力量。 目前,苹果公司可以被视为与众多中国企业站在了对立面。它所面对的,还有两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苹果公司对腾讯和字节跳动的最新挑战,实际上是对我国短视频、小游戏等新兴数字产业领域的觊觎。 在2024年的预测中,中国短剧与小游戏市场将达到惊人的1100亿元人民币规模,其中苹果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这家科技巨头自然不愿意错过分得一杯羹的机会。因此,微信小游戏和抖音短剧便成为了苹果在中国征税的主要对象。然而,这种做法未免太过分了。 在我看来,中国的企业决不能退缩,他们必须站出来捍卫自己的合法利益。无原则的退让只会损害整个行业的发展,甚至会让全世界笑话我们。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几年前微信打赏事件。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几块钱打赏费用,苹果也要从中抽成,只因未能获得所谓的“苹果税”,苹果曾迫使微信关闭了打赏功能很长一段时间。 最终,经过一系列的斗争和博弈,苹果才不得不收手。
第三,苹果需要自我反省,慎重考虑。
中国市场庞大,利润丰厚,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这种近乎杀鸡取卵的做法,不仅损害了苹果的形象,更影响了其长期的益处。 苹果,这个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引领潮流的科技巨头,无疑是伟大的。它以颠覆性的创新产品重塑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但是,当我们提及那高达30%的“苹果税”时,人们看到的却是另一面的苹果:一个利益至上的公司,一个不惜一切代价追求利润的实体,一个对财富的追求远超社会责任的企业。 尤其令人难以接受的是,苹果公司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采取不同的税收政策。
在韩国,欧盟,以及中国,消费者面对的是全球最高的所谓“苹果税”。这种歧视性政策不仅令人质疑其公平性,更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不满。 现在,苹果似乎正将中国用户推向了一个不得不做的选择:是继续使用微信、抖音等社交应用,还是坚持使用苹果手机?面对这样的抉择,中国消费者的最终决定,真的符合苹果的最佳利益吗?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放长线钓大鱼,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苹果公司,或许真的应该三思而后行了。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若无足够的压力和有效的制衡机制,改变某些人根深蒂固的傲慢与偏见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对于像苹果这样拥有巨大影响力的企业来说,要真正实现反思和改变,难度不言而喻。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更应关注如何平衡利益与责任,如何在追求商业成功的同时,不忘对社会的贡献与回馈。苹果公司的前路将如何走,不仅关乎它自身的命运,也将影响到整个移动互联网生态的未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