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高校园有一片“开心农场”,孩子们逐梦的乐园

苏记说事 2019-01-21 12:56:19

曾几何时,网上的“开心农场”让无数人雀跃痴迷;如今,现实版“开心农场”就正在南高初中如火如荼上演。一片504平方米左右的荒地,南高初中的孩子们“披荆斩棘”,硬是被开发建设成开心农场“逐梦园”。在这里,孩子们肩挑背磨、舞锄弄斧,亲吻泥土的芬芳,展望四季的翠绿,咀嚼劳动的甘苦。这一切缘于学校自己开设的一门特色校本课程——劳动技能课。

初期的迷茫:拿着锄头不知所措

开心农场“逐梦园”在学校教学楼的后山上,被划分成整齐的一块块菜地,地头竖着牌子:初二(1)班实践基地、初二(2)班实践基地……,各班都划分有各自的“责任地”。学校规定各班级在菜地里种什么,怎么种,怎么处理劳动成果,都由各班自主决定。孩子们兴致勃勃,斗志昂扬,学习之余都在筹划怎么打理自己班的农场。

记得第一次上劳动课时,生物老师陈文教大家学习种植玉米和土豆。许多学生从来都没干过农活,拿着玉米种子无从下手。有人直接挖了个坑,要将玉米种子埋进土里,有人端着肥料茫然张望,有人拿着锄头却不知所措,……孩子们是如此的期待却又局促不安。

“种植玉米前,要先打窝,然后浇水,让土壤湿润,再将玉米种子放入窝中。”陈文老师耐心地给学生讲解,“种马铃薯的时候,一定要施上磷肥,这样马铃薯在生长期中才能更好的形成大量茎叶和块茎……”

经过陈老师的讲解和示范,孩子们底气十足,立马分组动起手来,他们分工合作:翻土的翻土,除草的除草,浇水的浇水,施肥的施肥……   茄子、白菜、辣椒、黄瓜、扁豆……而且各个年级划分了区域,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管理的小菜园,由学生自主管理。到了收获的时候,师生们还能一起品尝劳作成果。不仅如此,有的班级还将语文、自然或实践课搬到了菜园,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家长也吃惊:自家娃娃居然会种菜

劳动课老师一般由生物老师兼任,陈老师介绍,劳动技术课教学设计基本框架是根据南充本地的播种情况,先讲解瓜类、豆类、玉米等作物的播种季节。同时联系生物课《种子的萌发》一节讲解农作物对土壤的要求。再结合生物课《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讲解花卉栽培的理论知识,包括:球根、扦插,肉质等繁殖以及所需土壤的要求。后期还会结合生物教材相关内容来讲解米酒的制作过程,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米酒。通过劳动技术课,学生获得基础的技术学习与实践能力,这对于学生终生技术学习能力的形成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劳动技术课老师主要为学生们提供技术指导,带领学生到准备好的教学基地,进行垒厢,打窝,施放底肥的训练,以及传授如何配制花卉土壤的方法,留下图片资料用于存档。

自从上了劳动课后,同学们才真切感受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播下蔬菜种子后,同学们时不时到“责任田”锄草、捉虫、施肥。“虽然学习压力大,但参加劳动课,非但不耽误学习时间,还能亲近大自然,增添劳动乐趣,缓解了许多学习压力。”

南高初中大部分同学从未体验过农村生活,更没有下田种地的经验。最开始劳动时他们有些兴奋,也有些畏难、抱怨。但经过多次的劳动,大家都渐渐从实践中感受到快乐,感受到收益。他们领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了吃苦耐劳,更懂得了尊重和珍惜,珍惜他人的劳动付出。爸妈吃惊,自家的娃居然会种菜?

现在很多学生都是城市独生子女,由于父母溺爱以及家庭的优越,很多学生都是典型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名家长坦言,“我家孩子以前不知道青菜是怎么生长出来的,更不知道小麦和韭菜有什么区别。每次我给他讲解,他都似懂非懂。口头的讲述肯定不如实际操作,学校开设劳动课后,孩子从中学到了很多,回家后还会和我分享他学习到的知识。”要读好书,还要‘手沾土’、‘脚踩泥’。”

丰收的喜悦:分享青菜白萝卜

董保强老师:“从锄地、插苗到收获,见证了蔬菜的生长,也经历着自己的成长。”

张敏老师:“今年的丰收大约在冬季!”

