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再出“袁隆平”:他让粮食增产1000亿斤,被称为小麦远缘杂交之父,喂饱5亿国人

朝代兴亡多少事 2024-10-20 16:28:52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有一位科学家的名字,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中国农业的天空——他就是李振声。

他的研究让粮食产量激增1000亿斤,使得五亿中国人不再为食物发愁,被誉为“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

在民间,他还被亲切地称作当代的后稷,与南方的袁隆平齐名,两人分别在小麦和水稻领域创造了辉煌的成绩。

李振声的故事始于1931年的山东淄博,一个普通农家的孩子,在那个年代,贫困是普遍现象,尤其是在李振声十一岁那年,山东遭遇了特大旱灾,粮食歉收,饥荒席卷而来。

饥饿成为了他童年最深刻的记忆,为了填饱肚子,他甚至吃过榆树皮。这段经历深深地影响了他,激发了他日后投身农业的决心。

高中时期,由于家境贫寒,李振声不得不中途辍学,为了维持生计,他去了济南打工。然而,命运给了他一次转折的机会,山东农学院的招生通知改变了他的命运。

由于学校提供免费食宿,李振声毫不犹豫地参加了考试,并且顺利入学。从此,他开始了对农业知识的系统学习,立志要用所学的知识改变家乡乃至整个国家的面貌。

1951年,从山东农学院毕业后,李振声被分配到了中国科学院北京遗传选种实验馆工作,在那里,他接触到更多先进的科研设备和技术,开始了对各种植物的研究。

然而,1956年的一场小麦条锈病疫情,让他意识到自己应该为解决这一难题贡献自己的力量。于是,他响应国家的号召,放弃了在北京的优越条件,前往陕西杨凌的一个小镇,开始了自己的小麦抗病研究之路。

小麦条锈病被称为“小麦癌症”,一旦爆发,会对农作物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李振声深知这个问题的严峻性,他夜以继日地工作,通过观察、思考和记录,逐渐找到了小麦抗病的关键所在。

他发现,单一作物的基因多样性不足是导致疾病大规模爆发的重要原因。于是,他开始探索将其他植物的抗病基因引入小麦的可能性。偃麦草成为他的研究对象,因为这种植物具有天然的抗病能力。

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年里,李振声不畏艰难,持续不断地进行着实验。他亲手采集偃麦草的花粉,为成千上万的小麦花朵进行人工授粉,最终仅获得少量种子。但是,正是这些宝贵的种子,为他的研究带来了转机。

1979年,经过长期的努力,他和他的团队成功培育出了具有抗病性和高产性的小偃系列小麦品种。其中,小偃6号尤其受到农民的喜爱,累计推广面积达到了1.5亿亩,增产粮食40亿公斤。

刚开始推广新技术时,农民们并不完全信任,李振声便亲自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农民如何种植。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大家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纷纷对李振声表示感谢,并主动邀请他前来指导。

1985年,李振声因为小偃6号的成就获得了国家科技发明奖一等奖,2007年更是荣获了国家最高科技奖。

即便如此,李振声仍然保持着谦逊的态度,继续在科研一线辛勤耕耘。

他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也让我们明白,真正的明星并不是那些在聚光灯下的身影,而是像李振声这样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人。

正是有了他们的存在,才让我们今天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0 阅读:1

朝代兴亡多少事

简介:一起探索浩瀚无尽的世界多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