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成龙主演的《红番区》以“贺岁片”的名义被引进内地,成为可追溯的最早的带有春节档性质的电影。
27年后的今天,春节档作为全年最有活力的档期已走向成熟。
前几天传出了2023年春节档新片先期口碑的消息。
据说《满江红》《交换人生》《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和《深海》都举办了小规模放映。
具体的口碑我们不聊,又不是亲眼所见,还是不扩散这些未经验证的消息了。
我想聊的其实是另一件事。
一般新片安排试映,都是对自己的品质有信心。
提前拿出来在社交媒体上积攒一批热度,以最小的成本形成传播。
如果宣发资金少,电影质量又过硬,确实有可能以口碑撬动排片,甚至是票房大盘。
另一个试映的原因却可能是被逼无奈的。
春节档的七部影片,除了《流浪地球2》和《熊出没·伴我“熊芯”》外,都是近期才突然定档。
对于不关注电影的观众来说,很难搞清楚每部片子到底讲什么故事或什么风格。
这个时候试映就变得很有必要,因为可以更清晰地传递卖点。
而选择不试映的电影——除了《无名》外——恰好就是《流浪地球2》和《熊出没·伴我“熊芯”》两部续集电影。
《无名》到目前为止所发的预告片都没有对白。
甚至人物身份和关系都迷雾重重。
除了程耳风格化的电影质感,和片方给自己贴的“超级商业片”的标签外,透露的信息不多。
看起来《无名》是要把神秘感保留到大年初一了。
续集电影一般有成功的前作打底,基本盘有保障。
而且宣发成本也大幅降低,观众早就对电影的内容有了明确的预期。
前几天我盘点了2022年全球票房排行榜TOP10的影片,如果把《新蝙蝠侠》也算作续集电影的话,那么票房前十名电影中的非续集电影居然只有一部《独行月球》。
不是说国外只拍续集电影,而是续集电影更容易成为票房爆款。
原创电影叫好不叫座没关系,完全可以拍个续集把前作的钱赚回来。
再看内地票房前十,《长津湖之水门桥》《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人生大事》《奇迹·笨小孩》《万里归途》……除了个别影片,基本上都是非续集。
既然拍续集这么划算,中国电影为啥不拍呢?
首先,很多电影拍摄前就没想过开发续集。
陈思成导演以三部电影和一部网剧搭建了自己的“唐探宇宙”。
尽管《唐人街探案3》已经敷衍成那副德行了,但谈到现代国产IP,还是会很容易想到“唐人街探案”。
不是陈思成厉害,而是同行衬托。
因为大部分项目在运作之初就没给后续开发留下空间。
英雄人物可能结局就被写死了。(《流浪地球》《长津湖》)
或者有瑕疵的主角,结局不是死掉(《拆弹专家2》)就是自首(《误杀》)。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只有首部电影口碑票房不错,续集才有可能提上日程。
续集继续精彩,才有可能形成电影系列甚至是电影宇宙。
这个简单的规则挡住了一大批想要拍续集的作品。
同样是陈导的《外太空的莫扎特》,花了不少钱做特效,却遭遇大量差评。
早就提上日程的《外太空的肖邦》和《外太空的莫奈》也就没了踪迹。
还有前几年春节档郭富城的“西游记”系列,越拍越差票房不见起色,后来终于也不再开发了。
《北京遇上西雅图》也是不错的国产爱情片,结果续集《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口碑滑坡,之后就没有了第三集。
《战狼》是个例外,第一部拍得真不行,按照理性商业决策,续集就不应该拍出来。
没想到续集不但诞生了,还成为卖座爆款。
从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有些中国电影是看到了续集的好处的,只是没有能力运营好IP。
只好冒着巨大的风险,一次次用全新作品试探市场。
好在这个情况近期有所改善,电影公司已经在用漫威的方式构建自己的电影宇宙了。
开心麻花的电影几乎都能卖座。
每部之间虽不是续集的关系,但有意打造的“西虹市宇宙”事实上确保了出产作品风格的统一性。
即便故事上与上一部电影没有关联,但观众对于观影体验是有基本的预期的。
追光动画雄心勃勃搭建自己的“新神榜宇宙”,到《杨戬》也初见成效。
角色共用同一张脸,故事平庸画面来凑,何尝不是一种风格印记。
博纳推出的“中国骄傲三部曲”(《烈火英雄》《决胜时刻》《中国机长》)和“中国胜利三部曲”(《中国医生》《长津湖》《无名》)虽然让人傻傻分不清楚,但这种生拉硬靠组系列的精神,也是值得鼓励的啊。
虽然跟好莱坞续集电影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比,但这至少是个开始。
希望中国电影能更进一步,纵向深挖IP潜力。
比如能不能拍《中国机长2》《红海行动2》《西红柿首富2》《万里归途2》《狙击手2》……
不是说这些电影有多好,只是它们都有成为系列电影的潜力。
这些电影当年卖座,主角也没死,为什么不能讲他们后来的故事?
塑造了好的角色却不懂运用,就像坐在金矿上感叹市场冷清。
实在太浪费了。
当然我也不是说续集当道的电影市场对观众友好。
能看到类型丰富的原创电影当然最好,但从商业角度来说,运营IP的成功率更高。
原创电影负责多样性,系列电影负责赚钱,电影市场才能健康发展。
说回春节档,现在预售已开启,《无名》《满江红》《流浪地球2》名列前三,差距不大。
除了《中国乒乓》因技术问题未开启预售,以及《深海》有明显掉队的倾向外,其他影片胜负仍不明朗。
《熊出没》虽然预售成绩跟《深海》差不多,但带儿童观影本就不会太有计划性,况且数年积攒的口碑,估计问题不大。
《流浪地球2》也很稳健,前作的基本盘还在。
如果上映后的口碑不错,相信最终成绩不会太差。
所以你看,做你看IP是非常重要的事。
可是,做好IP又是非常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