王松涛老师:“一群可爱的初一小盆友,把劳动基地采摘的萝卜逐一送老师了!”

刘丽华老师:“数亩花园半菜园,黄绿错综乐开颜。一一丰收了”

李晓蓉老师:“把今天当做最有价值的人生体验,人生的必修课,体会着付出后收获的畅快!很多时候,幸福并不在别处,就在你的心里,你的身边,在南高的劳动实践基地!”

少有的冬日暖阳照耀着校园,1月19日,“逐梦园”迎来丰收季节,孩子们、农夫们嬉笑颜开,一棵棵青菜、一个个又大又白的萝卜。丰收了,这些蔬菜先送给敬爱的老师吧。遇上家长,孩子们硬塞给叔叔阿姨几棵大青菜。

前不久,学校还组织人员对各班种菜进行评比,表彰“蔬菜大王”。那一棵棵青菜饱满健壮,孩子们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摆出各种造型,庆祝丰收的喜悦。 菜,收割了。土地迎来了冬天,下一季该种什么呢?几个孩子们商量着。

孩子们亲手培育的各类蔬菜瓜果已丰收十多批次。孩子们在挥汗劳作中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劳动者的艰辛以及收获的喜悦。叫人惊异的是,孩子们也将用到互联技术来种菜,南充高中正跟市农科院接洽,计划在专家指导下打造“校园智慧大棚”,将互联网+农业的方式引入同学们的校园劳动环节,进一步扩大“劳动实践基地”规模,创新开展学生劳动实践活动。

曾经的劳动:背煤挑石打围墙

流淌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南高建校之初,就重视体育、劳动,尤重心理。培养学生劳动技能,一直是南高办学史上最为重要的内容。90周年校庆时,校友们出版了《老三届》小册子,选取几则日记。看看南高人劳动的快乐。

1965年10月15日 天气:晴

10月15日劳动分工进行。女生与生病体弱的男生到火花公社刨花生,大部分男生为学校运煤。学校有两辆车,由六个同学拉车,其余的用竹筐担煤。(竹筐扁担是学生自己购置的劳动工具,劳动时由家里带到学校。)我参与了担煤大军。运煤地点是从小西门到学校食堂。一担煤六十至七十斤,开初我们感觉还比较轻松,跑得较快,担了两趟以后就觉得有点吃力了。后来的煤比较湿,更重,平时很少干挑担活的城市同学有些吃不消了。我也只会一个肩膀承载担子,不行了,就歇一会儿。我的肩膀磨得很痛,仍然坚持下去。最后绝大部分同学完成了五趟运煤任务,少数同学完成了六趟。

日期:1965年11月13日 天气:晴

11月13日担鹅卵石,用于筑学校围墙地基,要求尽量选大的。鹅卵石很重,要到大河坝去担,大概有六、七里路,任务很艰巨。担了一趟以后,有人提议到西桥河去担,比大河坝近了不少。虽然大鹅卵石很重,一次担不了几块,同学们还是热情很高,一路上很少歇息。我也学会了换肩挑担,虽然左肩担的时间较短,但能让右肩歇息一会儿,我的肩力逐渐增强了,基本能跟上最前面的同学。我的耐力还不是很强,还需要加强锻炼,我觉得:挑担子不仅锻炼体力还能锻炼意志,使自己能文能武,不至于成为书呆子。

日期:1965年12月7号 天气:晴

12月7日到东风路运焦炭。路比较远,我们准备一次运回学校。我们班与四班同学一起出动,有两辆煤车(木板车),主要还是靠肩挑。到了出煤地,先得装车,用铁桶装好,过称,再装上板车,煤车拉走后才用竹筐装煤。焦炭较轻,我们的竹筐都装得满满的,有的还冒出许多。我们鼓着劲走,一路上歇息很少。有时我累了,就咬牙挺一挺,好在我学会了换肩,持续挑担的时间延长了,途中只歇息了三次。大部分男同学到校已经快11点了, 女生与少数男同学还在路上,我们再去跑一趟时间不够了。有人提议去茧市街花园捡打地基的石头,我们装好石头排成一个长长的队伍,挑着担子潇洒有节奏地行走在大街上,形成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 记者苏定伟

0 阅读:3

苏记说事

简介:立足南充,评说天下,叙议结合,观点鲜明